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滿族入關後對全國進行長達200年的統治,尤其在康熙和乾隆的100年治理後達到康乾盛世。當時國家繁榮富強,貿易豐富,是以在西方列強眼中的清政府是一塊富得流油的肥肉。各個國家争相來到中國進行殖民,尤其是英國開始向中國運輸鴉片,為了讓中國的人民和士兵因鴉片毒瘾而喪失意志,導緻當時中國被稱作東亞病夫。
林則徐當時在湖廣擔任總督的職位。在預判到鴉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後開始上奏皇上請求禁煙。但是當時大臣和皇帝身處北京,被當時的繁榮遮住了眼睛,沒有人認識到當時的中國在科技和武器上已經非常落後了,還非常自大的認為自己是超級強國,每天在享樂和自我麻醉。當時西方國家已經在進行科技革命,在各國之間進行經濟掠奪,努力提高軍事武器加強自我實力。是以清政府和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已經是非常巨大。

林則徐當時身在沿海城市,對于各個國家的接觸是非常多的,在英法攜帶鴉片進入中國擷取大量錢财後,中國百姓也開始被鴉片的毒瘾侵蝕,每天醉生夢死。林則徐認識到當時的百姓和士兵已經喪失了戰鬥的能力。
國家也沒有足夠的金銀支撐軍隊,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是以在請旨的同時開始禁煙,他也知道自己禁煙肯定是觸碰西方國家的利益,明白會有各種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是以自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一、林則徐禁煙舉動
在1839年的時候,道光皇帝在接到林則徐關于禁煙的報告後,道光皇帝在報告中認識到鴉片在中國的危害,是以當時非常認同林則徐在廣州開始禁煙的行為。在最開始的時候林則徐的禁煙行動有一定的成績時,道光皇帝給林則徐賞賜自己書寫的“福”、“壽”牌匾以示獎勵。
随着禁煙的舉動越來越大後,英法的經濟受到巨大沖擊後,英法開始派遣軍隊和艦隊進入珠江,準備攻打廣州。林則徐因為提前預料到會遭受英法的攻擊,在沿海做好布防,這次進攻讓英法未能成功。英軍無奈開始沿海岸向天津前進,直逼北京城,在兵臨城下道光帝不是想着如何反抗而是選擇求和。
為了能讓英法退軍,道光皇帝讓伊裡布去溝通了解是兩國的經濟貿易還是因為禁煙的原因造成英法進軍攻擊。當時的伊裡布和琦善都是屬于求和派的站隊,為了可以不打仗,他們告訴道光皇帝英法進軍完全是因為林則徐一個人造成的。道光皇帝偏聽偏信直接下旨問罪林則徐,降職查辦。
在後來靖逆将軍和英軍戰敗後沒有反思自己,而是歸罪于林則徐,認為隻要嚴厲處置林則徐,英國是會和清政府議和的。道光皇帝因為在和英法交手多次戰敗被吓破了膽子,立即下旨革去林則徐的官銜發配邊疆伊犁。
在第一次鴉片戰争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舉動讓大家記住了他的名字,也讓後人見識到了這個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英雄,但是也是因為禁煙導緻林則徐被誣陷為罪臣,導緻他的晚年在是在邊疆度過。
二、林則徐的後代
林則徐在中舉後迎娶永城縣知縣鄭大模的女兒鄭淑卿為妻,當時鄭淑卿是進士門第的千金小姐,而林則徐則是出身貧苦的秀才,這樁婚事當時是被人津津樂道的。婚後二人感情非常好,林則徐從未納妾。二人一生中一共孕育8個孩子。除去早夭的林秋柏和林金銮,其餘三子三女都是被人熟知的。
先來說說作為長子的林汝舟,他從小便聰穎好學天賜聰明,在考中進士後進入官場為國效力,但是當時正是林則徐被誣陷降職的時候,是以因為父親的原因隻能做一個編修。直到林則徐去世後,他的官職才被提升為侍講。他的後代林鴻漢也是非常有能力了,是當時金陵石化職工子弟學校的校長。
林聰彜作為次子,他的一生比哥哥林汝舟要艱難坎坷。在林則徐被發配邊疆去伊犁的時候,林聰彜是一起跟随去的,雖然伊犁條件艱苦,但是他一邊照顧林則徐,一邊充實自己,為了以後有大展供圖的機會做準備。直到林則徐去世後,林聰彜開始在官場大放異彩,憑借自己的能力任職海防兵備道,和現在的司令是一個意思,也就類似于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林拱樞是林則徐第三個兒子,他和二哥一同前往伊犁照顧林則徐。在林拱樞為林則徐服喪過後被人引薦後進入官場,他任職過刑部的辦、主事、員外郎等官職,最後是在監察禦史這一官職退位的。
林則徐的三位兒子名氣不如林則徐,但是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們的兒子官場上也是正直清廉,傳承着林則徐一樣的家風。除了這三個兒子,林則徐的世孫也是非常有名氣的。最讓人能耳熟能詳的就是林曾同,他是在在抗戰勝利後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當時的工作就是收集情報和掩護同伴,是以他長期化名李良,為當時的抗戰工作作出了偉大貢獻,在一次執行完任務後遭受迫害,為了不暴露同伴和情報被折磨慘死。
還有林墨卿這位著名的外交官,在新中國成立後,林墨卿化名淩青跟随毛主席在延安和美國記者進行談話。在1980年更是成為聯合國的常駐代表。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林則徐是被人人稱贊的大英雄,他的子孫後代受到林則徐的家風影響在當時社會也是的佼佼者。
三、總結
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時候,林則徐作為第一批覺醒的人意識到不能閉關鎖國,敢于和強者對抗。他在鴉片戰争中,不僅是維護中國人的尊嚴和利益,更是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林則徐以為國為民為己任精神的精神一直被他的子孫後代傳承。曆經百年沒有停歇。在未來這種精神也必會被我們學習然後繼續發光發熱,相信在未來,也然會承擔着愛國的責任,繼續努力前行。
為中國的繁榮富強你需要努力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