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啟幕。中新網體育部推出系列欄目《冬奧百問》,旨在普及冬奧知識、解答熱點問題、共話冰雪趣聞,幫助大家在北京冬奧賽時擁有更佳的觀賽體驗。

第72期 冬奧百問 | 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14年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數以萬計的新聞報道由此發往全世界,記錄着、傳播着這屆“無與倫比”的奧運盛會,從啟幕到迎來終章。

如今一路之隔,猶如“鲲鵬展翅”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坐落在此。作為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期期間,“飛鳥”将載着一封封飽含冰雪激情的“書信”發散到地球村的每一個角落,共襄冬季運動的盛會。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開工最晚 規模最大

作為冬奧會北京賽區開工最晚、規模最大的建立項目,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以“全球視野、國際标準、中國特色、大國氣派、科技引領”為建設目标,努力打造成為“新時期首都建設精品力作”。

2021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正式整體傳遞北京冬奧組委作賽時使用。據北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主體建築呈“鲲鵬展翅”結構造型,搭配其“群鳥”外幕牆造型,彰顯“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設計理念。

為進一步集約空間、提高場館運作效率和服務水準,這裡既是報道和轉播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盛況的國際新聞編輯部和電視信号制作傳輸中心,也是國際奧委會媒體運作、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以及北京冬奧組委媒體運作的賽時指揮部。

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在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将服務接待來自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3000多名文字及攝影記者,200多個轉播機構的12000名記者及從業人員,成為讓世界了解冬奧會、了解北京、了解中國的第一視窗。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主體項目,總建築面積41.9萬平方米,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開工最晚、規模最大的建立項目。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綠色辦奧 和諧共生

為了彰顯“綠色辦奧”理念,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按照綠色建築三星級标準和美國LEED鉑金級标準建造。會議中心三層屋頂花園采取可開啟屋面設計,約3000平方米的玻璃采光頂可實作大尺度電動開合,增強自然通風及天然采光效果,還能啟動排煙功能。

同時,場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共設計安裝6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熱系統集熱器,可滿足17.5噸/天的生活熱水需求;主體内全空氣空調系統在過渡季節可調新風比至70%,年節省電耗約31%,年節省電量可供一輛電力新能源汽車行駛5450萬公裡,繞地球1363圈。

主體建築東、南、北三側立面由特殊幕牆單元體——“鳥窗”造型的金屬及玻璃幕牆組成。2376塊幕牆單元體連點成面,恰似一群輕盈的飛鳥,搭配建築主體“鲲鵬展翅”的造型,“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彰顯建築與自然和諧呼應的靈動韻律。

北京2022年冬奧會踐行“節儉”辦奧的理念,“借用”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冬奧,賽後繼續服務城市民生和發展,成為北京辦奧的另一創新。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是強化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重要設施。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時将臨時作為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為全世界媒體服務,賽後将回歸原有的會展功能。

冬奧百問|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有何特别?

全天候服務 智慧化營運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共享的盛會、開放的盛會、廉潔的盛會,也将成為一屆滿含科技的奧運會。作為世界媒體競争的“賽場”,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不會例外。在科技的加持下、細緻的服務下,這裡也将為新聞媒體記者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北京北辰會展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張利東透露,為媒體提供餐飲服務的餐廳也将打造成“智慧餐廳”,機器人餐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分為西式快餐區、中式快餐區,正式營運後将有漢堡機器人、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小吃機器人等約120台餐飲機器人投入工作,能同時服務數千人。

防疫方面,國會二期将依托冬奧賽時智慧防疫平台,形成冬奧視訊監控智能分析體系。人員從進入場館開始,系統即開始對其防疫資料進行監管,一旦發生異常,系統關聯報警,并可追溯該異常人員在場館活動期間接觸的所有人員,加強防疫管理。

北京冬奧會期間還将集中亮相一批送餐、送物、導引、消殺、清廢等多類型服務機器人,開創“無人化”的數字服務場景,為新聞媒體記者提供24小時便捷服務。比如防疫機器人,提供巡遊、消殺服務,清廢機器人可自己判斷容量,前往清運點,再傳回暫存點。

鲲鵬已展翅,靜待八方來客的到來!(王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