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漢撿到一堆“破布”,被兒子20元賣掉喝酒,後來才知是文物

1924年11月5日,對宣統皇帝溥儀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日子。那天上午,馮玉祥率領着國民黨軍包圍了紫禁城,要求溥儀搬出皇宮。

溥儀被廢之後一直到馮玉祥率領軍隊來之前,他仍被允許繼續住在這座寶貝無數的紫禁城中,他還是擁有着紫禁城中所有寶物的使用權。

随着溥儀的離開,這座偌大的紫禁城也不再歸愛新覺羅後人所有,裡面的文物自然也就不再屬于溥儀。可在那戰火紛亂的時期,當局政府對文物的保管自然沒有如今這樣嚴謹,很多文物也便是以流失。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派專人仔細清理故宮的雜物,一位姓劉的老漢竟偶然從清理出來的垃圾中找到一堆“破布”,誰曾想到,這幾張被兒子貪财賣掉的破布居然是文物。這堆“破布”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玄機?如今它又身處何處呢?

戲台内埋寶

1912年,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皇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根據南京臨時政府向清政府緻送的《清室優待條件》,廢帝溥儀依舊能夠居住在紫禁城中,且溥儀依舊擁有紫禁城中所有物品的使用權,擁有紫禁城中人員的支配權。

這位廢帝雖然丢失了整個江山,但至少還能夠居住在紫禁城中,生活品質也絲毫沒有下降,每日的生活平靜安逸。

可惜,這樣的變故對于紫禁城中的太監來說确實無法接受的事情,這些被送入宮中的太監,幾乎都出自貧苦百姓家庭,願意進宮的唯一目的便是為了出人頭地,享受榮華富貴。

可自己的主子被逼退位,他們的日子也就越發艱難了起來,加之宮牆外早已不再是當時的景象,一旦民國政府有異動,自己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

就這樣,這些太監們開始為自己想起了出路。

對于這些常年生活在宮牆中的太監們,想要未來出宮之後還能夠過上好日子,首先就必須要擁有無盡的财富。于是,這些“聰明”的太監們便将目光放在了紫禁城的寶物身上,一場大規模的“盜竊”就此拉開了序幕。

那時候,地安門一帶興起了不少古玩店,生意還都很興隆,這些古玩店背後的老闆,基本上都是宮裡的太監。起初,溥儀并不知道太監們的所作所為,直至有一天從自己洋人老師莊士墩口中才得知,宮外的商鋪中擺放了明明屬于宮内的寶物。

得知這一消息後,溥儀勃然大怒,下令嚴查此事。可也正是以,許多太監為了自保,有的将東西藏在了磚牆的排水洞中,有的則直接藏在了地下,還有人竟一把火燒毀了擺放了衆多文物的建福宮。

也正是以,許多文物是以流失,直至今日也無人得知故宮中到底丢失了多少文物。

直至1949年,為了準備新中國的成立,國家派人對故宮進行了徹底清理,偌大的宮殿早已荒廢多年,清理工作非常龐大。

随着清理工作的推進,故宮管理處的員工們來到了重華宮,這一宮殿的東側是淑芳齋,是當年乾隆皇帝讀書、休息、娛樂的場所,荒廢了多年,淑芳齋早已破爛不堪,特别是宮内的一處古戲台更是雜草叢生,一直被衆人所忽視。

1950年9月中旬,故宮管理處開始了淑芳齋的地毯式清理工作,必須将宮内所有的雜物徹底清理幹淨。

就在戲台下,一名從業人員在搬動石磚清理雜草的時候,無意看到了磚塊下藏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盒子,從業人員以為自己發現了至寶,連忙打開了盒子。

可惜,當時的盒子中隻擺放了一團棉花,揭開棉花,裡面則是幾塊已經發了黴的破布。

從業人員大失所望,以為這隻是宮女太監曾經的物品,随手就将他丢到了垃圾車裡。故宮管理處每天都會清理出一堆垃圾,而這些垃圾每天都會被集中送出宮外的垃圾堆放點,這個小盒子便随着其他的垃圾一起進入了垃圾堆。

劉老漢得寶

那時候還處于新中國成立的初期階段,整個國家百廢待興,百姓們的生活水準也不高。周圍的居民自然知道故宮管理處會将垃圾丢到指定場所,于是他們便成為了“守門人”,每天定時去垃圾堆“尋寶”。

