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熙攘的東門步行街上
靜默矗立着一幢紅白相間的小樓
這裡是東路總指揮部舊址
也是《葉挺将軍與深圳》展覽的
所在之處

時間倒退到80多年前
葉挺将軍就居住在這棟小樓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
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
樹起了華南敵後抗戰的一面旗幟
1938年10月12日
日軍悍然登陸大亞灣
華南抗戰全面爆發
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深圳墟旁的村落黃貝嶺
大片房屋化為焦土
到處是無家可歸的難民
許多愛國青年紛紛行動起來
組織成立地方群眾抗日自衛隊
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同時,為了重整戰局
國民黨第四戰區司令餘漢謀決定
在東江地區成立東路總指揮部
收攏潰散在敵後的兩萬餘國民黨散兵
此時
新四軍軍長葉挺來到香港
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等人會面
表達了支援家鄉抗戰的意願
得到廖承志的支援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
葉挺前往韶關
被國民黨第四戰區司令餘漢謀
任命為東路總指揮部副總指揮
在敵後地區重建立立一支抗日武裝力量
1938年11月底
葉挺幾經輾轉來到深圳
居住在南慶街13号鴻安酒家
酒家老闆何華益得知葉挺來意
決定将鴻安酒家無償貢獻出來
用作東路總指揮部的司令部和政治部
蔡國梁、王魯明、何鼎華、祁烽等
一批後來的東江縱隊骨幹
受黨組織的委派
來到葉挺身邊工作
在葉挺的号召下
許多有志青年加入抗日隊伍
港澳僑胞也紛紛出錢出力支援抗戰
廣闊的南粵大地上彌漫着同仇敵忾的氣氛
戰事逐漸往有利的方向發展
1938年12月
葉挺指揮東路軍主力部隊
以及由中國共産黨上司的遊擊隊
向東莞、增城、石龍等日軍重要據點
發動多次進攻,取得了節節勝利
嚴重挫敗了日軍的嚣張氣焰
為了服從全國抗戰大局
1939年1月
葉挺結束了在深圳的工作
傳回新四軍軍部
葉挺隻在深圳工作了一個多月
卻在華南抗戰局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堅定了華南軍民的抗戰信心
磨砺了抗日隊伍的軍事素養
這支由他親自指揮過的人民抗日武裝勁旅
後來也如他所計劃的那樣
發展成為華南抗戰的“中流砥柱”
——東江縱隊
當年葉挺将軍曾戰鬥過的鴻安酒家
如今以東路總指揮部舊址的面貌
出現在市民眼前
滄海桑田,小樓依然
那個火熱的年代從未遠去
這道閃亮的紅色印記
已嵌入城市肌理
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