天天看点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武汉市一家医院内,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躺在病床上接受着女儿的喂养,98岁高龄的她已然疾病缠身,甚至连说话都成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竟然是一位功勋卓著的退伍军人。

她叫李少卿,老年生活是在充满消毒水味道中的医院供应室中度过的,工资微薄却也从不叫苦叫累,医院内所有的人都对这位老人爱戴有加。

直到她从医院离职后,在查阅她的登记信息时,才惊讶的发现了她埋藏许久的秘密往事。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一.

1921年,河南一户普通的贫民之家,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然而本应当无忧无虑度过童年的李少卿,却因为时局动荡,而不得不陷入东躲西藏,水深火热的日子里。

在她出生后不久,延安爆发革命,这座无数英烈血染的革命圣地,埋葬了她两个叔叔的尸骨。家国的动荡,民族的不安,都给当时年幼的李少卿埋下了强烈的报国心愿。

可无奈身为一名女子,不能上阵杀敌,于是她选择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卫生员。当时抗日战争爆发,百姓陷入凄苦的岁月中,她开始东奔西跑。

随着有经验的前辈参加各种医疗活动,在此期间可谓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偶尔有日本人来攻打,她和伤员都要躲进山洞里,一边负责照顾伤员,一边还要为他们寻找食物和水并加以治疗,这样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李少卿磨砺出了刻苦的性格,为之后的荣耀埋下了伏笔。

1938年,十八岁的她成功入伍并担任了新四军卫生员。两年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并且成为了一名军医。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李少卿是当时军队最年轻也是技术最为高超的军医之一,她握住的手术刀稳如磐石,精湛的技术和讨喜的性格令她在部队斩获好评。

除此之外,李少卿最为擅长的是用麻药,她所掌控的麻药用量总是恰到好处,又不见得会过多。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高潮阶段,李少卿进入了新四军五师部队。炮火连天的战场下,身为女性的她们没有丝毫的畏惧。

李少卿曾说过,炮弹就在不远处炸响,甚至还有几枚直接落到了眼前,直到如今脑子里都能够回忆起轰鸣声。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但她们接收着无数的伤员,为他们包扎和救治。甚至有的女医生还要扛枪打仗,为了应对敌人突如其来的袭击,以及快速的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都是必备的。

很多次在枪弹扫射过来的时候,常常是女医生用身体为伤者做掩护。大大小小的战役下来死伤无数,但是她们都是最值得致敬的人。

李少卿曾多次感慨自己在那样的场景中侥幸活了下来,看到了新中国日益腾飞的模样,也算是给曾经的战友一个好的交代。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军医,有着高超的职业素养和冷静的态度,可是却有一件事情令李少卿至今都愧疚不已。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那是1949年的一个春天,一家医院内,李少卿正忙的不可开交。中共战争正打到最关键的时刻,在面临人手残缺和基本都是经验不足的女医生情况下,李少卿为了不耽误前线战机,挺着七个月的肚子亲自上阵治疗。

李少卿几乎将自己锁在了手术室内,年轻的女医生和护士们常常向她讨教问题。她一边进行解答,一边进行麻醉。

封闭的手术室内充斥着麻醉剂的气味,连一些男人都无法忍受,即将临盆的她就这样默默承担了下来。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但是不幸的是,由于麻醉气味的大量输入,使得李少卿早产,这个本该生活到如今的孩子在生下来不到一个小时内就停止了呼吸,而这也是李少卿与她丈夫的第一个孩子,意义非凡。

这是李少卿如今最为遗憾的一件事情,尽管现在儿女对李少卿十分孝顺懂事,国家也给予了这位功勋老人补偿。

但是李少卿依旧在提到这件事情后,还是充斥着感慨与悔恨交加的态度。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少卿进入了丈夫组建的喀秋莎火箭炮兵22师,跟随着部队一起赶往前线。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作为部队中罕见的女医生,她从来都没有叫苦叫累,而是心甘情愿的陪着丈夫救死扶伤。

尽管李少卿没有过浴血杀敌的热血,也不会是上阵扛枪,但是她依旧是一位伟大的白衣战士。

千千万的战士都对他感恩戴德,而国家也对她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褒奖。

1957年,李少卿和她的丈夫都被授予了三级功勋纪念章,以及抗美援朝纪念章。在那个时代获得这种奖章都是一种莫大的殊荣,更何况,作为女性参军入伍本身就极为罕见,而能够获得勋章,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但是李少卿并没有用它当做炫耀,而是默默的封存起来,看作是一种沉默的荣誉。

李少卿始终认定,她的作为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她认为自己微薄的付出记挂在心里就好,而不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展示,那一枚枚勋章都代表着李少卿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谦虚的人生态度。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二.

