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战死两位主力兵团司令黄百韬及邱清泉、两位军长熊绶春和陈章,55万官兵被歼灭在徐蚌战场上。为了消灭国民党军7个兵团的主力部队,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也投入了66万正规军,付出13万余人的巨大伤亡代价(其中2万多人战死)后才最终取得胜利。淮海战役我军生擒了敌人一位军长,堪称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表现最为顽固的国民党军长。此人就是第七兵团64军的刘镇湘。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刘镇湘生于1906年,祖籍广东。虽然是黄埔五期生,但军事生涯早期刘镇湘却在老乡粤军大佬陈济棠的手下,陈济棠势力最大时被称为“南天王”,威胁南京政权,但1936年此人被老蒋设计击败,刘镇湘由于曾是黄埔学生的渊源,得以从陈济棠处转投老蒋,并逐渐得到重用。到抗战胜利时,已经成为粤系军人为主的64军156师长,解放战争中升任64军中将军长。刘镇湘打仗作风凶狠果断,麾下的部队虽装备较差,但战斗力在参加淮海战役的国民党各军中属于非常强的一支。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国民党军在三大战役期间有4个兵团实力突出,分别是第2兵团、第7兵团、第9兵团、第12兵团。这几个兵团都有10万人以上的兵力,刘镇湘的64军被编入黄百韬第7兵团。淮海战役初期,由于黄兵团北侧的第三绥靖区发生起义,让出了道路,使得解放军主力能够快速向黄兵团进行合围。情急之下黄百韬司令官命各军迅速向徐州城方向行进。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刘镇湘的64军是7兵团主力之一,地位仅次于黄百韬嫡系的25军,因此在兵团内各军当中话语权较大。由于不满被华野追着打的现状,刘镇湘第一个大胆提出固守碾庄等徐州集团前来汇合的打法,不再向西赶路。黄百韬也是倔脾气,眼看手下猛将提出这个方案,便不顾众人反对命令兵团就地驻扎碾庄。事实证明,刘镇湘和黄百韬任性的“不跑”战术,直接导致了10万大军的被围和覆灭。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48年11月的碾庄之战打了半个月,国共双方伤亡均超过6万人,是淮海战役最惨烈的一场攻防战。最后徐州集团20万援军及黄维兵团的12万人都未能及时赶到碾庄,国民党第7兵团方面仅剩下刘镇湘的64军尚可一战,此人不投诚、不缴枪,居然带头冲出了军部指挥所和华野战士肉搏,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当中是极其罕见的。其实战争时期不管军长还是兵团司令,手上都有数万兵权、保护严密,如果贪生怕死的话要保住性命并不特别难。可惜刘镇湘一心想战死却求死不成,在阵前被我军当场擒获,开启了改造生涯。

解放战争中,这个国民党军长虽没直接战死,却比阵亡的将领更顽固

战后在功德林管理所关押期间,大部分国军高级将领,甚至一些比刘镇湘资历更深的大佬如杜聿明、宋希濂等都纷纷认错学习,改造完毕后提前出狱。刘镇湘却不是这样,由于暴戾乖张的性格,拒不配合改造,甚至还带着一群前国民党军官殴打过一同关押的日军战犯。直到1975年,此人已经关押27年,其名字仍被公安部列在“不可特赦”的顽固国民党战犯名单上。如果当年不是在中央的指示下进行了全部战俘的统一释放工作,刘镇湘多半要老死在功德林内。出狱十一年后刘镇湘因病去世,时年8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