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說曆史的女人——第1639期)

“與其忍辱生,毋甯報國死。”

——何香凝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一:何家有女,從小叛逆。

1878年,清德宗光緒四年。

這年的6月27日,香港何府降生一名女嬰,她一共有三個名字:原谏、瑞谏、香凝。最廣為人知的名字,正是最後這一個。

何香凝的父親叫何炳桓,出生在清朝時期的底層農民之家,是以非常貧窮。不過因廣東距離港澳很近,在何炳桓長大些後,覺得在家裡從事農業種地也沒什麼前途,就跑到澳門、香港去謀生,結果何炳桓比較聰明,頗有商業頭腦,在香港逐漸站住了腳,而且靠做茶葉生意逐漸發了财,後來還涉足地産。

在何香凝出生的時候,其家已是極為富足之家,進入了富人階層。是以說,何香凝的童年是沒有受過物質短缺之苦的。不過,作為富家之女,也有她的苦楚。因為當時的時期,還是清朝時期,風俗十分傳統,尤其是在對待女性方面。當時有一個陋習,社會崇尚女子裹足,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女子,更為重視這一點。因為腳大不僅顯示了一個女子家教的缺失,更會影響她的婚姻和名譽。

作為富商之家的女兒,何香凝也難逃此劫數。是以,等何香凝長到7歲時,她的母親認為女兒已經到了裹足的年齡,是以就開始給她開始裹足。可是何香凝生性叛逆、性格剛強,到了夜裡便用剪刀偷偷剪開裹足布。此事被母親發現後,就把剪刀給沒收了,繼續給她裹足。但是小何香凝并未就此屈服,她竟然偷偷用逢年過節賺的零花錢偷偷去買了一把剪刀藏了起來,等到夜裡就把裹足布再剪開。

如此,整了一段時間,家裡人都被她征服了,裹足之事就此夭折。就這樣,何香凝通過頑強地努力,把自己的一雙“大腳”保護了下來。

二:大腳也有好姻緣,她19歲嫁給廖仲恺。

在當時的曆史時期,雖然是清代晚期了,但是固有的傳統觀念依然是根深蒂固,比如女人這個腳的問題。在大家都是小腳的一個環境中,一個女人若長了一雙大腳,那就是另類,是被社會倫理概念所隔離出來的。是以,一個大腳女子,能否嫁出去都是一件令家人頭疼的事,更别說去挑挑揀揀找一門門當戶對的好姻緣了。

何香凝當時就是這種情況!

家人看着女兒何香凝的那雙大腳随着她的年齡,一日日地長大,那個心都别提多糾結了!尤其是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何香凝的父母就更為糾結不已。

原本女大當婚,在古代女子結婚又比較早,眼瞅着何香凝都十八九歲了,這都屬于大齡未婚女子了,可是一雙大腳,使得她的姻緣之門始終沒有打開。如果她是裹腳女子,以何家當時的地位和财富,門當戶對的家那是随便挑,但是如今卻隻能幹着急。

不過有的事呢,也真是不好說,尤其是曆史變革時期,許多事情發生轉機的幾率就會更高。晚清時期,社會風氣逐漸開明,比如香港一地,就有許多歸僑子弟,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叫廖仲恺的年輕人,他在香港黃仁書院求學。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在廖仲恺到了該結婚的年紀時,他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非常轟動的決定,公開表示要娶一位沒有裹過足的女子為妻。不過廖仲恺此舉,一方面是他自我的覺醒,另一方面也是他父親的在臨終前的遺囑。

為何說,廖仲恺的父親遺囑中要特别叮囑自己的兒子娶妻要娶大腳女子呢?原因是廖仲恺的父親廖竹賓,早年到美國舊金山謀生求發展,因為華人女子之裹腳為洋人譏諷歧視,深以為是一大恥辱。故此,身為父親的廖竹賓不願兒媳是一個被人恥笑的小腳女子,乃在遺囑中就特别多了這麼一項。

