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崇尚吉祥文化,逢年過節把福字倒挂,寓意“
福到了
”。但康熙皇帝寫給孝莊太後現陣列于北京恭親王府中的“福”字,卻是我國唯一一個不許倒挂的“福”,這是什麼原因呢?
康熙寫的這個“福”字,被周恩來總理稱為
“中華第一福“
,民間又稱”
天下第一福
“,距今已有近400年曆史。關于這個字的來曆,有這樣一則感人的孝心故事。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眼看就到了孝莊太後60壽誕的大日子,不料太後染上重病,任禦醫院的太醫百般調治也不見好。看到祖母遭受病痛折磨衆太醫卻束手無策,康熙怒不可遏,差點下令把太醫全殺了。
無奈之際,康熙親自翻查古書,尋找救治祖母的辦法。偶然間,他看到一本書中有上古
”承帝事“請福續壽
的記載,意即皇帝是真命天子,萬福萬壽之體,可以親自向天父請福,以延續自己或他人的壽命。所謂病急亂投醫,雖然之前并不知道有哪個皇帝這樣做過,康熙還是決定試一試,為祖母請福續壽以頤養天年。
在沐浴齋戒三日後,康熙提起禦筆,一氣呵成,書就這個傾注了對祖母孝心的“福”字,并蓋上“康熙禦筆之寶”寶印,有鴻運當頭、鎮邪除魔之意。
說來也神奇,福字送到太後身邊不久,她的病奇迹般好了起來。太後非常高興,把這個”福“稱為
“福之本源”
,讓人刻到石碑上陣列府中,當作皇家寶貝看管。十五年後(1688年),孝莊太後以75歲高齡善終。
康熙和乾隆不一樣,一生極少題字,故民間有
“康熙一字值千金”
的說法。他為孝莊太後請福續壽讓太後痊愈,人們認為這個”福“字有天緣、福緣,真能給人帶來福氣,故稱此”福“為”天下第一福“。
此後,康熙也曾幾次重提禦筆,卻再無法寫出像“天下第一福”那樣的神韻。這樣一來,為孝莊太後請來的福字被盛傳為”天賜鴻福“,被當成大清國寶供了起來,成為中國人通用的傳世之“福”。
中國人用諧音寓意吉祥,過節時習慣把福字倒挂,可
皇帝的禦筆豈能有倒置之理
?是以,
後世不管如何描摹,均不許倒挂,成為中國人唯一一個不能倒挂的“福”
。
”天下第一福“除了請福續壽之外,還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從字形上看,此”福“字形狹長、窄瘦,”瘦“音諧”壽“,民間稱其為”長瘦福“,有”
長壽之福
“的意思。另外,這個”福“字還包括了多個漢字:
其右半部分與王羲之的”壽“字寫法相近,被認為”
福中有壽,福壽雙全
“。中國人本就講究“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
福壽同體的“天下第一福”,解決了這兩個字因形體差異大,無法合二為一的難題,成為千古一絕。
另外,此字右上角像”多“,右下角為“田”,左半邊又像“才”和“子”二字。合在一起就是:
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
,可謂五福合一,創古今之未有。再者,它的”田“字未封口,又有”無邊之福“”鴻福無邊“的寓意。是以,後世認為,康熙的這個”福“字是“五福之本、萬福之源”,無數達官貴人和普通人家紛紛把此“福”懸挂家中,以給老人增福添壽,給家人帶來好運。
不過,孝莊太後讓人刻下的福字碑在乾隆年間竟神秘地失蹤了,一直到大清亡國、新中國成立後也未能找到。
1962年,為保護文化遺産,周恩來總理批示重修恭親王府。在王府後花園的秘雲洞中,從業人員意外地發現了失蹤已久的福字碑。總理得知後很高興,欣然将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
福字碑為何會在恭親王府出現?
原來,恭親王府最早是和珅的府邸,王府後花園滴翠岩下的秘雲洞被認為是龍脈所在,和珅命人把福字碑藏了進去。嘉慶帝在恭親王府時,想把福字碑移到皇宮,卻因和珅巧妙的設計,讓嘉慶不敢破壞龍脈把福字碑搬出來。一怒之下,嘉慶命人封死了假山。自此,“天下第一福”就再未出現過。
周總理在王府視察時,發現滴翠岩的造型酷似“二龍戲珠”,按照考古中“有龍必有皇家寶藏”的慣例,總理讓人打開了秘雲洞,使消失了200多年的福字碑重見天日。
恭親王府是有清一代規模最大的王府,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
,現已成為旅遊勝地。作為王府中的“鎮園之寶”,福字碑也已名揚天下,每天有無數海内外遊客慕名前來,紛紛求取拓印的福字孝敬長輩。連一些訪華的外國政要也會前去參觀,外事部門還将拓印的福字當作國禮贈予貴賓。
假如有時間去北京旅遊,建議您到恭親王府求取一張“天下第一福”,說不定就給您帶來好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