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1941年4月,廣東蕉嶺鄉下,一位婦人接到了一個讓她感到天崩地裂的噩耗。

她的丈夫死了,在抗戰中遇害了,在還沒來得及兌現給她的承諾前犧牲了。這一年,這個婦人才35歲,在丈夫給她留下的四個子女中,最大的女兒12歲,小兒子今年6歲,還沒有見過父親的面。

眼下家婆剛剛過世,公公年事已高,身邊又其他無叔嫂兄弟,對着悲痛的老人、滿堂沒了父親的孩子,婦人想不明白,自己終年勞累,苦苦支撐家庭,為何隻是換來如此結局。

她本不是什麼鄉野村婦,5年前,她還是一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上海小姐。為了丈夫,她千裡迢迢來到廣東。5年時間的艱苦勞作黯淡了她白皙的皮膚,磨糙了她彈琴的雙手,這一切,她本無怨無悔。

可如今丈夫先她一步去了。放眼嗷嗷待哺的一家8口,這個女人的精神防線被擊垮了。她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自己該如何面對。

這個女人叫做淩維誠,她的丈夫是電影《八佰》的主人公原型,是四行保衛戰中指揮“八百壯士”堅守到最後一刻的英雄團長謝晉元。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01-忠勇殉國

謝晉元,廣東蕉嶺人,1905年出生,祖上世代務農,出身寒門,卻少有報國之志。1925年,廣東大學畢業後的謝晉元在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毅然投筆從戎,轉入黃埔四期。

自北伐戰争以來,謝晉元從一名排長做起,一路沖鋒陷陣,骁勇非凡。1936年,謝晉元升任國民革命軍第88師師部中校參謀。

次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日本人叫嚣着要“三天占領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當時日本在上海投入了14個半的精銳師團,出動了一半以上的海軍,戰事之慘烈,前所未有。

到了10月份,蔣介石派出的70餘萬精銳先後折戟,上海北部大片陣地失守。原本打算死守的蔣介石不得不同意撤軍,但是他希望能在這裡留下一支堅守的部隊,讓全國各地軍閥看到中央軍誓死抗日的決心,引起國際上的關注。

最終被留下的這一支注定有去無回的部隊正是當時謝晉元所帶領的五二四團第一營加強營。

為掩護大部隊撤離,10月27日淩晨,謝晉元率部進駐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當時與他們對壘的是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而一營的實際兵力僅有400餘人。為了迷惑日軍,謝晉元對外宣稱他們有“八百人”。

作戰之前,謝晉元下令清點人數、造好了名冊,已有破釜沉舟之決心。他告訴戰士們:“四行倉庫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和敵人拼到底。”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在接下來的四天時間裡,謝晉元帶領戰士們死守四行倉庫,抵禦了日軍近10次的進攻,殲敵200餘人。10月29日,謝晉元還給師長孫元良發了一封電報以明志:

“誓不輕易撤退,亦決不做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前,全營官兵必向倭寇取償相當代價。”“決不負,不負國家!”

10月30日,久攻不下四行倉庫的日軍惱羞成怒,公然違反國際公約,調動了37毫米口徑的平射炮開始猛攻四行倉庫,還向倉庫内發射了瓦斯彈。

當夜,謝晉元意外接到了撤退的指令。對此,他再三表示“全營将士已準備與倉庫共存亡”,但仍卻被強制要求撤退。謝晉元隻好帶着部隊撤進了英租界。但是租界方面卻迫于日本人的壓力,将謝晉元的一營全體繳械,一營就這樣成了上海的孤軍營。

謝晉元和他的部隊被軟禁在此,一禁四年。期間,中外人士多次提出拟用上海難民,以到孤軍營慰問聯歡為名,分批将孤軍調換,但是謝晉元都一一拒絕了,他說:“因餘為奉令撤退,光明而來,亦當正大而去。”

由于當時謝晉元的影響力很大,日本特務曾數次闖入營地欲将其暗殺,隻是都沒有得逞。1940年,汪僞政府又以高官厚祿誘降謝晉元,卻遭到他的拒絕和痛斥。汪僞政府一計不成,又設一計。

1941年4月24日早晨,謝晉元在照例帶兵出操時,被汪僞政府收買的四個士兵用事先準備好的匕首和鐵鎬等兇器刺殺身亡,犧牲時年僅37歲。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02-娶妻如此