幾乎每一天,這些“守門人”都會提前蹲守在垃圾場,隻要垃圾車一來,他們便争先恐後的瘋搶,凡是有一點點價值的東西,都會被人們瓜分光。

不僅如此,在這裡等候着的大多都是年輕人,像劉老漢這樣年齡大的“守門人”,往往隻能拿到别人都不要的東西,就像那一天,劉老人隻撿到了那包發黴的破布。

劉老漢家裡窮的叮當響,家裡的窗戶紙早就破了,也沒有錢買,天氣快冷起來了,也沒有儲備厚被子。

劉老漢心想,這幾塊布好歹還能夠糊在窗戶上遮風,棉花也能塞在被子裡,能暖和一些是一些。

置于破布上的圖案,劉老漢想着,這些可是故宮管理處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丢出來的東西,自然不可能是值錢的東西。就這樣,他便心安理得的帶回了家中,如自己所想那般将破布糊在了窗戶上。

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貧窮,可像劉老漢家裡這樣貧窮的也不多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時候幾乎所有年輕人都早早地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可劉老漢的兒子卻截然不同,他不僅不幫父親賺錢,反倒是每天與周圍的小混混在一起,遊手好閑、嗜酒如命。

不器兒賣寶

劉老漢的兒子長年累月不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反倒是喜歡喝酒,經常伸手問劉老漢要錢出去喝酒。劉老漢哪裡有能力滿足兒子的索求,久而久之,劉老漢的兒子就隻能自己想辦法弄錢喝酒。

1953年,國家文物部門開始走訪社群,尋找戰亂時期丢失在民間的文物。一時間,在文物部門的号召之下,大家都忙着回家尋找文物,希望能夠從自己家裡找到值錢的寶貝。

全民尋寶熱潮并沒有吸引到劉老漢。他心想,家裡這麼窮,怎麼可能會有值錢的寶貝呢?可劉老漢不在意的事情,卻深深地吸引了劉老漢的兒子,他想起了先前劉老漢拿回家糊在窗戶上的幾塊破布。

仔細端詳之下,劉老漢的兒子發現這破布上面還有圖案呢,他心想,這怕不是古人作的畫吧,說不定就值幾個錢呢。

就這樣,劉老漢的兒子抱着試試的态度,迫不及待地等到了父親下地幹活的時候,他立馬将這幾塊布從窗戶上拆了下來,沖到了古玩店,請古玩店的老闆幫忙鑒寶。

盧楞枷的六幅羅漢尊者畫像

或許是因為古玩店的老闆太過繁忙,又或許是因為劉老漢的兒子在當地臭名昭著,老闆抖了抖布上的灰塵,拿起放大鏡看了幾眼,便随手丢給了劉老漢的兒子20塊錢。

對于現在來說,20塊錢微不足道,可在當時,卻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那時候,人們辛苦勞作一個月,不過才賺到十幾塊錢的收入。

這可讓劉老漢的兒子高興壞了,他怕老闆後悔,急急忙忙就拿着錢跑了,繼續去找他的狐朋狗友們喝酒去了。

古玩商獻寶

打發走了劉老漢的兒子,古玩店老闆又獨自坐了下來端詳那幾塊布,可幾經探查也沒有發現這其中的玄機。不僅如此,因為這幾塊布過于破爛,便被古玩商丢到了角落裡,再也沒有拿起過它們。

随着文物宣傳工作的推進,文物部的專家們也開始走訪民間。一天,一位故宮博物館的專家來到了這家古玩店,尋寶過程中竟無意在角落中找到了這六塊破布。

專家緩慢地拿起了這幾塊破布,細細地将所有的灰塵全部清理了幹淨。

這一端詳,專家便發現了不對勁,這可不是普通的破布。

于是,專家激動又緊張地詢問古玩店的老闆,這幾塊布是從哪裡得到的,古玩店的老闆看到專家的這幅神情自然也意識到了不對勁,便如實告知是先前花了20塊錢收到的,砸在手裡一直沒有賣得出去。

古玩店的老闆疑惑道,“你确定這能是國寶?”