李少卿始终无条件的服从党安排,对党的命令有着高度的尊崇,和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她并没有要求国家为他提供工作,而是默默的随着丈夫就地复员,进入到硚口区汉水街劳动服务站工作。

在李少卿随军治疗的生涯中,积攒了不少的名望和声誉,但她从来对此淡之如水。她说:“我是国家的人民和公仆,就应当为其他的人民和百姓付出,哪怕我在战争中不幸死去,也是一种光荣牺牲,这种名誉对我来说只是虚妄”。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李少卿曾经与他的旧友重新返回到当年革命和生存的地方,望着当初自己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根据地,李少卿心中时常涌现出一种莫大的自豪与骄傲。

重返故地,一来也是为了纪念当时牺牲的故人,二来也是为了回忆当年所经受的坎坷和苦难。

而在造访故土的过程中,有她曾经救治过的百姓来看望她。由于救治过的伤员太多,加上年事已高,李少庆已经不记得这个人了。

这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娘,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找到了李少卿的住处,眼泛泪花的说道:“李医生,当年是你妙手回春,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当时还有部队上的伤员,那你仍旧不顾一切优先为我救治,您的恩德,我一辈子铭记在心”。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李少卿在听完老大娘的叙述后,也对此有了一些印象。 部队行进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解放军战士们宁愿自己忍受疼痛,也要让老百姓优先享受救治。

李少卿随即表示:“您不应该来感谢我,而是感谢那数百万个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士兵们,正是他们才能让我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

对国家的忠诚,对士兵的敬仰,对党的尊崇,为人处事的谦卑和淡然。已经铭刻进了李少卿的骨血之中,也让她因此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尊重。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三.

李少卿将自己对家国的爱恋同样传授给了儿女们,对自己的小女儿也寄予厚望。取名为勋荣,意味着勋章和荣誉。

在冯勋荣出生的第二天,李少卿和她的丈夫就被授予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李少卿希望女儿能够将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在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

对于儿女的教育工作,李少卿丝毫没有怠慢。制定了严格的家规训条,引导他们成为具备高尚人格的人,始终将爱国思想贯穿其中。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根据冯勋荣回忆,母亲在他们儿时就告诉他们父母是家国英雄,搬来了大量的古典书籍供他们阅读丰富学识,在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对中国古往的各类历史熟知贯通,并且各类的经典书目都已经深入阅读并理解。

质朴的李少卿夫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子女凭借父母获得过殊荣就在班级中炫耀或者借此取得老师的特殊照顾,于是选择将奖章珍藏起来。

冯勋荣说道“母亲淡泊名利的品质给予了我很大触动,令我在之后的成长道路上受益匪浅,始终告诉自己要刻苦勉励,追随母亲的步伐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在这样风雅的家风培育下,李少卿一家儿女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大哥冯作化成为一名前线优异的医学工作者,秉承着父母科教兴国的理念为医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信奉的是“宁可药架落满灰尘,也不愿兴旺发达”。

作为曾经的队医,李少卿曾手把手的传授儿子医学知识,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和钻研出的医术毫无保留。

医学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职业水平,以及优秀的素养水准,而是始终对患者抱有一颗尊重和悲悯的心。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四.

1973年,李少卿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供应室处理医院的消毒工作。身边的同事无一知道这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而李少卿也自然不想提起自己的往事以普通人的身份与他们相处。

作为同事,她对任何一个人都和蔼可亲,还时常从家中带早餐分发给各位工作者。作为长辈,她也能够在医院内对年轻的小辈们给出一定的人生建议,这些弥足可贵的建议都使他们对这位老人倍加敬重。

尽管已经高龄,但是李少卿仍旧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尊重,消毒工作十分的繁累。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尽管消毒工序较为简单,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几百件甚至上千份防护服进行消毒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并且还要对医疗器械等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这种工作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和精神,长达八小时的站立都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都难以忍受,但是李少卿就这样干了下来。

身边的同事都说这个工作辛苦的老人虽然做着苦活累活,但是从不抱怨。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对任何人都亲切有加。

直到最后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后,也十分挂念医院内的工作,对后来的工作者给予了详细的嘱托。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并且在退休后还每个月都来医院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到后来身体不适的时候由女儿推着轮椅也要来参加活动。

她对党的敬重与爱戴使得所有人都产生了疑惑,这位普普通通的消毒工人,难道隐藏了什么惊天秘密吗?