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哀痛。各界人士總計有10萬餘人,前往謝晉元老家參加了追悼會。規模之大,恸民之深,史無前例。

而在所有人之中,最痛苦的莫過于妻子淩維誠。丈夫走了,她失去了前半生的所有精神寄托。生活的重擔,毫不留情地壓在了這位昔日的上海千金身上。

1907年,淩維誠生于上海徐家彙的一個商人家庭,她在姐妹三人中排行老二,先後就讀于務本女中和上海東南體專。由于學的是音樂專業,少女時期的淩維誠,吹拉彈唱,樣樣拿得出手。在當年的上海灘,淩維誠是标準的“白富美”,也是最時髦的新女性。

1927年,剛從東南體專畢業的淩維誠,在一場朋友的婚禮上邂逅了謝晉元。那一年,謝晉元22歲,淩維誠20歲。

一個是征戰四方的年少英豪,一個是才貌雙全的紅顔佳人,風華正茂的兩個人在初見的驚豔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原本隔着千山萬水的兩人相知相愛了。

1928年5月,謝晉元在北伐戰争中受到日軍阻擊,身負重傷。淩維誠放心不下,多次前往漢口的醫院探視。身為軍人的謝晉元許是深知生命有限,戰事無常,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在傷勢快要痊愈的時候,他向心愛的姑娘求婚了。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面對眼前這個俠骨柔腸、英勇俊朗的青年,淩維誠已然芳心暗許。隻是她沒有想到,母親并不贊成這段姻緣。

事實上,淩維誠的母親雖然欣賞謝晉元的人品,但是考慮到軍人的職業風險太大,又常年與家人聚少離多,她實在不忍女兒嫁過去。隻是淩維誠心意已定。1929年9月,她和謝晉元在漢口的大華飯店舉行了婚禮。

婚後的生活一如淩維誠期待中的美滿。丈夫為她守住外面的大家,她為丈夫打理兩人的小家。動蕩的時歲裡,她善用琴音撫慰丈夫的憂慮與不安。四年時間,丈夫征戰駐守在何處,淩維誠就追随到何方。

期間,淩維誠相繼為丈夫生下一兒兩女。幾個孩子的到來,為愁雲慘淡的烽火歲月平添了幾分歡樂。好景不長,1936年春,中日間的火藥味漸濃。

眼看大戰在即,謝晉元萌生了将妻兒送往廣東蕉嶺鄉下避難的念頭。這個提議,一下子遭到了淩維誠衆多親友的反對。

在大家看來,淩維誠是自幼生長在大都市的小姐,養尊處優慣了,無論如何難以在農村獨立養活三個孩子。

當時,淩維誠的小妹夫周兆棠也極力勸阻淩維誠不要去廣東。周兆棠也是黃埔畢業生,在政界有一定名望,他提議讓淩維誠帶着孩子跟他們一同去重慶。

親友們的擔憂和提議不無道理,但是淩維誠卻再次作出了驚人的決定,她要帶着三個孩子一起去從沒到過的廣東鄉下。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03-一諾終生

淩維誠明白,隻有去了廣東,丈夫才會真正心安。

老家的公婆已經年邁,丈夫是家裡唯一的男丁,他一直苦恨常年征戰在外,不能回家陪伴二老。丈夫這次提議讓自己回廣東,何嘗不是也想讓千山萬水之外孤獨的二老抱抱這幾個還未謀面的孫子呢。

為了成全丈夫的一片孝誠,淩維誠固執地作出了人生中第二個重大的決定。

1936 年春節過後,在丈夫的護送之下,已經身懷六甲的淩維誠帶着三個子女回到了廣東蕉嶺。在這裡,謝晉元隻短暫地待了一個星期就不得不趕回部隊,臨别的時候,他滿是憐惜地對妻子說:

“讓你待在這麼苦的地方實在是不得已,侍奉年老父母和撫養年幼子女的重擔本應該由我來挑,但作為軍人,為國效命就不能顧家,是以現在不得不交給你了……到勝利那天,我就來接你們傳回上海。”