不管怎麼說吧,在十九世紀的中國,還是清朝時代,公開宣揚娶大腳女子,是一件頗為挑戰傳統的事。此外,以當時的曆史環境來看,找一名大腳女子也并非是容易的事——沒有裹足之女子,可謂“奇缺”。

總之,廖仲恺公開娶妻标準之後,社會各界在嘩然的同時,何香凝的父親聞聽此事,卻驚喜不已——自己的大腳女兒終于有機會談婚論嫁了。他趕緊托人找到廖仲恺的親屬,來談說此事,幾番談論後,一切都很順利,最後按照結婚的程式,何香凝和廖仲恺在1897年,在廣州舉行了婚禮,結為夫妻。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雖然一個求未裹足之女子為妻,一個恰好是拒絕裹足之女子。從這些标準來看,兩人倒是符合。但是婚姻生活的幸福,畢竟不是單憑“腳”而定的。是以從某種程度而言,這門婚事雖非父母強行地“媒妁之言”,但是也并非自由戀愛之結果,其幸福幾率有多高,對于何香凝而言,她是心裡沒底的。是以,在新婚之初,何香凝的心裡一直不太安定,十分不安。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相處之後,何香凝的心踏實了,因為她是幸運的,丈夫廖仲恺不僅是一位内心善良懂得體貼人的男子,更是一位有着遠大理想思想開明進步的有志之士。

此外,何香凝幼年時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其父傳統思想比較嚴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故此拒絕了何香凝讀書的請求,是以她非常有限的閱讀都是來自于自學,不懂的字找哥哥等人認識。如今,廖仲恺積極主動幫助妻子何香凝讀書學習,尤其是知道何香凝喜歡畫畫,更是用心親自教授。

就這樣,一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夫妻,開始了他們的幸福人生。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三:投身革命,心比金堅,“勸君莫惜頭顱貴”!

何香凝和廖仲恺結婚一年後,戊戌變法失敗。變法失敗,對于那些積極救國的愛國人士、進步人士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于是,其後數年間諸多進步學子都紛紛去國求學,謀求“強國之法”,當時去日本的非常多,廖仲恺也産生了東渡日本去留學的念頭。但當廖仲恺把想法說出來後,遭到大家庭裡多數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何香凝的娘家人,還有廖仲恺的嫂子。

遭到反對,對于經濟尚未獨立的廖仲恺而言,也就意味着拿不到去留學的經費。但是何香凝非常支援丈夫,便把自己的陪嫁首飾等物全部賣掉,“湊得三千餘金”,以資助丈夫赴日留學。廖仲恺非常感動,就帶着妻子所湊之資,于1903年1月踏上了開往日本的輪船,海風呼嘯,内心浩蕩,在那裡,他的人生也随之改變。

三個月後,生性果斷的何香凝也賣掉她和丈夫清貧之家中的各類物什,索性來了個幹幹淨淨,也來到了日本留學。就這樣,一對心懷志向的青年夫妻,開啟了他們的日本留學生涯。

在同年9月,他們在日本結識了另一位影響中國曆史命運的人物,那便是孫中山。從此,他們追随孫中山,走上了民主革命之路。其後,廖仲恺何香凝夫婦二人協助孫中山建立中國同盟會,并擔任了中國同盟會的外務部副部長等要職,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何香凝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自追随孫中山開始民主革命之路後,何香凝投身革命之決心和行動,堪稱當時之楷模,令人敬仰。有兩個例子便可證明:

其一是何香凝娘家人經常給這一對夫妻寄錢資助其生活學習,但是何香凝卻把家人寄來的錢大部分都用到了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所需。不僅如此,為了為同盟會籌措更加充足的經費,何香凝在海外華僑中積極活動,籌措到了寶貴的經費,為同盟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二是何香凝積極鼓勵和支援丈夫廖仲恺進行革命工作,在日本期間,廖仲恺曾經三次被孫中山派回國内進行革命活動。當時進行民主革命活動,很危險,可謂是提着腦袋搞革命。但是,廖仲恺不怕,何香凝更不怕,她在送别丈夫的時候,寫下了著名的送别詩,全詩如下:

