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論|西安大資料局局長停職,“一碼通”當機呼喚應急機制

當機背後,是政務系統大資料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自西安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西安“一碼通”多次發生故障,很多市民反映在接受核酸檢測中,無法打開個人健康二維碼。近日,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到陝西省通信管理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調研,要求西安“一碼通”要加強技術改進和網絡擴容,確定平台安全穩定運作。1月5日淩晨,西安市委組織部釋出消息,西安市大資料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軍同志因履職不力,停職檢查。

依據筆者判斷,“一碼通”存在的問題可能是大資料資源供給不足導緻的結果,包括伺服器算力不足導緻的伺服器響應緩慢,也包括通信帶寬不足導緻的端口通路擁堵,其背後核心是政務系統大資料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短期看,可以通過讀寫分離、緩存系統、分庫分表、大資料系統、異地容災伺服器等方式來解決問題;但要解決長期問題,需要在大資料資源治理上發力,提高算力、網絡帶寬資源調配能力,建立大資料資源調配的應急體系和長效機制。

評論|西安大資料局局長停職,“一碼通”當機呼喚應急機制

西安市大資料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軍同志因履職不力,停職檢查

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需要未雨綢缪地制定長效機制,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優化網絡架構,提高政務系統應對高并發通路的承載力;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應急應對機制,以求在問題出來之後迅速地解決問題。筆者建議政府在建設政務系統的時候,務必考慮以下幾點。

其一,要建立大資料資源的應急響應機制。要做好處置預案,比如通過技術手段來限制通路量,亦可以從外部購買大資料資源來分流。除了技術手段,最為重要的是形成多部門合力來解決大資料資源不足的短期沖擊。比如西安“一碼通”在去年12月20日出現問題時,官方回應稱系通路量大造成網絡擁塞,随後緊急協調資源并采取擴容、限流等應急措施。但1月4日,西安開啟全城核酸檢測,使得一碼通系統查詢需求陡增,再次出現承載量不足的問題。如果可以事先加強協調,比如實施分區分批開展核酸檢測,則有可能避免大資料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應急機制的關鍵就是協調各個部門,形成合力,更好地規劃解決問題的路徑。

其二,要建設大資料資源供給的“防災備災”系統。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和網絡的穩定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防災”的概念已經擴充到數字經濟領域,很多企業開始建設屬于自己的伺服器防災系統。網絡安全穩定關乎國計民生,政務系統更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而大資料資源防災系統也應當成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

其三,在保障資料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市場主體力量來建設數字政府。“雙十一”的早期,很多電商平台也遭遇過資料高并發的問題。一些企業也在實戰中獲得技術能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内部大資料資源供應部門在實踐中累積處理問題的能力,并逐漸将這些能力外部化,最終成長為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以政務雲的方式,為政府部門應用提供大資料資源支援。

其四,從政務系統更新為政務雲,優化數字政務系統的架構。在大資料資源配置方面,政務雲和過去政務IT系統的最大差別,就是資源調配非常靈活,企業系統逐漸擺脫ESB(企業服務總線架構),而轉變為SOA(面向服務架構)。很多企業在這種思路下,通過建設内部資料、業務、技術平台,來整合企業内部資源。通過靈活調配資源的方式,将資源調往需要的領域去解決問題,也正因為IT系統優化,網際網路企業有了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的工作細分。通過政務雲的方式,能夠讓整個政務系統資源調配更加靈活,進而增強高并發的應對能力。

其五,發展數字經濟,大資料、雲計算産業發達是一座城市大資料資源供給的底氣。數字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随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完善,有數字需求就有數字供給。數字需求旺盛的地區往往有充足的資料基礎設施,這是對抗大資料資源不足的核心關鍵。

其六,多部門合力完善基礎設施。政務系統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硬體方面,前面已經說過,比如應急機制,比如防災系統。軟體方面,比如要推進資料安全、網絡安全方面的立法和執法,隻有常态化的資料網絡安全監管,才能提升大資料資源體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在關鍵時刻為政務系統提供必要的支援。這樣才能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形成互信,進而使得大資料資源調配更加靈活,更加遊刃有餘。

其七,與時俱進疊代的同時,也要同步跟進大資料資源的建設投入。一方面,政務系統要主動疊代,通過疊代将政務資料資訊查詢等功能進行整合,提高使用者使用政務APP的便利性,增強使用者體驗。另一方面,在推進系統疊代的時候要做充分的流量測試,要考慮資料資源的承載能力。也就是前端和後端要同步跟進。

這幾年,各地政務系統、政務應用的穩定性已經大大提升,很少出現政務應用系統崩潰的問題,政務雲也得到了普及。正因為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政務系統沒有問題,故而偶發性的事件才會在聚光燈下萬衆矚目。我們剖析問題,就是為了未來在數字經濟建設中,強調數字經濟區域性均衡發展的問題,讓所有城市,包括所有農村都享受到數字紅利,跟上數字技術發展的潮流。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編輯 官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