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如果不是專門學習和研究軍史的,可能隻會對諸如中國開國“十大元帥”中的人物了解比較多,但今天本文所講的主人公是開國中将吳信泉。
他不但在國内的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戰功赫赫,
在将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争中更是大放異彩。
3年間,率領部下志願軍殲敵6萬餘人,而且無一敗績,
最後連他的對手美國四星上将麥克阿瑟都對他非常敬畏,說他“真是可怕”!
吳信泉出生于1912年的湖南平江縣的一個小鄉村。

那一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統治中國将近300年,在末期給中華民族造成巨大災難的滿清王朝正式結束。
但随着滿清政權的終結,中國又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各地武裝勢力趁勢而起,互相争鬥厮殺,給中國老百姓再次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随着年歲漸大,
深受軍閥壓迫的吳信泉對這種狀況深惡痛絕,對和自己一起遭受戰火和軍閥剝削的廣大勞動人民無比的同情。
14歲時,吳信泉參加了由共産黨上司的農民赤衛隊,積極争取農民的正當權益。
剛滿18歲時,
吳信泉就堅信了隻有共産黨能夠救中國人民于水火
,堅定了對共産主義的信仰,他積極報名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順利通過了共産黨黨組織的考驗,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土地革命時期,吳信泉跟随工農紅軍南征北戰,戰鬥中他往往沖鋒在前,一馬當先,打起仗來不要命,
在龍崗、建甯、沙縣等地與反動派軍閥的戰鬥中屢立戰功
,受到了軍隊上司的一緻肯定。
他還跟随工農紅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征,而後又參加了工農紅軍組織的東征和西征等大小戰役,
逐漸成長為一位作戰勇猛,戰術靈活的紅軍指戰員
,曆任紅五軍三師班長、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抗日戰争爆發後,吳信泉在大陸軍115師先後擔任了688團政治處主任和687團政治委員,跟随部隊又參加了徐向前指揮的第二戰區東路軍在晉東南展開的反擊日軍“
九路圍攻
”的戰役,軍事指揮水準越加成熟。
1940年,随部隊挺進冀魯豫邊區,先後任八路軍第二縱隊第二旅政委,新四軍3師8旅政委,蘇北軍區淮海分區司令員等重要職務,參與了高溝楊口、阜甯、兩淮的戰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西長治高平地區,吳信泉按照上級部署指揮參與的南北李村伏擊戰中,當時作為政委的吳信泉帶領所屬部隊勇猛拼殺,
直插日軍大隊的師團部
,适時與敵人展開肉搏,
先後擊斃日軍将近300餘人,繳獲大批日軍機密檔案和物資,而我方僅傷亡4人。
吳信泉的軍事指揮水準初步成熟,勇猛和缜密兩者兼之的戰鬥風格形成。
抗日戰争勝利後,吳信泉被調往東北,在林彪的上司下參與了黨中央制定的穩固東北的戰略方針的軍事行動。
在此期間,吳信泉先後擔任第四軍第三師獨立旅旅長,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6師師長及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重要職務,
先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夏、秋、冬攻勢作戰和著名的遼沈戰役。
吳信泉在東北期間,戰術戰法深受林彪的影響,
缜密靈活和勇猛兼之的戰鬥作風更加成熟。
等到1949年擔任39軍政委時,吳信泉在軍事作戰作風已經完全形成,軍事指揮水準已經完全成熟,參加的諸如平津、廣西、柳州、南甯等戰役一路勇猛無敵,連戰連捷。
轉眼間,國内的解放戰争結束,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土崩瓦解,新中國建立,
毛主席等黨和國家上司人制定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
但外國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在中國周邊屢屢挑事,使得我國無法集中精力進行經濟現代化建設,就比如美國武裝幹涉下的北韓戰争,如果我國不出手解決這個問題,戰火必将再次燃燒到我國境内。
面對美國人的挑釁和金日成的求援,1950年10月時,毛主席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上司人,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革命大無畏的精神,決定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北韓進行“
抗美援朝”鬥争
。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元帥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
而我軍與美國軍隊的第一次交手,就發生在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二戰,
在 39軍在軍長吳信泉的帶領下,打響了志願軍與美軍直接面對面戰鬥的第一槍。
而且是号稱160年不敗的美軍王牌部隊美軍騎兵一師,師長蓋伊少将是二戰中“常勝将軍”巴頓的參謀長,戰争經驗十分豐富。
但他們面對的我軍 39軍,也是我國的王牌部隊,
軍長吳信泉在抗日戰争和解放軍戰争的磨練和學習中,早已成為了深谙戰争之道的智勇雙全之虎将。
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國内一窮二白,軍隊的武器裝備和美軍相差極大,而且在戰術支援上除了一些火炮和數量有限的喀秋莎火箭炮外沒有别的武器可用。
而美軍除了武器裝備世界一流外,支援系統更是無人能及,隻需要一個呼叫,遠端炮火,轟炸機等等支援便會頃刻而至,
瞬間能把一個山頭炸平。
話說在10月28日左右,因為充當“聯合國軍”前鋒的南韓軍隊突然遭受了重挫,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将預感不妙,迅速把美軍王牌部隊第1騎兵師拉上了前線,妄圖摧垮攔路的“不明”軍隊。
為了阻止這個火力強大的威脅性極強的軍隊抄到我軍後路,
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向吳信泉的39軍下達火速趕往雲山的指令。
雲山是北韓雲山郡的首府,其多山多河的地理條件讓它成為北韓戰争中極具重要的戰略之地,
雲山之戰的成敗,會直接影響北韓戰争的走勢
,是以對于志願軍和美軍來說都十分重要。
等到10月29日吳信泉所率的39軍趕到雲山,準備與我志願軍40軍的119師一起把雲山防守的南北韓第一師吃掉時,機械化的美騎兵第一師先頭部隊第八騎兵團卻突然殺到
,接替南北韓軍的防務,形勢看似迅速變得棘手起來。
美軍的強大是衆所周知的,非南韓的軍隊可比。特别是當時一些新兵聽說美軍的裝備遠超我軍,而且各個人高馬大,有些“
恐美情緒
”。
吳信泉一出鴨綠江來到北韓,聽聞新兵有這樣的情況,他豪爽地笑道:“娘的,不就是美國佬嗎?他們也沒長着三頭六臂!咱不光要摸摸他的老虎屁股,還要扒下它的老虎皮,給咱彭老總做把太師椅!”
