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與武則天齊名,權傾朝野,其勢力被鏟除後,元宵節便應運而生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有詞曰:“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詞乃辛棄疾之代表作,亦是作者描述元宵節之詞作,該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之盛況,詞以寥寥數語便将古代元宵節熱鬧之景色淋漓盡緻展現于現今吾等眼中,方能一覽古代元宵節之盛景,當然此詞是首借景抒情之作,此處不做進一步解釋,本文悔昔所言重點乃是元宵節之來曆也。

她與武則天齊名,權傾朝野,其勢力被鏟除後,元宵節便應運而生

呂太後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元宵節,起源于漢朝,相傳與漢高祖之妻呂後及其外戚幹政、建立政權覆滅有關。呂後在曆史上稱得上為女強人,悔昔認為其可與之後唐朝女皇武則天相媲美,事實上也是如此,後人将其與唐朝的武則天齊名為“呂武”。呂後,名為呂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之妻,年輕之時,呂後異常賢惠,主内極佳,盡心盡責輔助劉邦直至漢朝建立。

她與武則天齊名,權傾朝野,其勢力被鏟除後,元宵節便應運而生

古代士兵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即位,為漢惠帝,惠帝年幼又過于仁弱,而呂後野心不斷暴漲,緻使漢朝江山的實權漸漸落入呂後手中。惠帝在位雖然有所作為,但實權卻旁落呂後手中,最終,惠帝郁郁寡歡而夭折,惠帝逝世,呂後表面上傷心,但内心卻是十分歡喜,幹哭無淚足見其内心本意。從此,呂後可謂權傾朝野,獨攬大權。為了名正言順,呂雉先後立年幼的太子劉恭、劉弘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漢朝号令皆為呂太後而出,其也成為中國太後專政的第一人。

呂太後為了強化自己的權利誅殺許多反對他的有功之臣及漢朝劉氏子孫,并且為了強化呂氏集團的統治權利,大封呂氏外戚人員,先後封呂祿為趙王,呂台為呂王,侄孫呂通為燕王,呂産為梁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等等。

她與武則天齊名,權傾朝野,其勢力被鏟除後,元宵節便應運而生

漢文帝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太後病逝,外戚集團與劉氏皇室子孫沖突極大加劇,鬥争進入白熱化,呂氏集團人員秘密結合欲要徹底鏟除劉氏子孫,取漢而代之,各地劉氏子孫憤而反擊,朝廷内部周勃、陳平等老臣相應,很快,呂氏權利集團被剿殺,呂氏勢力被誅殺殆盡,呂太後一心培養起來的呂氏外戚政權随着呂後的病逝蕩然無存,呂氏勢力被徹底鏟除,也就是呂氏之亂被平定的日子剛好是正月十五,繼承帝位的漢文帝劉恒為了紀念“平呂之亂”,天下又複太平日子,特将這天定為與民同樂的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是為上元節即元宵節也,後來此節曆朝曆代延續,風俗習慣變化豐富,除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外,還有猜燈謎、吃元宵等等。

悔昔言語道:自古皆知武則天,英姿為皇權比天,豈知前有呂太後,不遑多讓呂氏顯,豈知生後除霸業,才有元宵衆人鮮。(文:潘悔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