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前言

《詩經》從内容上說,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從表現手法上說,又分為賦比興三種。

這六種,又被稱為詩的六義,《詩·大序》說: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宋朝畫家郭思說,詩的六義,有人會寫出長篇大論,但是有人卻用一首詩表現出來,這個人就是杜甫,這首詩就是《初月》。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一、《初月》

《初月》又稱為《新月詩》,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

光細弦豈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雲端。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宋朝畫家郭思在《瑤池集》說道:

《詩》之六義,後世賦别為一大文,而比少興多,詩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時能兼之。如《新月詩》:.......

郭思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看看他對于每一聯的分析,是不是有道理。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二、首聯:風之事也

‘光細弦欲上,影斜輪未安。’位不正,德不充,風之事也。

郭思認為,杜詩的首聯,風格類似于詩經的風。

詩經中的風,共有160篇十五國風,大部分是民歌,少數是貴族作品,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

風,有什麼特點呢?其實風,更多用比興之法。杜甫這首詩的首聯,說月亮影子斜,位置還沒有安定。是暗諷唐肅宗的皇帝得來不正。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三、颔聯:比之事也。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雲端。’才升便隐,似當日事,比之事也。

比,即賦比興中的比。月亮剛剛升上天空,就被暮雲遮住。唐肅宗宣布登基做皇帝後,身邊就有了宦官李輔國這類的佞臣,勾結後宮的張皇後禍亂朝廷。

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逃離長安,在馬嵬驿時,發生了兵變。結果楊國忠被殺,楊玉環被逼自缢。據說太子李亨是幕後的操縱者。此後,唐玄宗與太子分道揚镳。自己去四川避難了。太子李亨去了靈武,自作主張登基作了皇帝。唐玄宗無奈接受了太上皇的稱号,皇權、兵權都給了新皇帝。

郭思把首聯說成了風,颔聯說成比,是把内容與表現手法混為一談。其實首聯也是比興之法,而比興之法,正是很多詩經中很多國風的特色。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四、頸聯:興也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河漢是矣,而關山自凄然,有所感興也。

比,是某物比某物,例如上面把月亮比作唐肅宗。

興,是先寫某物引起想要說的内容,很多詩詞是先從景物寫起。這裡所說的興,是指前面二聯描寫了月亮初升的景色,在颔聯引起作者的感慨。

河漢雖然還是原來的顔色,但是關山凄寒,父子不和,兵連禍結,江山危矣。

五、尾聯:雅頌

‘庭前有白露’,露是天之恩澤,雅之事。‘暗滿菊花團’,天之澤止及于庭前之菊,成功之小如此,頌之事。說者以為子美此詩,指肅宗作。”

古詩文中,露水常常表示皇帝的恩澤。這裡說白露打濕了小小的菊花,意思是新皇帝的恩澤不多,功績也不大。

風是民間的樂曲,雅為朝廷的樂曲,頌為宗廟祭祀的樂曲。這兩句寫了天子對于臣子和百姓的恩澤雨露,以及取得的功績,是以郭思說是雅和頌。

風雅頌賦比興,有人說杜甫這首《初月》,包含了詩之六義

六、另一種解釋

仇兆鳌 《杜詩詳注》中,有類似的解讀

《山谷詩話》:王原叔說:此詩為肅宗而作。

今按此詩,若依舊說,亦當上下分截。上四隐諷時事,下四自歎羁栖。光細,見德有虧。影斜,見心不正。升古塞,初即位于靈武也。隐暮雲,旋受蔽于輔國、良梯也。河漢不改,謂山河如故。關山自寒,謂隴外凄涼。露暗花團,傷遠人不蒙先被也。

仇兆鳌說,如果确實是寫唐肅宗。那麼這首詩分上下兩部分。前四句,寫唐肅宗登基前後的實際發生的事情。也提到唐肅宗皇位得來的不光彩,登基後,又受到佞臣的蒙蔽。

仇兆鳌說,杜甫這首詩的後四句,是對于自己遭遇的哀歎。

結束語

一般認為,杜甫這首詩寫在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當時長安已經收複,太上皇唐玄宗也被迎回。但是安史之亂還未平息,兩軍互有勝負。

至于杜甫這首詩是不是真的有這種含義,見仁見智。不過,後人學詩,需要注意這一點,盡量讓自己的作品,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是以,比興之法,在寫景詠物時,不可或缺。

有人問,郭思說杜甫詩有六義,怎麼沒有賦呢?其實詠月通篇都是賦呀,如果讀者沒有那麼多聯想,這首詩就是簡簡單單地賦。

賦比興并不是非彼即此,也是互相融合的。表面是賦,裡面是比興。

@老街味道

有些古人作詩用典,專用同姓的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