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金一南将軍在《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說:大清王朝和列強之間的戰鬥不是不敢打,而是确實打過了,但一次比一次敗得慘,一次比一次損失大,一次比一次賠的多。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近代史學家講:大清無昏君,大清無奸臣。意思就是清朝的滅亡非常特殊。以前是因為皇帝太腐朽,但清朝不是這樣,道光,鹹豐,同治,光緒都是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也都能從維護朝廷利益出發考慮。

還有人說鴉片戰争的失敗是因為道光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群投降派,這其實是曆史對一個人的成全。林則徐被撤職,從曆史上保住了他的名聲。可是如果不撤林則徐,我們就一定會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嗎?金一南認為也并不見得。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為什麼是中國》中表示,清朝為什麼會滅亡,主要是因為在資本主義體制面前,封建體制已經走到了曆史的盡頭。

根據史料記載,嘉慶,道光年間朝風日壞,每年最重要的支出就是治河,但真正的治河經費用到工程的還不到1/10,剩下的全部被揮霍幹淨。道光皇帝即位之後盡管很節約,勵精圖治,但大廈将傾他也無可奈何。

道光還算強一點,《南京條約》簽訂後他很難受,可鹹豐皇帝又算怎麼回事兒?他在往熱河逃跑時還不忘記喝鹿血,還要帶着自己養的一百多隻鹿,是大臣們苦苦相勸這才作罷。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為什麼是中國》中還點出了大量慈禧的有關細節更能說明問題。慈禧和光緒确實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慈禧也說過,海軍意義重大,絕非平常的政策可以相比,可為什麼她又挪用海軍經費去修頤和園了呢?

因為這個事情對慈禧來說并不沖突,鐵甲艦是用來維護統治的重要工具,頤和園是用來享受生活的重要工具,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是以他要支援海軍,也要讓阻止他修園林的大臣滾出去,這一點都不沖突。

再說說光緒皇帝的親爹,他在主持海軍衙門時,剛好是慈禧應該歸還光緒權力的關鍵時刻。他當然知道慈禧喜歡專權,也擔心自己的兒子永遠是個兒皇帝,但他不想惹怒慈禧,隻能小心翼翼奉承。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在他的這種心态下,海軍衙門就成為了保全自己,成全兒子,刻意奉迎的平台。他在出任海軍大臣的時候,最關心的不是海軍建設,而是他兒子光緒皇帝能不能平安掌權。是以他在同治皇帝時期還堅決反對修園,可後來還是挪用了海軍軍費。

除了他之外還有李鴻章。李鴻章一開始也是反對的,但後來也同意了。先是找德國銀行借了500萬馬克,又以海軍的名義從各地籌款260萬兩。之是以這樣做,也是因為官場的政治算計。

到底有多少海軍費用被挪用了,到現在誰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是3000萬兩。《為什麼是中國》中認為,該數字有些誇大,最為準确的應該是1200萬兩到1400萬兩。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還有這些錢也不應該說是慈禧挪用的,還不如說是光緒他爹和李鴻章等海軍主持者讓出去的。當年那些組建海軍最出力的人,後來挪用海軍經費時也最出力。當年那些最反對修園子的人,後來想盡一切辦法籌資修園子時也最出力。

這種沖突的現象還展現在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身上。他本來是個主戰派,可照樣挪用海軍經費用來緩解朝廷的緊張财政,甚至想要消弱李鴻章,消弱北洋艦隊。《為什麼是中國》中歎息道:結果鬥來鬥去,倒黴的就隻能是清朝海軍。大量的财力用于内耗,怎麼能迎接強敵的挑戰呢?

若林則徐不被撤職,滿清能否取得鴉片戰争的勝利,聽金一南怎麼說

咱們中國從百年滄桑到民族複興,這一路走來實在不容易,金一南将軍的《為什麼是中國》揭示了中國的發展之謎,講述了中國崛起中的博弈較量。它從鴉片戰争講起,一直講到現代的中美貿易之戰,讓我們了解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為什麼能夠屹立于世界之林。

《為什麼是中國》為我們解讀了中國道路,書寫中國力量,彰顯中國自信。它是金一南将軍30年創作生涯的集大成之作,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