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戰死兩位主力兵團司令黃百韬及邱清泉、兩位軍長熊绶春和陳章,55萬官兵被殲滅在徐蚌戰場上。為了消滅國民黨軍7個兵團的主力部隊,淮海戰役中解放軍也投入了66萬正規軍,付出13萬餘人的巨大傷亡代價(其中2萬多人戰死)後才最終取得勝利。淮海戰役我軍生擒了敵人一位軍長,堪稱整個解放戰争期間表現最為頑固的國民黨軍長。此人就是第七兵團64軍的劉鎮湘。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劉鎮湘生于1906年,祖籍廣東。雖然是黃埔五期生,但軍事生涯早期劉鎮湘卻在老鄉粵軍大佬陳濟棠的手下,陳濟棠勢力最大時被稱為“南天王”,威脅南京政權,但1936年此人被老蔣設計擊敗,劉鎮湘由于曾是黃埔學生的淵源,得以從陳濟棠處轉投老蔣,并逐漸得到重用。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成為粵系軍人為主的64軍156師長,解放戰争中升任64軍中将軍長。劉鎮湘打仗作風兇狠果斷,麾下的部隊雖裝備較差,但戰鬥力在參加淮海戰役的國民黨各軍中屬于非常強的一支。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國民黨軍在三大戰役期間有4個兵團實力突出,分别是第2兵團、第7兵團、第9兵團、第12兵團。這幾個兵團都有10萬人以上的兵力,劉鎮湘的64軍被編入黃百韬第7兵團。淮海戰役初期,由于黃兵團北側的第三綏靖區發生起義,讓出了道路,使得解放軍主力能夠快速向黃兵團進行合圍。情急之下黃百韬司令官命各軍迅速向徐州城方向行進。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劉鎮湘的64軍是7兵團主力之一,地位僅次于黃百韬嫡系的25軍,是以在兵團内各軍當中話語權較大。由于不滿被華野追着打的現狀,劉鎮湘第一個大膽提出固守碾莊等徐州集團前來彙合的打法,不再向西趕路。黃百韬也是倔脾氣,眼看手下猛将提出這個方案,便不顧衆人反對指令兵團就地駐紮碾莊。事實證明,劉鎮湘和黃百韬任性的“不跑”戰術,直接導緻了10萬大軍的被圍和覆滅。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48年11月的碾莊之戰打了半個月,國共雙方傷亡均超過6萬人,是淮海戰役最慘烈的一場攻防戰。最後徐州集團20萬援軍及黃維兵團的12萬人都未能及時趕到碾莊,國民黨第7兵團方面僅剩下劉鎮湘的64軍尚可一戰,此人不投誠、不繳槍,居然帶頭沖出了軍部指揮所和華野戰士肉搏,這在國民黨進階将領當中是極其罕見的。其實戰争時期不管軍長還是兵團司令,手上都有數萬兵權、保護嚴密,如果貪生怕死的話要保住性命并不特别難。可惜劉鎮湘一心想戰死卻求死不成,在陣前被我軍當場擒獲,開啟了改造生涯。

解放戰争中,這個國民黨軍長雖沒直接戰死,卻比陣亡的将領更頑固

戰後在功德林管理所關押期間,大部分國軍進階将領,甚至一些比劉鎮湘資曆更深的大佬如杜聿明、宋希濂等都紛紛認錯學習,改造完畢後提前出獄。劉鎮湘卻不是這樣,由于暴戾乖張的性格,拒不配合改造,甚至還帶着一群前國民黨軍官毆打過一同關押的日軍戰犯。直到1975年,此人已經關押27年,其名字仍被公安部列在“不可特赦”的頑固國民黨戰犯名單上。如果當年不是在中央的訓示下進行了全部戰俘的統一釋放工作,劉鎮湘多半要老死在功德林内。出獄十一年後劉鎮湘因病去世,時年8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