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作者:淚殇之陌

曹操定鼎三分天下,功勳卓著,然而背後操持大權的幕僚人才往往被人所遺忘。鐘繇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不僅身懷絕頂智謀,更與曹操家族淵源深厚。然而鐘繇的後人命運又如何呢?他們繼承了鐘繇的才智還是陷入權力鬥争的旋渦?這一切的緣由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鐘繇高才疏放曹家

提起助曹操一統天下的名臣,人人皆知荀彧、郭嘉這兩位當世鴻儒。然而鮮有人知,在曹操治理西川大業中,亦有一位賢達智者建有力貢獻,那就是鐘繇了。

話說曹操得了太祖高皇帝的賞識,遂受命統一關中,時年已38,而鐘繇則不過30歲上下。當時曹操已兵臨隴西,關中饑民遍野,民不聊生。鐘繇見曹操為定隴右拘謹,便上書解惑,開導了曹操的謀國之略,使其下定決心西征。

曹操非常賞識鐘繇,遂委以重任。随後鐘繇便參與了整個關中戰役的籌謀布置,發揮了他在兵書謀略、民政經濟諸多學識見地。借鐘繇之謀,曹操團結宗室鐵騎,疏導關隴士紳,招撫流民百姓。終于在閻邺、新城、北正青等戰役中大破袁紹、馬超等勢力,一鼓作氣平定了關中大業。

可謂是鐘繇與曹操勠力并出,鼎足而立,同書同伴,一條心。曹操平趙紛起後,亦命鐘繇分統西川十餘州。鐘繇德納賢雅有容量,為百姓作規章紀律,教以詩書百家。其兩個兒子鐘毓、鐘會亦在父親身邊襟期學習,日有進益。

鐘毓長而有威嚴氣度,鐘會則生而聰穎過人,祖上遺傳一門高貴的家風家教。父子三人同心同德,足為世家列大員,可謂鐘繇的家族實力日漸坐大。而這一切,要歸功于鐘繇初心不移地輔佐曹操,施展淵博智謀,以緻後來鐘家得以衍衍不絕,子孫梓統,成為名門望族。

叛亂陰謀禍從口出

鐘繇膝下雄才大略,頗為人稱道。然而世事難料,兒子鐘會雖生就聰明過人,卻陰險殘忍,險些葬送了整個鐘家的聲名。

鐘會從小就被長輩們視為神童,才學過人,大有成就。可是他性情孤僻高冷,不喜張揚外露,終究到了20歲還是處子身。相比之下,哥哥鐘毓則勤懇踏實,早早就娶妻生子,襲爵官場,步步高升。

鐘毓見弟弟如此特立獨行,年近而弗娶,心生憐憫。于是便從自己的五個兒子中挑選了兩個德行最好的過繼給鐘會,替他作嫡嗣傳宗接代。誰知這一善舉,卻成了鐘會後來走上歧途的禍根。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鐘會得了兩個過繼的兒子,更加驕傲自負,目空一切。及至曹魏一統三分歸晉,鐘會被任用為征西大将軍,統帥數萬大軍征讨蜀漢餘孽。此時鐘會已是威風凜凜,勃勃野心熊熊燃燒。

他原本志在東征吞并東吳,然而受到了曹魏小小人物陶謙等人的阻撓。鐘會遂對此耿耿于懷,痛恨曹魏朝堂上的矯诏幹政。于是他便毫不猶豫地聯合了早就對曹魏不滿的姜維等人,密謀舉兵造反,另起爐竈。

然而鐘家雖是名門貴族,終究隻是士大夫階層,根基難以支撐如此大的野心。還在密謀階段,鐘會的叛亂陰謀就被宦官曹節等人察覺并上報了朝廷。鐘會的軍隊遭到直接武力鎮壓,最終自亂陣腳,陣亡于亂軍之中。