淩維誠心中動容,卻想不到,這竟成了她和丈夫的永訣。

同年10月底,淩維誠誕下了幼子。按照丈夫的囑咐,她給孩子取名繼民,意為繼承先輩的優良品格。

初到謝家,淩維誠的擔子比她想象中要重得多。公婆已經年邁,大伯哥早早過世,大伯嫂也出走了,隻留下一個女兒。公婆二人,加上四個孩子,一個侄女,一家有八口人要吃飯。丈夫雖然也會寄來薪水,但是均攤到八口人的生計上,卻又是杯水車薪。

為了撐起這個家,她脫下了旗袍和高跟鞋,穿上農村人的粗布麻衣,一切家務和農活一肩挑。生活的巨大轉折壓得淩維誠喘不過氣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丈夫那句“到勝利那天,我就來接你們傳回上海。”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5年後,守在丈夫靈堂前的淩維誠再次想起這句話,淚如雨下。在丈夫走後無數個午夜夢回的日子裡,她多次想像從前一樣随他而去,但卻終究無法撇下年屆七旬的公公和幼女稚兒,隻得淚往肚裡流,重新振作精神,支撐這個殘破的家。

這一年秋天,生活窘迫的淩維誠帶着四個孩子,一路輾轉5個省份來到重慶,領取政府給丈夫的5萬元撫恤金。除此之外,她希望蔣介石能念在丈夫生前的忠勇,幫忙解決幾個孩子的上學問題。

到了重慶之後,宋美齡親自接見了她。面對淩維誠的訴求,她表示抗戰期間,國家困難,待勝利後,國家定會照顧你們的。其間,宋美齡拉着她的手,用軟糯的上海家鄉話親切地說:“維誠啊,侬放心,國家勿會忘記侬的。今後可以每年來重慶一趟,搭侬一道講講。”

這番話說得淩維誠心頭一熱,備受鼓舞。但是她也知道,孩子入學的事情暫時無着了。

回到廣東後,她把這筆撫恤金分成了兩半,一半留下給公公養老,自己拿着另一半的錢在鄉下買了三畝地耕種。勞作已經十分辛苦,但是她堅持同時教幾個孩子們讀書識字。

幼子謝繼民後來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無法想象,母親原是一個衣食無憂、愛好音樂和藝術的女子,日後每天下地播種、挑糞、施肥……前半生和後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過來。”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04-孀妻弱子

1945年,抗戰勝利後,淩維誠決定回到家鄉上海。一方面,她想帶着孩子回上海祭拜丈夫;另一方面,她想回鄉找點事做,讓孩子們好好接受教育。

在安頓好了公公的生活之後,1946年3月,淩維誠帶着四個孩子曆經一路輾轉跋涉,來到了汕頭搭乘前往上海的便船。但是到了碼頭一打聽,淩維誠才發現自己變賣田産湊出的這點盤纏,還不夠5張船票的錢。面對四個孩子期待的目光,作為母親的她自責又為難。

汕頭的當地人在得知淩維誠是謝晉元的遺孀後,便跟一家輪船公司代為說情,該公司最後答應為一家人提供免費的船票和食宿,但是輪船要一個月後才能出發。仗義的汕頭人于是又安排母子五人在當地暫住。

兜兜轉轉兩個多月後,曆經波折的母子五人終于抵達了上海。次日,本地的報刊上登出消息:“抗日将領謝晉元遺孀昨日抵滬,下榻新新旅社。”

這樣一條消息,改變了淩維誠的後半生。

随着團長夫人歸來的消息傳遍上海灘,漸漸開始有一些孤軍營的老兵循着報紙上的位址找上了門。他們見到了團長夫人,猶如見到當年的團長,十分激動地傾訴着這些年來的遭遇。

淩維誠這才知道,自從丈夫罹難以後,這些孤軍戰士們就一直被囚禁在租界,後來又被迫到日軍的戰俘營裡做了苦力。這些九死一生的人們好不容易盼到了抗戰勝利,卻無人過問他們的死活。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沒有工作,過着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的生活。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為此,淩維誠作出了一個不平凡的決定。她對這些老兵們說:“你們的團長犧牲了,但是我是團長夫人,責無旁貸,他留下的擔子我會挑起來的。”

當時散布在上海各區的孤軍幸存者大約有四五十人,後來又聚集了百人。為了給這些老兵一個容身之所,淩維誠親自坐鎮,帶着這幫老兵們從三青團手裡搶占了日本人留下的房産。

1946年6月,淩維誠親自去了南京,求見蔣介石,希望能安頓這些孤軍戰士,但是最後隻有宋美齡接見了她。宋美齡很客氣地說:“你們先回去吧,會安排上海政府照顧你們的。”