專家笃定道:“這一定是國寶級的文物,像這樣珍貴的文物,希望您能夠上交給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一定會更加妥善地儲存這一文物。”

古玩商看專家這樣嚴肅,也相信了他的說辭,便将店裡的六塊破布都轉交給了專家,由專家帶回了故宮博物館。幾經流轉的文物回到了故宮,專家仔細進行了清理,終于這塵封了許久的文物,展現出了他應有的光芒。

經故宮博物館的專家們考證,這六幅畫作可是大有來頭。畫作的作者原來出自唐朝,是畫聖吳道子的門生,名為盧楞枷,此人可是晚唐乃至宋初時期大名赫赫的畫師,相傳此人曾經跟随着著名畫家吳道子潛心學畫,他的拿手之作便是經文變相一類繪畫。

這幾塊破布便是當年的上等絹帛畫布,畫上的圖案也就是他曾繪制的十八羅漢尊者。

當年,這組十八羅漢畫像深受曆代帝王的喜愛,唐朝之後,乃至宋、元、明、清時期都一直被收藏在了宮中,成為曆代帝王的囊中之物。尤其是清朝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更是對此畫表現出了深深地喜愛,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館中的引首與跋紙第一頁,都是乾隆皇帝親自提筆寫下的。

後來的宣統帝溥儀本身也是一代鑒賞高手,對這些文物字畫當然也是愛不釋手。被廢棄之後,溥儀一直擔心着有一天紫禁城中的珍寶會不再屬于自己,早早地便開始謀劃了一場偷竊活動,他通過賞賜的方式,将文物賜給溥傑帶出皇宮。

久而久之,溥儀的行動被身邊的小太監們所發現了,大家為了給以後的生活提前準備積蓄,這才開始了偷竊。《故宮》紀錄片說到,為了友善攜帶,小太監們最常偷盜的物品便是書畫,建福宮便成了他們偷盜的主要場所之一。

然而,偷盜活動還沒開展多久,溥儀便知曉了此事,下令嚴查。小太監們為了自保,便将暫時沒有帶的出宮的東西都藏在了地磚、管道之中,《六尊者像》便是這其中之一。

或許,當年這位小太監将《六尊者像》藏在淑芳齋的戲台子底下,本是想要找一個合适的時間帶出宮去,誰曾想到,後來大約是這個小太監出了點意外,沒有顧得上取這六幅畫像,這才等到了建國後,被從業人員當做垃圾清理了出來。

據如今的考證,當年盧楞枷十八羅漢畫像經曆了時間的推移,早已丢失了十二幅,如今現存的六幅,便是劉老漢當時撿到的那六幅,絹帛上分别畫着:第八嘎納嘎拔喇尊者、第十一租巴納塔嘎尊者、第十五鍋巴嘎尊者、第十七嘎沙雅巴尊者、第十八納納答密答喇尊者。

如今,《六尊者像》經過專業人士的清理,上面的圖案也重制了光芒。可以看出,當年作者是借助了遊絲來描繪勾畫人物的,線描流暢,力度與柔韌性也是相得益彰;不僅如此,整個畫面動感強烈、設色濃豔、藝術水準極高。

在創作技巧方面,作者當年使用了較為古老的手法,所有人物形象都較為誇張,雖然沒有完全展現出人物“神”的方面,但這些迹象也正是呈現了當時唐朝、五代乃至宋朝時期畫作的發展水準。如今,人們通過畫作,便可以領略到早期佛教人物威嚴尊貴且帶有世俗化的特征。

經專家估值,這些畫像如今價值不菲。當年古玩店的老闆上交了這六幅畫像,國家也如數補償了古玩商的損失,截止至2022年,這些珍貴的文物一直被儲存在故宮博物院,并被恢複了它應有的身份。

結語:

一直以來,人們總能陸陸續續在民間發現很多的文物,例如錢币瓷器,或是發掘到千年古墓。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文化素質的提升,大家也早已樹立起了保護文物的意識,如今人們發現了文物,也會自發選擇上交給國家,希望這些文物能夠得到更好的儲存,向更多的人展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底蘊與文化。

參考文獻:

[1] 紀錄片《故宮》第七集《故宮書畫》、第十集《從皇宮到博物院》、第十一集《國寶大流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