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犧牲最慘烈的戰役,也就是在這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屈的氣節,即便是過去了70年,也仍然讓人感佩,中國軍民手持劣勢之武器,與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展開殊死拼搏,這份精神,也确實是讓人感動。

台兒莊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在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場戰争國軍集中了大約30萬兵力,以傷亡5萬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萬餘人,這場戰役以日軍主動撤退結束,也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也就是在這場戰争結束以後,指揮戰役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悲痛稱:“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台兒莊大捷?台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在保衛徐州戰役中,藤縣和臨沂是徐州的兩個大門,如果一旦失守,日軍将長驅直入,尤其是滕縣,南距徐州一百多公裡,扼守津滬鐵路的咽喉,而日軍為了占領這個地方,派出的是隸屬于第十師團的33旅團,這支部隊是抗戰時期日軍的甲種師團,包含有兩個聯隊,包含直屬隊在内的大約有上萬人。
日軍用一個聯隊抵擋援軍,另外派一個連隊攻占滕縣。王銘章抗戰之初是川軍122師中将師長,滕縣保衛戰中,奉命擔任第41軍前敵總指揮,在接到任務以後,他立刻率領部隊進入作戰指定位置,并抱定必死之信念,日軍精銳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開始向滕縣發動猛烈的進攻。
雖然明知道守不住,但是王銘章還是一步也沒有後退,一直以來川軍走上抗戰戰場以後,被很多地方部隊都看不起,尤其是中央軍部隊,在馳援晉東戰場的時候,由于曾劫掠閻錫山軍火庫,引發閻錫山大為不滿,是以才被趕到山東戰場上來,即便是如此,川軍仍然在抵抗日軍侵略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滕縣保衛戰持續了12天,在給予日軍巨大傷亡的同時,自身也全軍覆沒,其中王銘章将軍身中七彈,自師長王銘章以下全師共有5000多将士壯烈殉國,戰後王銘章将軍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一級陸軍上将,老蔣聽聞此事以後,亦痛哭流涕,親筆題寫了三塊匾額,分别寫有“民族光榮”、“死重泰山”、“烈比睢陽”,2009年滕縣保衛戰71周年紀念日上,由王銘章将軍的夫人葉亞華捐贈給了大邑縣建川博物館,後來又轉增到魯南人民抗日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