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的慶親王奕劻,死後得到了什麼“惡谥”?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中國人向來愛面子,很注重自己的名聲。不僅活着時在乎,死後也在乎。于是,死後得到一個什麼谥号,就成為王侯将相們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

谥号分為美谥和惡谥。顧名思義,美谥是贊揚的,惡谥是批判的。

以晚清四大名臣為例,曾國藩的谥号是“文正”——這是曆朝曆代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頂級的谥号了;李鴻章的谥号是“文忠”,僅次于“文正”,排在第二名;左宗棠和張之洞的谥号都是“文襄”,又排在“文忠”之後了。

晚清的慶親王奕劻,死後得到了什麼“惡谥”?

以上四位的谥号,都是美谥。

惡谥的代表是誰呢?

在中國曆史上,排在“惡谥”第一位的,是南宋的秦桧。衆所周知,秦桧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嶽飛,遺臭萬年,是以得到谥号“缪醜”。

而在晚清,惡谥的代表人物應該是慶親王奕劻。

奕劻活着時,深得慈禧太後的賞識,權勢熏天,連袁世凱都得給他送禮。可是他死後,卻得到了一個惡谥:密。

晚清的慶親王奕劻,死後得到了什麼“惡谥”?

何為“密”呢?

“追補前過”曰“密”。意思是,奕劻活着時是犯過錯誤的。

奕劻為人特别貪鄙,賣官鬻爵,見錢眼開。得此惡谥,可謂實至名歸。

1917年,奕劻病逝于天津。當時,雖然清廷早就已經滅亡,可是紫禁城的小朝廷依舊存在。為了盡孝心,奕劻的兒子替父親向溥儀請賜谥号。

剛開始,溥儀不願意為他賜谥。為什麼呢?因為溥儀把葬送大清江山這筆賬算在了奕劻的頭上。溥儀認為,正是奕劻與袁世凱狼狽為奸,才使他被迫退位,使得愛新覺羅氏的祖業毀于一旦。

但是,奕劻的兒子不死心,竟然求到了醇親王載沣門前。載沣是溥儀的生父啊。溥儀架不住載沣的三番五次的遊說,一怒之下,就給奕劻賜了個惡谥:“密”。

晚清的慶親王奕劻,死後得到了什麼“惡谥”?

實事求是地說,與其得此惡谥,還不如沒谥号呢。奕劻那自作聰明的兒子,真是坑爹小能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