但是在這之後,再無下文。淩維誠又去上海市政府讨說法,結果市政府推到社會局,社會局又推到其他部門。各個部門互相推诿,毫無結果。

人走茶涼,自古有之。面對此情此景,淩維誠的落寞可想而知。政府不願意管了,但是淩維誠不願置這些戰士們于不顧。于是她重拾父親生前的“生意經”,開始将這些從小耳濡目染的東西活學活用。

她曾嘗試着召集衆人一起開公共汽車維持生計,也組織過工業服務社,生産毛巾、襪子、肥皂等,積極為丈夫的上百名舊部尋求出路。

後來,連這些營生也維持不下去了,淩維誠便調動自己的一切資源和關系,挨個去懇請丈夫生前的熟人們為這些老兵們介紹工作。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05-大寫的人

在淩維誠的奔走之下,謝晉元生前的這些舊部們有的做了鐵路警察,有的進入企業當了司機,還有的被介紹道内河航運公司工作,生活都有了着落。然而,淩維誠卻帶着幾個孩子過着節衣縮食的生活。

1948年之後,受内戰影響,上海的物價飛漲。曾任孤軍二連長的李春林把原孤軍營和謝晉元墓地所在的膠州路餘姚路的六十幾畝地圈起來,借給蘇北難民搭棚,他将每戶收來的一兩鬥租金全部交給了淩維誠,但是淩維誠隻拿了其中一小部分供幾個孩子讀書生活之用,其他的盡數都分發給了孤軍,補貼他們的生活。

解放後,上海的房産都在登記造冊,重新配置設定,淩維誠又寫信給當時的市長陳毅,詳述了自己與孤軍官兵尚存的六七十人的困境。陳毅對此非常重視,特批給淩維誠在吳淞路466号房屋和謝晉元墓地所在地的使用權。

在政府的關懷之下,孤軍營的士兵們終于有了一個合法穩定的栖身之所,淩維誠一家也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丈夫留下的擔子,淩維誠硬是用自己的後半生,替他扛了起來。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然而,也正是這樣一位巾帼不讓須眉的女子,在丈夫過世的這些年裡,承受了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苦。幼子謝繼民後來回憶,作為烈士遺孀的母親,其實多年來頻頻受到一些威脅和騷擾。

當年丈夫剛犧牲的時候,淩維誠還隻是三十出頭的年紀。那時她心意已決,不再另嫁,但是長相标緻溫婉的她還是受到了不少不懷好意者的騷擾。

有一次,淩維誠甚至收到了一張秘密紙條,寫紙條的人表示,如果不答應上面的條件,就小心幾個孩子的性命。淩維誠無人傾訴,偷偷叫了幾個孩子到閣樓上商量,當時還在念國小的繼民憤慨而懂事地對母親說:“不理他,我們不怕!”

孩子這番懂事的表白,讓作為母親的淩維誠感動不已。丈夫為了國家和民族,頂天立地,舍生忘死,自己又何懼無名小人的區區威脅呢?謝繼民一直到成年後,還能記起母親當年堅毅的神情。

就是在這種逆境之下,淩維誠一手将四個孩子撫育成人。謝繼民結婚的時候,隻對妻子隻提了一個要求,好好善待他的母親。他認為母親這一生,未免太不容易。

謝晉元犧牲後,妻子常被騷擾,因貧困求助蔣介石無果,寫信給陳毅

1991年1月6日,84歲的淩維誠在病榻之上将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交給子女,并對他們說:

“上邊的名字,都是你們見過的那些叔叔。他們與你父親曾經在四行倉庫一起寫下遺書,立志同生共死,這些人遭的罪,遠比你們父親的多。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盡力幫他們,你們也要這樣,否則你們的父親在天之靈也會不安的。”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淩維誠都惦記着這些孤軍戰士們。這個勇敢的女人經曆了艱辛的一生,卻從來對自己的傷痛隐忍不言,也從未怨天尤人,反而是真心地同情弱者,廣施援手。

如果說《八佰》的主角謝晉元将軍是一段傳奇,那麼他的妻子淩維誠,堪稱傳奇背後的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