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後可以做枕頭的書,這輩子就白活了!”

陳忠實給中國文學界留下了這句豪言,至今還督促着廣大文人。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農曆1991年臘月25日,陳忠實為《白鹿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

當時,點燃了一根雪茄,青煙袅袅升起,我把屋裡的燈都打開,把錄音機音量開到最大,老宅裡很明亮,耳邊回蕩着悅耳的秦腔,那一刻,我坐在老舊的椅子上,感覺眼角淌出了淚滴……

1988年的那一天,當時已經46歲的陳忠實獨自背着行李回到了自己的祖宅,也就是《白鹿原》這個地名,故事就是從這片土地上發生的。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據陳忠實自己回憶,當時自己回到祖宅,坐在了沙發上停了片刻,抽了一根煙,喝了幾杯茶,然後打開了16開的硬皮本,寫下了如今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鍋鍋兒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然後陳忠實在祖屋邊上種下一棵食指粗的法國梧桐,或許,他想看看,當《白鹿原》完成時,這棵柔細的樹苗能投下多大的蔭涼。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西蔣村祖屋,陳忠實在這裡寫作《白鹿原》

陳忠實創作白鹿原,也遇到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己之前寫過大大小小的短篇小說,有過稿費,夠自己生活,但是如今自己不再寫短篇小說,沒有了稿費,再加上如今老婆生了孩子,要用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大家子,實在是難!

期間隻有老婆一個人看孩子,家裡來了幾個陝西漢子,暢談文學,陳忠實拿出來像樣的飯菜,就讓妻子切了一盤蘿蔔條,權當涼菜。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陳忠實将自己關在了祖宅,每天的飯菜也是妻子給送,在《白鹿原》将要完成最後一稿的時候,妻子問,你這真的能發表嗎?要是發表不了怎麼辦?陳忠實毫不猶豫地說:“我就去養雞!”

從1988年到1992年,《白鹿原》前後的寫作總共經曆了6年時間,92年年底,《白鹿原》終于登上了當時聞名全國的《當代》雜志,陳忠實激動地跑去西安買雜質,可進一個郵局,都會告訴他,雜質全都賣光了,他索性去了最大的鐘樓郵局,還是沒有買到。

陳忠實失落但又甜蜜,自己的《白鹿原》火了!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在《白鹿原》正式出版之前,編輯曾經這樣問陳忠實:《白鹿原》稿費還是版稅

?老實巴交的陳忠實說了句傻話:你說咋弄就咋弄嘞!編輯說那就版稅吧!

《白鹿原》1997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先後加印了7次,賈平凹的《廢都》也是差不多時間出版,但是《廢都》是稿費,錢遠遠不及版稅!

2006年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就是當時的這一句傻話,讓他賺了455萬!當然到現在這部作品的價值遠遠不止這幾百萬!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陳忠實親筆

鄉人紮根土地,《白鹿原》是一部不朽的經典

如今,《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如他所願,五十餘萬字的巨著成為他棺材裡的枕頭。白鹿原是陳忠實的故鄉,《白鹿原》則是他的精神故鄉,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沒有《白鹿原》這些作品,自己和一般農民并沒有什麼差別。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有人說《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斓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确實,這部小說不負盛名。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他跨越了半個世紀。兩個家族兩代子孫為了白鹿原的統治明争暗鬥,上演了一部驚心動魄又别具陝西風味,專屬于那個時代人事變遷的史詩巨著。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巴爾紮克說過:“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句話被陳忠實老人引用在了小說的最前端,這或許是他的創作準則,而這句話也是很多人拜讀完《白鹿原》後最大的感受——真正的經典往往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曆史文化完美的展現。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陳忠實(右)與農民交流

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陝西地區的發展史,看縣志,尋曆史,走訪各家各戶,為了創作這部作品,陳忠實實實在在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看遍村子裡的家家戶戶,而且作品中的許多人物都有了對應的原型。

老顧讀完最真實的感受就是:從未像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講的是時代的故事,背後藏着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實情感,語言樸素,卻句句戳心,讀這本書,就像是旅行了一次,回到最初的西北大地,感受在那一片黃土地上的恩恩怨怨,有黑色幽默,有魔幻現實主義,而它永遠的落腳點都在人民的生活上!

陳忠實說了句傻話,賺了455萬

再讀陳忠實,從他回腸蕩氣的作品中探尋當下的生活本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