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清朝晚年雖然積弱已久,但是前期還是非常繁華的,出現了著名的康乾盛世,而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在小時候就展現了過人的才華,其中生擒鳌拜便是讓人不得不提的事情,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康熙才從韬光養晦中出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但是鳌拜當時手上有40萬大軍,他又知道康熙對他極為不滿,為何一直沒有取代康熙呢?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鳌拜在1610年出生在一個将門家庭,自小就學習文治武功,在小時候就展現了非凡的國術,等到了青年,他便想着發揮自己的本領,于是投了軍。由于家庭煊赫,自己又多次救人于危難之中,鳌拜被皇太極帶着一起征戰沙場。

對于一個武士而言,在沙場上奮勇殺敵是最大的樂趣,而打敗敵軍則是最大的快樂。當時清軍還沒入關,皇太極和鳌拜他們經常和明軍對上,當時的清兵屢戰屢勝,但是在皮島卻摔了個大跟頭。最開始,清軍的幾員大将都去了皮島,但是戰争僵持不下,始終無法取勝。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皇太極隻能另作部署,派阿濟格和鳌拜共同禦敵,誰知道一發動攻擊,明軍就炮火齊天,鳌拜們這時候才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準備。眼看清軍就要打敗,鳌拜一路向前,深入腹地,不顧炮火與敵人對抗。清兵紛紛效仿他的行為,抛開了生死之後,他們終于取得了勝利,鳌拜也是以獲得了獎賞。除了著名的皮島之戰外,鳌拜還立下了汗血功勞,最終被定為康熙的輔政大臣。

1664年,鳌拜因為私人恩怨,設計将康熙的近身侍衛倭赫弄死,後來又把倭赫的父親處死,他們一家人也是以慘遭滅門。他還想把戶部尚書等人處死,但是年幼的康熙心中自有計較,隻下令打他們一百鞭子,沒想到鳌拜竟然假傳聖旨,将他們給斬首,這也導緻了康熙對他的不滿。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1667年,索尼上書請求康熙親政,但是鳌拜不想歸政,竟然設計多項罪名殘忍地殺害了另一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直接把持了朝政。1669年,籌謀已久的康熙派十幾個少年殺害了鳌拜,結束了他的專權,鳌拜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然而鳌拜專政已久,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他的黨羽,手上又有40萬大軍,為何一直不動手登基呢?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鳌拜一生有兩次登基的機會,一是在多爾衮去世之時,朝中已無大臣,順治手中權力又不夠,無疑是個好機會。二是順治去世時,康熙年幼,他又軍功顯赫。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這件事可以從順治即位上窺見一二。皇太極去世時,下旨将皇位傳給順治,這時多爾衮掌控了權勢,也确實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衆大臣都沉默不語。但是這時隻有鳌拜跳出來了,他直言不諱,堅決要擁護順治上位,因而打消了多爾衮篡位的念頭,甚至遭受了多爾衮的打擊。

這與鳌拜不篡位有什麼關聯呢?由多爾衮事件可以看出,鳌拜實際上是一個忠臣,尤其是對皇太極忠心耿耿,還在對抗多爾衮時大呼“先帝對我們的恩義如天高海深”,由此可見他骨子裡卻是裝滿了忠心,而這也是為何他久久不篡位的原因。

鳌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至死也不取代康熙?你看他背後站的是誰!

現在的影視劇形象中鳌拜是非常負面的,但是人是立體的,我們不能隻關注他的壞,而忽視了他的好,讓他成為人們心目中驕橫的代名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