直到老人退休后,武汉市第四医院整理退休人员的档案才发现了老人珍藏了数十年的勋章。

而她的同事也十分惊讶,一直甘愿做消毒工作的同事居然是一位老英雄。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在了解到老人英雄事迹后,武汉市第四医院决定发动年轻人的力量对这位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和采访,并号召医院的年轻人对此进行学习。

尽管李少卿多次拒绝不希望自己被传颂,但在医院的坚持下还是妥协了。

多位年轻一辈的人在听完老人的传奇故事后,不少都热泪盈眶。尽管如今和平年代,没有当时残酷的战争纷扰,也不需要护士去给患者身体挡子弹。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但这种敬畏生命与拥党爱国的精神始终值得他们学习。

如今98岁高龄的李少卿尽管行动不便,不能够再进行每个月的党组织学习活动,但她依旧对年轻一辈的工作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儿女的侍奉下颐养天年。

她深切希望江山代有才人出,在医生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样也无愧于老一辈党员的寄予与嘱托。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五.

2017年8月,为了将李少卿的事迹发扬光大,号召青少年学习李少卿的爱国爱党精神,李少卿被入选了“中国好人榜”,得知此消息的她先是一愣,然后莞尔一笑“搞这些虚名头,半截子身子入土的人了,何必在意”。

尽管李少卿内心里不愿意接受这个名号,不希望自己的事迹被传播,但国家依旧选择授予了她这个奖项,这样也是对一个老兵的最高敬重礼仪之一。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2021年至今,高龄的李少卿在病床上准备安度晚年,不时有她曾经的同事与救治过的患者来看望她,为她送上鲜花和祝福。

这位隐姓埋名数十年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仍旧感受到了人世间深切的温暖与善良,那些被她救治过的伤员。

如今也已经与她年纪相仿,,或是教导子孙来看望她,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令人肃然起敬。

时间终究会带走一切,这位百岁老人的身躯或许将要离去,但她伟大的精神仍旧在世世代代的延续。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她的子女也都将近古稀,最小的女儿也已经五十多岁了,为了践行母亲的精神事迹,他们也将家风家训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女。

教育他们要拥护党和国家,切实履行党员的责任,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贯穿自己的人生。

如今李少卿的大儿子已经年逾花甲,但仍旧没有退休,在手术室内接收无数的患者,一切以病人的生活起居与身体状况为最高指标。

甚至于逢年过节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他完美的继承了李少卿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病人的安危都难以顾忌照料母亲,以至于98岁高龄的李少卿卧病在床都是由小女儿悉心照料。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严格家风不仅对下一代有着影响,以至于延续三代。李少卿的外孙也践行着外婆对她的刻苦要求,在国外攻读高等学府,后又转入国内为国内的科研工作做出高度的贡献。

如今疫情形势严峻,李少卿家中的长辈在积极研究抑制疫情扩散与新冠肺炎的疫苗,而小辈们则继承了李少卿的愿望,积极担当起家国责任,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去。

他们辗转奔走在各个社区,学校,乃至火车站和机场只为了帮助国家严格把控疫情形势,冒着感染的风险奋战在前线,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

李少卿的精神与家训不仅在家族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正年轻风貌的我们也有着不小的启发与思考。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不计名利在平凡岗位上勤恳勉励的我们亦是值得歌颂的英雄,尤其是医护人员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身心,为人民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儿女健在,三世同堂是每一位老人心中最恳切的愿望。

李少卿一家的每位年轻后辈都是奋战在国家一线行列的先行者,身体康健又备受国内人士尊重,甚至于马上都要四世同堂。或许,这样美好的时刻也是上天赐予这位功勋老人的机缘。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

参考资料:

长江日报:《 一份退休档案揭开98岁老人的秘密:多枚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