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别聲。

勸君莫惜頭顱貴,留取中華史上名。

何香凝此詩之氣度風骨,令男子不如。當然,也足見其革命之心比金堅定。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四:與丈夫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從1897年,何香凝和廖仲恺結婚,到1925年廖仲恺被暗殺,他們夫妻攜手走過并肩作戰的時間一共是28年。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廖仲恺被暗殺的簡單情況。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國民黨内部發生了一些變化,分為兩派,一派是積極踐行孫中山三大政策,并且支援國共合作的,廖仲恺是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另一派則是所謂的“西山會議派”,其中代表人物有謝持、林森、鄒魯等。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因為廖仲恺是較早追随孫中山的,是國民黨中的元老人物,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功勞很大,比如參與組建同盟會、黃埔軍校等。是以,廖仲恺成了當時的國民黨右派的眼中釘。時至1925年8月間,有人暗殺廖仲恺的各種風聲已經起來,而且有不少人都很擔心,還悄悄私下給廖仲恺遞條子,讓他小心,但是廖仲恺說:

“際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

就這樣,到了該月20日,上午。

廖仲恺和何香凝乘車去國民黨黨部開會,當時的國民黨黨部在廣州市越秀南路89号。廖仲恺就在黨部的門前遭到早已埋伏在那裡的4名兇手的暗殺,中槍後的廖仲恺倒在了血泊中。何香凝等人趕緊把廖仲恺擡上車往醫院送,但是一切都來不及了,在往醫院去的途中,廖仲恺離開了這個世界——對于何香凝而言,世上沒有比這更殘忍的事了——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心愛之人自己的丈夫被奪取生命。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在那一刻,她哭不出來,她的淚水被卡住了,但是她的内心卻如被撕裂了一樣疼,淚水在她的内心早已翻江倒海波浪滔天。

那一刻,永遠被定格,永遠被紀念!

丈夫去世後,何香凝化悲痛為力量,把自己的整個餘生都用在革命事業當中,為新中國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五:晚年畫虎成大師。

晚年的何香凝,在對丈夫廖仲恺的無盡回憶中,她在工作之餘,拿起畫筆以畫虎自娛。但是,這也許是業餘的愛好,卻不想卻畫成了大師。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後來,何香凝的繪畫作品都收藏在何香凝美術館中。此外,何香凝也是最早積極推動和支援中國美術發展的上司人。

六: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何香凝和廖仲恺的婚姻雖然隻有28年,但是他們的感情卻不隻28年,甚至他們的感情還不隻今生,他們的感情還要延續到更久遠——時間是在1972年8月26日,這天周恩來總理來看望重病住院的何香凝,當時的何香凝已經病情嚴重,說話都很費力,但是當她看到周恩來總理出現在病床前時,還是用盡自己最大的力氣,對周恩來總理說出了自己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心願——她說她和丈夫廖仲恺生前曾有一個約定,這個約定便是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如今,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希望能夠死後和丈夫廖仲恺安葬在一處。周恩來聞聽,内心十分感動,連連答應,說中央一定會遵照她的意願。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再沒幾日,到1972年9月1日,何香凝離開了!

接着一切都遵照何香凝的遺願——9月6日,她的靈柩在鄧穎超、廖承志等人的護送下,送往南京,與廖仲恺合葬于中山陵旁。

她19歲嫁給廖仲恺,攜手走過28年,丈夫被暗殺後獨守空房47載

至此,何香凝與丈夫廖仲恺這對革命伴侶又以另外的一種形式,再次聚首,重新在一起了!這就是他們的婚姻和愛情、他們不滅的精神!

(文/說曆史的女人·綠火)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