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纣王為何對女娲像起了非分之想?答案在詩中,你看第一句寫了些啥

纣王七年春,正是煙花三月之時,因去女娲宮進香,帝辛在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鳳鸾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争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娆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女娲看後大怒,直接金口玉言,斷定了成湯氣數已盡。那麼這首詩究竟寫了些啥呢?

纣王為何對女娲像起了非分之想?答案在詩中,你看第一句寫了些啥

首聯:帳幔上繡着鸾鳳,風吹開簾帷,現出一尊塗金帶彩的聖像。聖人居處,自當簾描鸾帳畫鳳,然而在纣王這個凡人看來,他恐怕隻能想到“鸾鳳和鳴”而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出尾聯那兩句已是水到渠成。此起首一句,已是旖旎之态盡顯。

颔聯:遠觀女娲聖像之美麗。首先映入帝辛眼簾的是那一雙蘊藏了一個春天的眼睛,眉如遠山含黛綠,說不盡的绮麗如畫;其次是那一身打扮,衣似燕子映彩霞,數不完的舞袖蹁跹。這哪是凜然不可侵犯的女神啊,完全就是風姿綽約的巫山神女,用古龍先生的話來講,就是“她在等待着,也在邀請”。而在某一版本的電視劇中,迷惑纣王的狐狸精不叫妲己,而叫胡仙兒,是受到了林仙兒這個名字的啟發嗎?

頸聯:近看女娲聖像之嬌豔。梨花帶雨,如泣如訴;芍藥籠煙,如怨如慕。梨花白,芍藥紅,白裡透紅,紅中有白,好一個如花解語、似水柔情的女子啊!

尾聯:長公主問:阿嬌好否?漢武帝答: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欲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人性大都如此。面對如此美人,哪怕隻是一個蠟像,哪怕已有三宮賢淑妃後,纣王仍是沒有任何抗拒力,幾乎是一瞬間,就淪陷在自我編織的情網之中。一見之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

纣王為何對女娲像起了非分之想?答案在詩中,你看第一句寫了些啥

纣王寫下這首詩後,首相商容以為亵渎聖明,勸他以水洗之,以免被百姓窺見,傳揚天子失德。纣王解釋道:

朕看女娲之容有絕世之姿,因作詩以贊美之,豈有他意?卿毋多言。況孤乃萬乘之尊,留與萬姓觀之,可見娘娘美貌絕世,亦見孤之遺筆耳。

此言有兩層意思:

1、題詩并無他意;

2、自覺襟懷坦蕩。

實際上他的話并不可信,證據便是章末寫他,“隻因進香之後,看見女娲美貌,朝暮思想,寒暑盡忘,寝食俱廢,每見六院三宮,真如塵飯土羹,不堪谛視;終朝将此事不放心懷,郁郁不樂”。寫下那首詩,纣王或許真的隻是單純宣洩傾慕之情;帝王也是人,難逃心中的“發乎情”。從這點來說,纣王的确也說得上是襟懷坦蕩,事無不可對人言者。但是,他的思念已經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并最終聽了費仲、尤渾的建議,頒旨四路大諸侯,每一鎮選美女百名充實王庭,這就有點勞民傷财了。這不是坦蕩,而是瘋狂,正如後世那位海陵王一般。

纣王為何對女娲像起了非分之想?答案在詩中,你看第一句寫了些啥

這首詩在女娲那邊惹了大禍,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神、一個站在世界之巅的聖人級高手,竟受到一個凡人蝼蟻的冒犯,可想而知她心中那種啼笑皆非。這種不真實感會使人産生兩個反應,一是不置可否,神仙豈與凡人計較;一是念頭一起,給蝼蟻一個報應,就像小孩子一腳踩死螞蟻。女娲選擇了後者,不惜以結束人間正統王朝六百年的代價來為自己出這口惡氣。

她從沒想過自己也多少有些責任,比如那羅帏上的鸾鳳使纣王頓起欲念,比如那似真人一般美麗而風情萬種的聖像使纣王如癡如醉,比如那秋水般的雙眸、那如花般的臉頰,都無不惟妙惟肖,使纣王這個常居深宮、從沒見過這種調調的正常男子,頓起愛慕之心。

纣王為何對女娲像起了非分之想?答案在詩中,你看第一句寫了些啥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麗無罪,女娲亦無罪。然而就像女性在夏天穿得太清涼則容易惹禍上身一樣,作為神明的塑像,展示給世人的本當是嚴肅莊重肅穆,但在纣王看來顯然并不是這般,他看到的都是邀請,都是誘惑。

這是無論如何解釋也難以使人信服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