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簡而言之,就是北伐能為蜀漢續命。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諸葛亮北伐,前後共進行了五次,所謂“六出祁山,五伐中原”,說的就是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帶領蜀漢大軍揮師中原的典故。

如果單從表面上看,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北伐,是為了“匡扶漢室”,恢複大漢基業,但實際上,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并非這麼簡單。

那麼,諸葛亮五伐中原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很簡單,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就如同給當時的蜀漢打了一劑又一劑的強心針,靠着這種方式,諸葛亮才得以給蜀漢續命。

之是以這麼說,是因為當時蜀漢所面臨的局勢,已經到了不北伐不行的地步。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曾說了這麼一句話,十分生動深刻地描繪出了當時蜀漢面臨的複雜局勢。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這其中,“益州疲弊”四個字尤為紮眼,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益州會“疲弊”,它又“疲弊”到什麼程度了呢?

益州之是以會“疲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劉備造成的。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夷陵之戰中,劉備帶去的一大堆蜀漢人才盡皆戰死,之後,劉備本人也去世,而他一死,留給諸葛亮的,就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從人口上看,當時的蜀漢所轄地區,僅有20萬戶,而曹魏則有近一百萬戶,即使是東吳,也是蜀漢的近三倍,足有52萬戶。

俗話說人口是第一生産力,單論人口就沒有對手多,要想戰勝對手談何容易?

而人口僅僅隻是一方面,所轄地區也是制約蜀漢發展的因素之一,像曹魏所占的地方,是中原和北方大部,這裡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而東吳則是占據着相對富饒穩定的南方。

這麼一對比下來,蜀漢要多慘就有多慘,而這還不是最緻命的。

最緻命的,是劉備通過夷陵之戰,把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十年的家當,幾乎都給打光了,這其中包括治國帶兵的人才,還有劉備累積起來的威望。

當初,劉備能夠順利入川,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身後威風凜凜的大軍以及衆多優秀的将領和治國之才,另外還有他無與倫比的聲望,這才讓他得以入川,并迅速打開局勢。

并且,在劉備入川後,諸葛亮最初治理川蜀的政策,是以“嚴峻”聞名,而嚴峻的背後,同樣也是依靠強橫的實力支撐。

再加上劉備與諸葛亮的緊密配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用“打一個巴掌再給一個甜棗”的政策,這才算是徹底穩住了益州的舊世家集團。

但需要注意的是,劉備活着的時候,以他的威望,尚能保持内部的穩定和團結,但他伐吳失敗,緊接着病逝,蜀漢内部的沖突就開始顯露出來了。

而這沖突的根本,就是益州的世家集團與諸葛亮的荊州集團之間的鬥争。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期,真正影響曆史走向的,并不是所謂的英雄人物,實際上,能夠影響曆史走向,甚至改變曆史程序的,往往是世家大族。

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包括劉備在内,他們想要穩固自己的統治,那麼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親近當地的世家望族。

隻有世家望族支援他們了,他們才會站穩腳跟,并打開局面。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劉備也是深知這一點,是以才會在入川之後,利用自己的聲望,去籠絡益州當地的世家大族,而諸葛亮則趁着劉備籠絡世家的這股子勁頭,馬上用嚴峻的刑典進行治理,而在君臣二人這般配合下,蜀漢才得以風生水起。

但當時的世家望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今天可以順從你,明天也可以順從他。

東吳的魯肅,曾經推心置腹的與孫權說過一番話,他以自己為假設,生動的表述了世家在改投他人後的情形。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辇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不失州郡也”---魯肅。

什麼意思呢?就是魯肅即便是投奔曹操,曹操也會以禮相待,魯肅也照樣還是有官做,隻不過是換了個老闆而已。

當然,這隻是魯肅勸解孫權的話,但這其中的道理,放在蜀漢的世家上同樣适用。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對于蜀漢的世家而言,治理和管轄川蜀的,可以姓劉,也可以姓孫,甚至姓曹也不是不行,總之對他們差別不大。

是以,劉備兵敗夷陵,再加上他去世,在這些世家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原本,他們看到劉備赢了漢中之戰,就覺得跟着劉備有前途,但如今看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曹魏是一個不可能戰勝的強敵。

而所有世家在面臨無法戰勝的強敵時,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降。

這一點,曹操最有發言權,當初他在兖州時,就被陳宮聯合兖州的豪門給他下過套,另外,官渡之戰時,曹操還在發現了不少世家中人偷偷寫給袁紹的書信。

對此,曹操怎麼做?他隻能是看都不看付之一炬,不然還能怎樣,總不能将這些人殺光吧?殺光了他們,以後靠誰來治理天下?