關于鐘會最後的結局,還有一段趣聞流傳甚廣。據說在發動叛亂之前,鐘會的哥哥鐘毓以及其他一些将領都曾私下勸說過他,不讓他妄圖反叛。然而鐘會固執己見,并不聽勸。後來鐘毓不得不将此事告知了當朝相國司馬昭。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司馬昭聽聞後大為光火,便嚴詞命鐘毓:"如若鐘會真的造反,你必須盡快除掉他!否則連你一家老小也難饒!"鐘毓心中雖有難過,卻也隻能應承下來。

幸而司馬昭仁慈善良,臨終時他曾對鐘毓保證:"倘若鐘會真的闖下大禍,我隻處置他一脈,你一家人不必擔心!"正是托了這份承諾的福,鐘毓一脈才勉強得以保全性命,免遭殃及池魚。

鐘家先祖賜福後世

雖然鐘會一門遭了橫禍,但鐘家先祖的德澤并未就此中斷。相反,後世子孫中湧現出了更多賢才,成為了名門正派中一股清流。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鐘毓襲爵為青州刺史後,并未因兄弟患難而自暴自棄。他仍然勤勉好學,執掌青州十幾年,賞罰嚴明,政績彪炳。及至入晉,他又出任都督徐州、荊州等地的最高軍事長官。可見鐘毓實在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

而鐘毓的後代則更是再傳佳話。他膝下五子,最小的一位叫鐘琰,生于西晉年間,姿色過人,聰睿絕倫。鐘琰自幼就随從父親鐘毓習文習武,耳濡目染,不勝雅學。及至5歲時,她就已能出口成篇,吐詞倫次,堪稱才女了。

有一段佳話如今仍為世人傳頌。當時侍從父親公務的鐘琰,看到一位大臣狂妄粗野,呵斥朝廷文人。鐘琰随手提筆,霎時就作下了一首諷刺的詩篇。措詞犀利,氣概雄渾,叫匪夷所思。衆文人見狀,無不拍案叫絕。

鐘琰不僅才學上乘,品德操守也極為高尚。她嫁入王氏名門時,恪守禮義,絕不以自己顯赫的家世傲視他人。相反,她對低門的妯娌更加婉顧謙遜,時常主動教以詩禮百家。而那妯娌雖家道不富,卻也自知自律,禮敬長輩賢者,從未驕矜自負。二人相見恰如同氣連枝,缱绻有加,素日裡就是這般款款雅雅。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後世文人評價鐘琰曰:"古來才德兼備之女子,有可比于鐘夫人者乎?鐘家先祖垂佑于斯,使子孫不昧舊風,勿入邪路,永作漢臣列女中清流也!"可見鐘琰實在是為鐘家開了一代先河,洗雪了鐘會作亂的恥辱,重塑了鐘家良好的聲譽。

直至今日,鐘家後人仍是循着先人的寶訓向上向善。他們勤修禮儀,奉行儒術,始終不渝地堅持高尚品德。說來可怪,即便過了千年歲月,鐘家先哲學問之高,品行之純,依舊給子孫後代以巨大的熏陶。故而鐘氏族譜曆久彌新,愈加光輝奪目了。

鐘家後人逢兇化吉

雖然鐘琰才德雙馨,為家族重樹聲譽,但後來她仍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場門閥紛争的漩渦。不過,正是在這場沖突沖突中,鐘琰用高尚品德化解了門楣恩怨,為鐘家增添了無上光彩。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鐘琰出嫁的丈夫王渾乃是著名的王氏權貴之後。王家自古以來家學淵源,門閥顯赫,一時風雲無兩。然而王渾卻與其同胞兄弟關系惡劣,彼此之間常常發生紛争。

王渾成親之時,其兄長王津便對弟妹郝氏頗有微詞。他認為,郝家門閥低微,豈配入贅王家這般貴族之門?于是便處處打壓刁難郝氏,連夫妻相處也常加幹涉橫加阻撓。

鐘琰見此怆然歎曰:"昔我先祖鐘繇輔佐曹魏有功,方得榮宦一時;如今門閥鬥争,豈不背離了先賢教誨?"于是她便暗中主動接濟郝氏,使之甯馨安适,決不聽信門楣之見。

鐘琰不僅如此,還主動勸說丈夫以誠相待,勿與兄弟争執。她誨人不倦,以母儀天下:"妯娌和睦,家庭和樂,孩子們方能心無芥蒂,百年之後也能修好祖訓。"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果然在鐘琰的循循善誘下,郝氏也愈加卑謙有禮,勤儉持家,不敢自大。鐘琰深知"婦德貴在端莊",于是親自将郝氏引入淑女之門,熏陶禮樂詩書,令其日益賢淑有德。

