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染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

劃重點

★ 感染幽門螺杆菌隻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并不意味着肯定得胃癌。

★ 幽門螺杆菌可以治療,也可以預防,理性對待即可。

★ 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需要醫生診斷并用藥,牙膏、大蒜都沒用。

今天,有一條關于胃癌的消息,沖上了微網誌熱搜。原來,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釋出了第15版緻癌物報告,其中幽門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确緻癌物。其實這事兒本身倒并不新鮮,因為幽門螺杆菌與胃癌之間的密切聯系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來自微網誌

比如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4年就把幽門螺杆菌列為胃癌的第一類緻癌原了,之後針對幽門螺杆菌胃炎的《京都共識》中,也已把根除幽門螺杆菌作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不過,考慮到我國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都感染了幽門螺杆菌,而且我國本身就是胃癌高發國家,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幽門螺杆菌的危害和預防,接下來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01

幽門螺杆菌不簡單

幽門螺杆菌,呈彎曲的棍狀,形狀有點像江米條,一端生有數根鞭毛,可以用來運動和固定自己。幽門螺杆菌這長相在細菌界隻能說普普通通并不出奇,但它卻有一手絕活,那就是能在胃裡生存。

感染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

圖蟲創意

要知道對細菌來說,胃裡可以說是地獄難度,胃酸pH值可低至1-2,還有各種酶,對絕大多數細菌來說,光是路過胃都九死一生。唯有幽門螺杆菌,能夠利用鞭毛穿過胃窦部的黏液層固定住自己,并定居在黏液層。它們還自帶尿素酶,能夠分解尿素産生氨來中和胃酸,為自己營造更舒适的生存環境。

幽門螺杆菌舒服了,我們可就倒黴了。

一方面,這些家夥非法定居的時候,會把我們的胃黏膜屏障弄出破洞,這樣本該被隔絕在外的胃酸就會漏進去,腐蝕胃壁。另一方面,幽門螺杆菌會引起免疫反應,它産生的氨和毒素也會直接傷害胃壁,而這會導緻發炎,并引起其他問題。

感染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

大部分感染者在早期沒有什麼症狀,部分隻是表現出輕微胃部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狀。少部分患者的胃在幽門螺杆菌的侵襲下,胃黏膜因發炎不斷損傷修複,由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慢發展成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這些屬于癌前病變,意味着患胃癌的風險提高。還有部分患者的典型症狀表現為上腹痛,發展為消化性潰瘍。

02

到底怎麼對付幽門螺杆菌?

看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擔心了——什麼?每兩個中國人裡就有一個感染這菌?感染了會得癌?那還得了?該怎麼清除它們呢?

首先,幽門螺杆菌絕非無藥可醫,事實上,很多抗生素都能夠殺死這菌,隻是需要彼此配合,還得同服其他藥物來控制胃酸讓抗生素生效。隻要治療得法,還是能夠做到根除的。而根據《中國幽門螺杆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年,上海)》,根除幽門螺杆菌後胃癌發病率可下降53%。

感染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幽門螺杆菌用藥種類不少,得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服藥禁忌、感染的菌株等因素,決定是否有必要根除、應該如何用藥,這些需要醫生來做出專業判斷,就不再贅述了。但這裡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醫生判斷需要做根除治療,應務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否則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還會影響後續的治療。而且,由于幽門螺杆菌很容易在家人之間傳播,是以常需全家一起做根除治療。

此外,能增加胃癌風險的因素不少,幽門螺杆菌隻是其中很重要又可以控制的一種,但這絕不意味着感染幽門螺杆菌就一定會得胃癌,是以也不必談菌色變,平時做好預防就可以了。

那麼應該怎麼預防呢?

幽門螺杆菌可通過消化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常見的有口腔傳播及糞口傳播,我們可以平時吃飯使用公筷或進行分餐,用水煮餐具消毒,避免去衛生條件不好的餐館就餐,這些都有助于預防感染幽門螺杆菌。此外有寶寶的家庭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親寶寶的嘴,更不要用嘴嚼碎食物吐給寶寶吃。

此外,對于成年人來說,我們可以在體檢的時候,選碳14呼氣試驗來檢測是否感染幽門螺杆菌以便及時應對。

03

這些方法殺菌不靠譜

由于幽門螺杆菌的危害不小,易讓群衆産生恐慌心理,一些關于殺菌的流言就有了滋生的溫床。

比如有些牙膏産品,就号稱含有乳鐵蛋白,能夠殺死幽門螺杆菌。但問題是,乳鐵蛋白的殺菌效果,遠不如抗生素,而且就算牙膏能殺死一些口腔中的幽門螺杆菌,但按普通的刷牙方式,它們能進入胃并殺死那裡的菌嗎?

既然殺菌效果就不算好,咱們通常也不會生吞牙膏,那牙膏的作用就很有限了。是以那些号稱能殺幽門螺杆菌的牙膏,也許略微有助于預防,但肯定起不到治療的效果。

感染幽門螺杆菌,就會得胃癌嗎?

此外,還有傳言稱多吃大蒜能夠殺死幽門螺杆菌。但問題是,真正能起到殺菌作用的是大蒜素,大蒜素遇熱易分解,生蒜中大蒜素含量又很低,要想達到有效殺死幽門螺杆菌的量,恐怕就得吃下數量驚人的生蒜了,這給人體帶來的刺激,和對口氣的影響,實在是想想都難受啊……

是以,我們應該做的是,正确預防幽門螺杆菌,不幸感染就去看醫生進行正規治療,不要寄希望于這些不靠譜的辦法。

最後總結一下,感染幽門螺杆菌确實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但并不意味着感染就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杆菌可以進行根除治療,也能夠預防,注意衛生,理性對待即可。

作者 | 丁 崝

稽核 | 唐 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責編 | 丁 崝

本文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檔,不授權轉載。

你可能還想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