而說回益州,情況則更加複雜,劉備一死,壓制益州世家集團的力量就不複存在,同時,荊州集團中,曾經追随劉備創業的精英們逐漸謝幕,那麼接下來的局勢,顯而易見的就是益州本地的世家集團,會逐漸掌控蜀漢的政權。

而他們一旦掌權,隻能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投降,多年之後,鄧艾兵臨城下時,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這才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益州疲弊”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為什麼會說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這樣的話。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既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并且問題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那麼就需要做出行動。

那麼該如何行動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北伐。

北伐是一個很好的理由,隻有用北伐做題目,才能把蜀漢内部的沖突轉移到外部,讓益州集團與荊州集團之間的摩擦暫時放下,雙方同仇敵忾一緻對外。

隻有這樣,諸葛亮才能完成政、軍令的統一。

不然的話,蜀漢早晚會在兩方勢力相争之下,提前謝幕,諸葛亮正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才會發動五伐中原之戰。

除此之外,在諸葛亮的設計中,北伐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牽制和消耗曹魏。

前文提到,曹魏在當時的人口,近乎蜀漢的五倍,并且占據發展較好的地區,如果曹魏卯足了勁去發展經濟,那麼很快就會讓蜀漢望塵莫及。

雖說當時蜀漢已經與曹魏差距很大,但諸葛亮的計劃是,不讓這個差距繼續擴大,能縮小是最好。

而不讓曹魏專心發展經濟的唯一辦法,就是主動挑起與曹魏之間的戰争。

但如果戰争規模過大,以至于曹魏舉全國之力還擊,那麼依蜀漢那點兵力,又不是曹魏的對手,甚至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是以,諸葛亮需要做的就是,把戰争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内,既能牽制曹魏,又不至于對方傾巢而出。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是以,我們看到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所出兵的方向,均是相對偏遠的“隴右諸郡”,而不是曹魏的核心地帶。

為什麼要選“隴右諸郡”?除了相對偏遠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一是這裡盛産精兵強将,二是這裡出好馬。

也隻有選這個地方,才能完成諸葛亮“持續騷擾”的戰略目的,同時有機會的話,還能捎帶回來一些“地方特産”。

了解了這一點,就能了解為何魏延一直建議諸葛亮“出子午谷”卻被拒絕的原因。

畢竟從魏延的角度出發,他認為一鼓作氣、北進中原才是終極目标,但諸葛亮顯然清楚蜀漢已經沒有冒進的實力,隻能是以務實為主,靠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來達到北伐的戰略目标。

而諸葛亮這種務實的打法,确實讓曹魏上下十分頭疼,據史料記載,當時隻要諸葛亮帶兵前來,曹魏方面就不得不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态勢。

“每逢諸葛亮入寇關中,邊軍不能敵,中軍奔赴,又預選步騎二萬,為讨賊之備...令遣農丁五千屯于上,秋冬習戰陣,春夏修農桑,待賊有備矣...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魏書》

通過這段記載,就知道當時曹魏為了應付諸葛亮所做的海量準備工作,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兩軍對壘,以及整場戰陣下來之後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而最讓曹魏不勝其煩的是,諸葛亮前後北伐了五次。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整整七年的時間,曹魏上下都在不停地調兵、運兵之中,而整個國家的大部分精力都因為諸葛亮一個人,被迫投入到戰争上面。

在這種情況下,還談什麼發展?同時從上述資料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确實達到了牽制曹魏的戰略目的。

當時有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史料,就是魏明帝曹叡在繼位後,一直都在疲于應付諸葛亮的北伐,是以,在他的前半生,可謂是兢兢業業和憂國憂民,妥妥的一個千古明君形象。

但諸葛亮在五丈原死後,曹叡就如同換了一個人,大肆營造宮室,并迅速地完成了從明君到昏君的轉變。

通過曹叡的轉變,就能夠想象得出,當時諸葛亮活着的時候,帶給了曹魏多麼大的壓力。

而這,就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也是他北伐的目的之一。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除此之外,諸葛亮北伐還有一個隐藏目的,那就是以戰養戰,通過戰争的洗禮,來培養蜀漢的下一代人才梯隊。

前文提到,夷陵之戰後,蜀漢人才凋零的十分厲害,而這些凋零的人才中,又大多數蜀漢的中堅人物。

不僅是在夷陵之戰中人才有傷亡,還有不少中流砥柱也日漸老去甚至已經去世。

而沒有了人才,即便是諸葛亮再神通廣大,也會面臨“無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況且,諸葛亮自己也是一把年紀。

是以,蜀漢的人才梯隊,就遇到了斷層的情況,已經沒有太多的後起之秀來幫助諸葛亮了。

沒有人才怎麼辦?除了吸納之外,那就隻剩下培養這一條路,但問題是,蜀漢還有這個培養人才的時間嗎?

沒有,三足鼎立的局面,讓蜀漢已經沒有時間再慢慢培養出一批人才了。

是以,也就隻能加快和縮短人才的成長時間,而通過戰争的洗禮,在戰争中邊學習邊成長,就成為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出路。

諸葛亮也隻有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骨幹,才能在自己不在之後,讓蜀漢能繼續走下去。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為完成統一,隻為蜀漢續命

歸根結底,諸葛亮之是以一次又一次的北伐,都是為了幫助蜀漢續命,轉移國内沖突也好,消耗曹魏實力也罷,乃至培養人才骨幹,其最終目的皆是如此,而這麼做,就是因為蜀漢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