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趙國屢勝匈奴,為何到了漢初就不行了?

曆經春秋時期幾百年的兼并戰争,到了戰國時代,春秋百國隻剩下了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都堪稱區域内的超級強國,史稱“戰國七雄”。

其中戰國時期的趙、燕等國,都曾受到不同程度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威脅,但是各國卻能擊退侵略者,還曾出兵獲得過重大勝利,而到了大一統的漢初,漢廷飽受匈奴人的軍事侵略,甚至還不惜屈辱的割地和親,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趙國屢勝匈奴,為何到了漢初就不行了?

首先,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并不是一個統一的遊牧部落,沒有統一的上司指揮,各個部落一盤散沙各自為政,是以他們内部雖然部落衆多,但是單個力量很弱。一個部落通常隻有幾千人,大一點的部落可能有上萬人,而趙國雖然地盤不大,但也是百萬人口的大國,實力遠超匈奴各個部落。

但是随着遊牧部落的不斷兼并戰争,匈奴人也開始走向了聯合統一,在公元209年,也就是秦朝二世元年,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正式建立起了匈奴帝國。冒頓又通過幾十年的對外擴張,到了漢朝初年,匈奴帝國達到了坐地千裡,擁兵四十萬的巅峰時期,同時期的漢初,經曆過秦末農民戰争、楚漢之争,漢帝國在經濟、軍事上都沒有優勢,是以隻能施行屈辱外交。

當年趙國屢勝匈奴,為何到了漢初就不行了?

其次,趙國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觑,甚至不弱于同時期的秦國,更何況是不成規模的匈奴人。

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改後,趙國的軍事實力堪稱七國之最,而且名将輩出(如李牧、廉頗)兵員數量龐大,而且素質也不錯,再配備上機動靈活的騎兵和戰車方陣,可以說是沒有敵手的。如果後來的長平之戰中,秦軍不是以百萬大軍的人多優勢,以及趙軍主帥趙括無能,秦國很難一口吞下趙國的。

漢初的漢軍戰力雖然也不弱,但是卻耗于内亂。楚漢之争結束後,漢帝國雖然建立,但是内部反叛不休,英布、彭越等異姓王先後造反,雖然後被平定,但也令漢朝損兵折将,有能力的将帥要麼反叛,要麼出于猜忌被殺,漢朝陷入了無帥可用的尴尬局面。

當年趙國屢勝匈奴,為何到了漢初就不行了?

另外,趙國的邊境線短,且有地利之屏障,是以匈奴人很難獲勝。

趙國的屬地北面不僅有黃河天險,還有陰山山脈之屏障,并且趙國還自建了長城以抵禦外患,是以匈奴人很難突破趙境。

而且趙國的邊防線也遠沒有漢朝那麼寬廣,戰國時期,是秦、趙、燕三國來共同防守北方防線,是以各國隻要照看好本國的軍事防線就夠了,而漢朝要防守的是從陝甘到遼東整個北方防線,是以難度要大的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