吳信泉的虎威雄風可見一斑。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吳信泉對吃掉雲山的美軍信心十足。
他馬上把自己的作戰方案上報給志司,并立即派兵搶占有利位置,準備以8個步兵團,再加上配屬的2個炮團。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9軍剛剛組建了火箭炮營,配屬了國産的土“
喀秋莎
”,雖然比不得蘇聯的,但威力也是相當驚人,吳信泉對此也非常滿意,誇贊開了洋葷了。
很快,根據吳信泉的方案,彭德懷迅速準許了作戰方案,并預定了作戰發起時間為11月1日晚7時30分。
吳信泉興奮地對志司副司令員鄧華說道:“
請總部首長放心,雲山這一窩狼,咱39軍吃定了!”
在戰鬥發起當天的早晨,雲山大霧迷蒙,即将交戰的雙方連對方的真實身份都不甚清楚,特别是雲山的美軍方面,還以為對手是北北韓軍隊,而我軍這時也因為雲山那邊的對手主要是南北韓軍隊,美軍并沒有多少。
當天,吳信泉又接到志願軍總部的通知,告訴他美軍騎兵一師已經進入龍山洞地區,
他馬上組織343團快速南下,阻止美軍支援,絲毫沒有改變計劃的意思。
美軍的空中偵查飛機很快發現了準備截斷美軍增援公路的急行軍中的我軍343團,感覺事态嚴重的美軍對他們發起了空襲和炮火打擊,但我軍仍搶先到達了指定地點。
剛好這時美軍的巡邏分隊也趕到,
還沒弄明白情況的美軍就被我343團開火消滅。
受到戰場情報的美第5騎兵團長約翰遜立即指揮部隊向我軍陣地發起進攻,妄圖恢複交通,但遭到我軍的猛烈回擊,扔美軍如何猛攻,343團始終寸土不讓。
趁着敵人疲憊,343團立即主動出擊,美軍大敗
,我軍以一個連兵力全殲美軍B連,創造了以我軍一個裝備劣勢連殲滅美軍一個連的範例,雲山之戰首勝。
而這時,
39軍主力部隊仍占據着有利地勢準備按預定時間發起進攻
。當擔任主攻的116師發現敵人開着汽車和坦克有逃跑迹象時,吳信泉不愧是一代将才,他來不及向志司報告,從椅子上猛地站起來,指着地圖上的雲山位置,眼神淩冽地說:“想跑?可沒那麼容易 !”
當天下午5點 30分,吳信泉下令39軍提前發起總攻,比預定時間提前3個小時。
遠端火炮和我軍的土“喀秋莎”首輪給予敵人重大打擊
,看到威力巨大的火箭彈從天而降落在自己的營地中,美軍第8騎兵團才突然意識到:是中國軍隊來了!
雖然南韓軍隊早就向他們警告過雲山周圍可能存在大量中國軍隊,但驕橫的美第8騎兵團團長傲氣十足道:“中國人?就是那些黃種人嗎?他們也會打仗?”
報應來得如此突然,
志願軍的進攻讓美第8騎兵團陷入了絕望。
39軍以一面主攻,兩側包抄的政策,在我軍炮火準備後,發起了對敵人的猛烈進攻,戰士們前赴後繼,毫不畏懼,槍炮聲,喊殺聲,在山谷中連成一片。
美軍面對39軍如此陣勢,驚恐萬分,一個個抱頭鼠竄
,幾乎形不成像樣的抵抗。
戰鬥很快結束,隻進行了不到六個小時,等我軍完全攻克雲山外圍高地,才發現竟然大部分都是藍眼睛高鼻梁的美國鬼子,南北韓軍人早已經被換防了。
吳信泉這時也才知道,自己估計的情況有誤,但得到如此戰果,他不禁仰頭大笑,對别人說道:“本想撈塊肥肉,不料啃上了硬骨頭!怪不得火力這麼強,原來是美軍的王牌軍!”
