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特别是嫡長子,在古代擁有絕對繼承權,是以皇帝特别重視。對于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皇位需要繼承,是以往往小兒子更受疼愛,而長子肩負着照顧弟弟的重任。

可是古代就有一些母親,她們身為皇室,卻隻喜歡自己的小兒子,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曆史上有哪些母親,偏愛自己的小兒子,不惜與長子關系破裂的。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一、春秋時期,鄭武公夫人武姜

武姜是申國國君的女兒,嫁給鄭國國君為夫人。鄭武公和武姜育有兩子,長子寤生、次子共叔段。武姜一直疼愛小兒子,對長子十分冷淡,但鄭武公喜歡寤生,并冊立他為太子。

武姜一直試圖勸說鄭武公,讓他改立共叔段為太子,但是鄭武公不答應。既然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武姜為何不喜歡寤生呢?她偏愛小兒子的理由很奇葩,因為共叔段是順産,而寤生是難産,她認為是寤生,導緻自己生産時受苦,是以不待見他。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去世,太子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鄭莊公繼位後,武姜就請求他,将形勢險峻的制地,給共叔段作為封地。大臣認為制地很重要,不能輕易封給共叔段,可鄭莊公說:“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其實這正是武姜和共叔段的計謀,得到封地後,共叔段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武姜也在暗中幫助他。公元前722年,武姜母子認為時機成熟,便打算裡應外合,奪取鄭莊公的江山。

還好鄭莊公提前收到風聲,及時做了準備,最終将共叔段打退。共叔段逃走後,留下母親武姜不顧,鄭莊公便将母親安置在城颍,并且發誓說:“不至黃泉,毋相見也。”

就是因為武姜對小兒子的偏愛,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一個幫助小兒子,去奪取長子的江山,一個又軟禁自己的母親,并發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

好在鄭莊公是個孝順、仁義之人,他将母親安置在城颍一年後,就感到後悔了。可是礙于自己發的誓,他一時間也無計可施。最終在大臣颍考叔的建議下,鄭莊公挖了一條隧道,通過隧道與母親相見,母子關系進而得以修複。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二、西漢時期,漢文帝孝文窦皇後

窦皇後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啟、次子劉武。漢文帝即位後,立窦氏為皇後,封嫡長子劉啟為太子。可窦皇後一直更喜愛小兒子,她見漢文帝立儲之心已定,也就沒想過要丈夫改立太子。不過她一直希望,将來劉啟能夠傳位給弟弟。

至于窦皇後為何更喜愛劉武,筆者認為除了母親對兒子的愛護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窦皇後想要繼續掌權。劉啟在位時期,出于對母親的尊敬,給了她很大的權力。當時窦氏一族,幾乎占據了朝中重要職位。

窦皇後想讓劉武繼位,無疑是想繼續掌權,畢竟兒子要比孫子更親。再說劉武是自己一手扶持上位的,将來如果繼位,必定會對自己百依百順。而孫子劉徹并不與自己親近,将來或許不利于她提拔外戚。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漢文帝去世後,劉啟順利繼承皇位,是為漢景帝,窦皇後被尊為皇太後。有一次在宴會上,漢景帝趁着酒意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于王。”劉武知道不太可能,但仍然十分高興,窦太後更是興奮不已。

此後窦太後又多次暗示,希望漢景帝将來能傳位給弟弟,漢景帝最終向大臣提及此事。沒想到群臣紛紛反對,就連窦太後的侄兒窦嬰,都反對立劉武為太子。窦太後是以對這些大臣心存怨恨,對劉啟也有些不滿。

劉武見袁盎等大臣反對自己,便起了殺心,派人去暗殺袁盎,結果事敗。在窦太後和長公主劉嫖的求情下,漢景帝才饒恕了弟弟。可兩兄弟的感情,也是以大不如前,漢景帝更是不準劉武繼續留在京城。

劉武被迫回到封地後,沒多久就病逝了,窦太後傷心欲絕地說:“帝果殺吾子!”她一心認定是漢景帝害死了劉武,母子倆的關系從此惡化。直到漢景帝駕崩,母子之間也沒能真正和解。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三、清朝時期,康熙德妃烏雅氏

烏雅氏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胤禛、次子胤祚、老幺胤禵。其中胤祚夭折,而胤禛和胤禵,都是九子奪嫡的當事人之一。烏雅氏偏愛小兒子胤禵,理由就容易讓人接受多了。

胤禛出生的時候,母親烏雅氏身份低微,是以胤禛從小,是被孝懿仁皇後帶大的。清朝對皇子的培養很嚴厲,每日都有不同的功課,一年也沒幾天假期,是以烏雅氏與長子是聚少離多,雖是親母子,可沒什麼感情。

當小兒子胤禵出生的時候,烏雅氏已經貴為德妃,她得以親自照顧兒子,進而與胤禵感情深厚。加上胤禵從小乖巧聽話,這便更讓德妃喜歡。康熙對這個兒子也十分重視,于是德妃也希望胤禵能夠繼位。

曆史上有哪些母親,一心想讓小兒子繼位,導緻與長子水火不容

可是最後繼位的卻是胤禛,當時外界一直在傳,說雍正是篡改遺诏,才得以繼位的。德妃便認定,雍正是搶了自己弟弟的皇位,是以對他頗有埋怨。雍正即位後,将胤禵召回來,之後軟禁在景陵讀書,這更是讓烏雅氏不滿。

雍正打算尊母親為仁壽皇太後,并請她搬到太後寝宮甯壽宮,可烏雅氏說什麼都不肯應。最後還沒來得及上徽号,烏雅氏就去世了,她是帶着怨恨離開的。

這三位母親,都因各種原因,偏愛自己的小兒子,導緻和長子關系破裂。其實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又為何要差別對待呢?在我看來,她們中的任何一個,如果能放下内心的執著,結局或許就會不同。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