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過《三國演義》說說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嗎?

首先聲明:我的看法僅局限于小說《三國演義》,請參與指教的朋友也以演義為依據。不要去讨論《三國志》。

透過《三國演義》說說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嗎?

在多次閱讀《三國演義》後,我對諸葛亮的看法從崇拜、敬服、贊賞逐漸向另一方面轉變。羅老的三國演義留給後人太多的思考。單說諸葛亮吧,杜甫的詩中道“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為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魯迅曾經評價過“狀諸葛多智而近妖。”中國民間更是把他當作智慧的化身。尤其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倍加推崇。但是,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嗎?在我讀三國時,卻有幾處讀得疑窦重重,感覺如鲠在喉。現指出請大家分析:

一、華容道事件:明知關羽曾投降過曹操,仍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這一點,并激關羽立軍令狀守華容道。結果大家知道我不多說。我的意見是——鬧劇,并借此打擊關羽的政治地位。

二、荊州問題:非常複雜,他自己、劉備還有鎮守荊州的關羽在面對魯肅、諸葛謹等人的催促下一次又一次的扯皮,并把關羽推到唱黑臉的角色上去。最終造成荊州的失陷。對此我的看法是:諸葛亮對荊州的失守負有重要責任。

三、斬殺劉封:因為劉封沒有營救困守麥城的關羽而被處斬,但是時間好象間隔了很長,令人懷疑。并且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為挺阿鬥,不希望這個勇武剽悍的螟蛉子對他将來操縱政權有任何威脅。

透過《三國演義》說說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嗎?

四、最著名的街亭事件:也是曆來诟病最為激烈的話題,諸葛亮在小說中兩次讓人寫軍令狀,一次是前面提到的關羽,另一次即是馬谡,也許是想提拔馬谡但是對方不争氣。但我認為這裡有些排除異己的嫌疑。我想把魏延的遭遇一并放在這裡讨論,感覺有點接近,諸葛亮的所作所為讓蜀國後期人才凋零,以至無人可用,唯一的接班人還是魏國降将姜維,如果諸葛亮沒有做過黨同伐異的舉動,蜀國後期何至那麼衰落!

透過《三國演義》說說諸葛亮真的就是如此完美嗎?

是以,我認為諸葛亮的确有過人的才能,但是他的另一面也許并不怎麼光彩。他是一個地道地道的政客,精于權術,他很懂得處世的道理,開始跟随劉備時,他的年紀、閱曆、威望都不足以服衆,尤其是關、張。倚仗主公把兄弟的地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尤其是關羽,在諸葛亮之前,關羽一直充當軍師的角色。但是,諸葛亮在赤壁戰争時巧妙的給關羽吃了一隻蒼蠅,讓他威信大跌,從此對自己不敢放肆。有了關羽的經曆,在之後的政客生涯中諸葛亮更加變本加厲。最終成就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