39軍将這一情況回報給志司,彭德懷隻是沉聲指令道:“
堅決消滅美王牌軍
。”
吳信泉首戰大捷,信心倍增,他又迅速制定了進攻雲山主城的戰略,并對各師長交代自己的戰略方針:“多動腦筋,先打亂敵軍,然後各個殲滅。”
随後,吳信泉更是向全軍下達了作戰指令,
要求發揚我軍近戰、夜戰、刺刀見紅的特點
,部隊馬上開始轉入進攻雲山主城的戰鬥。
值得一提的是,在肅清雲山城外圍時,
348團2營戰士還繳獲了四架來不及逃走的美軍飛機,
這讓吳信泉高興地隻拍大腿,大笑道:“哈,這下可發洋财喽!”
當志願軍沖入雲山城中,馬上與守城的敵軍展開了刺刀見紅的巷戰,美軍第8騎兵團逃跑路線被我軍截斷,被我軍痛擊,傷亡慘重,陷入了我軍的包圍。
這時,作為增援部隊美軍第5騎兵團在半島也受到我阻擊部隊的頑強阻擊。面對數十架美軍轟炸機的連續轟炸,和一波波坦克步兵方陣的進攻,任憑陣地上原來茂密的叢林成為一片焦土,
39軍戰士們毫不退縮,甚至毫無懼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讓美國的鋼鐵坦克無法寸進。
被圍的美第8騎兵團自知突圍無望,支援又遲遲不到來,陷入了一片恐慌。
當我主攻部隊沖入美軍陣地,與美軍展開刺刀見紅的戰鬥時,很多美軍吓得鬼哭狼嚎地往汽車底下鑽,絲毫看不出戰前的猖狂姿态。
這場戰鬥異常激烈,
很多戰士拼到最後甚至與敵人死纏在一起滾打
,牙咬,腳踹,手抓,甚至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虎将之下無孬兵,吳信泉率領的39軍就是一群鐵骨铮铮的雄兵!
一夜激戰後,第8騎兵團第3營被我軍全殲,番号永遠被抹去。
雲山城戰鬥持續了兩天三夜,39軍以頑強的戰鬥意志,重創美軍王牌部隊騎兵1師,有 2千餘人的減員,其中美軍占到1800餘人 之多,還繳獲了包括飛機在内、坦克、汽車、火炮等多種重要軍用物資,要不是美軍的支援實在是厲害,怕是整個雲山敵軍都要被全殲。
吳信泉收到各作戰部隊的捷報,猛地一拍桌子,大聲道:“哼,美國佬這下知道了吧?近戰、夜戰、拼刺刀,這是咱‘土八路’的傳家寶!”
此戰的勝利,對于初到北韓作戰的志願軍有着重大的意義,軍中流傳的一些“恐美”情緒被一掃而去,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彭德懷聽到39軍雲山之戰的捷報,感慨道:“
美軍騎1師從未吃過敗仗,如今敗在我們39軍的手下了!
”
連遠在祖國首都北京的毛主席收到捷報後,都忍不住風趣說道:“實踐證明,美軍不可怕,紙老虎畢竟是紙老虎嘛!”
随後的39軍在吳信泉的指揮下,更是在後續的北韓戰場上大發神威,無一敗績
第二次戰役,吳信泉率39軍突破美軍青川江防線,而後又對柴洞、上方洞發動對美軍的夜襲,
在擊斃20餘名頑抗的黑人美軍後,迫使整個黑人連115人舉旗投降
,從此美軍規定不允許黑人單獨編制。
在第三次戰役中,吳信泉指揮部隊制造假象迷糊敵人,讓防守臨津江的敵人摸不着頭腦,找不到我軍真實的進攻作戰意圖,而後吳信泉指令部隊迅速突破臨津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直插漢城。
第四次戰役中,吳信泉親自指揮了橫城穿插戰鬥,39軍再次發揮缜密部署,勇猛拼殺的戰鬥作風,
一舉殲滅敵軍3000餘人,其中的美軍就有800餘人,
受到聯合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全軍通報嘉獎。
在抗美援朝作戰期間,吳信泉率領的39軍除了無一敗績外,更是殲滅敵人達到驚人的6萬餘人,效率之高讓人望而生畏。
當時軍中都稱38軍為“萬歲軍”
,而稱39軍為“常勝軍”,吳信泉作為“常勝軍”的軍長,自然就是“常勝将軍”。
“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在聽到自己的對手39軍吳信泉部隊的神勇時,
平常傲慢自負的他也不由得說出吳信泉是“可怕的人”。
1953年7月27日,北韓停戰協定在闆門店簽訂,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作戰的偉大勝利!我志願軍部隊也相繼撤回國内。
在1955年共和國授勳時,
吳信泉被授予“中将軍銜”以表彰他對新中國的巨大貢獻
,1992年4月2日,吳信泉将軍逝世于北京,享年八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