就這樣,二人同心同德,謙恭相待,泾渭分明。不久,鐘琰便解開了王家兄弟紛争的死結,讓王渾與其兄長和睦相處,步步高升。

同時,郝氏剛正不阿,品德高尚,亦受到了權貴門閥的尊重。後世文人評她曰:"郝夫人之賢淑無比,德操冠絙,堪為千秋佳偶。"可見她也是一位孺子可教、耳順之人了。

從此鐘琰與郝氏,夫妻恩愛有加,誰也不曾傷害過對方,互相尊重謙遜。待到晚年,他們更是以身作則,教導子孫勿忘鐘家祖訓。後人遂将鐘琰和郝氏的和睦事迹載入史冊,稱頌為"鐘夫人之禮、郝夫人之法"。自此鐘家家風愈加嚴明,潛移默化影響着子孫萬代。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鐘家晚節永繼世德昭彰

随着時代變遷,鐘家不惟延續了先哲高尚品德,且在後世更是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名流顯貴,造福黎民百姓,為社稷盡瘁。

時移世易,鐘家一門日益興盛。直至唐宋時期,鐘家後人中已有不少人出任縣令、知府等要職。比如鐘紳曾任永州知州,他治理嚴明,賞罰分明,極受百姓愛戴。及至離任,老百姓無不扶老攜幼,哭送于路,場面哀戚而又熱烈。

再比如宋代的鐘端,字君顔,少年英傑,振振有詞。及笄之年,他便以文彩奪目的策論,名冠儒林。不久,他就被朝廷征召,出任太學博士,教育後學。每逢課間,鐘端必定發一贈言,開導弟子向善向上。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他常語重心長地說:"汝等乃書生之士,将來必當勵精圖治,以報祖宗之德矣。若一味好逸惡勞,浪蕩度日,豈非誤了鐘家之後啊!"弟子們聽聞深有感觸,不勝感佩。于是紛紛遵循先師教誨,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後來亦有不少人作了鐘家的社稷棟梁。

世之奇迹,鐘家竟然還孕育出一位大儒。他乃元朝鐘惺,一生孜孜不倦,操守自牧,遵師古訓,潛心著述不辍。及至垂暮之年,鐘惺已是滿腹經綸,學貫中西。他對祖宗遺訓體悟透徹,所著諸書洞見精微,令後世讀者歎為觀止。

直至明清時代,鐘家仍是當世顯貴,所生育之後有赫赫人物。比如鐘紳之曾孫鐘綏,大顯身手,以厘清疆理、革除舊弊而著稱于時。更令人矚目的則是晚清鐘紹伋,一代文宗,為當世國師。他倡導"求是為師"之說,展現了鐘家先哲虛心好學、不驕不躁的家訓。

世人皆知荀彧、郭嘉,卻少人有知助曹操定關中的人,鐘繇

曆經滄桑歲月,鐘家後人身懷志節,循規蹈矩,毫不自貫。每一位鐘家子弟,出仕入仕,莅任一方,皆能勤政愛民,呵護黎民父母,誓與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為國為民赤誠盡瘁。後世子孫無不景仰先人,步步為營,志在開太平。

結尾

鐘氏世家素有"甯為一介之良民,終不作塵囿之孽夫"的家訓警句。可見鐘家祖訓之嚴,德操之高,與時俱進,可嘉可歎。自古以來,鐘家子弟能秉承先哲玉振之旨,永作黎元良民,是永續文德于千秋萬世之盛典。終其一生,毋貪毋躁,兢兢業業,望祖先而知所力,望天下而知所止,時期能禦重于事,賞罰嚴于身。可謂是後漢世家之白璧無瑕,中興百世之上上佳話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