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前言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皮定均将軍

1976年7月,在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追悼會上。

一個四十五六歲的老兵拉着自己的兒子跪在皮定均遺像前,一邊磕頭,一邊嚎啕大哭:

“軍長,您的兵,當年在北韓戰場上的新兵狙擊手來看你了……”

老兵的哭喊聲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可是在場的人都不認識這位老兵,就連皮定均的二兒子皮效農也是一頭霧水。

就在這時,人群中一個身着便衣的人拉住皮效農,并告訴他:

“效農,他是24軍214團的張桃芳,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神槍手啊,皮司令應該對你們提過他。”

皮效農這時才恍然大悟,滿懷崇敬地将老兵扶了起來。

他很清楚的記得,父親還在的時候,對于自己過去的戰鬥經曆,所立下的戰功,幾乎是隻字不提,唯獨對戰場上表現出色的念念不忘。

可父親不止一次的曾對他們提到過張桃芳的事迹,在福州看眼疾時,還專門托秘書打電話給張桃芳,歡迎他有時間來福州玩兒一玩兒。

“幾十年了,我很想念這個北韓戰場上的神槍手……”

“誰是張桃芳,誰是張桃芳”

時至今日,張桃芳的大名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後來成為威名赫赫的神槍手。可很難想象的是,最初參軍入伍時,張桃芳射擊成績并不出衆。

1951年3月,張桃芳光榮參軍入伍,被分到24軍72師214團3營8連當了一名通訊員。

部隊還沒有拉上戰場的時候,連裡有一次組織打靶,張桃芳一開始覺得自己水準還不錯,畢竟早年他就參加過兒童團,摸過槍,總比那些沒打過的強。

可一番比試下來,張桃芳卻傻了眼。一連三槍居然全部脫靶。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張桃芳

旁邊的戰友忍不住笑出聲來,連長也直搖頭:

你真厲害,打了三個零環,是不是中午燒餅吃多了。

張桃芳後來被安排到炊事班工作,郁悶的同時也感到奇怪,以往射擊成績雖然不至于有多出衆,但也不可能全都脫靶。

自此開始,張桃芳努力鑽研射擊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張桃芳的射擊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過即便到了此時,張桃芳距離神槍手,還有一定的距離。

五次戰役結束後,中朝軍隊在前線展開“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雙方對峙的展現上,志願軍開展起了“冷槍冷炮”運動。

張桃芳有了用武之地。

不過因為太興奮,剛上戰場的張桃芳,就犯了個“小錯誤”。

“當時第一次上戰場,看到正南方向有三名美軍士兵走過來,太興奮了,忘記了瞄準第一人的要領,子彈射出之後,正好被中間的那名美軍士兵趕上,成功擊斃一人,其餘兩名美軍慌忙逃竄。”

事實上,任何一個熟練的狙擊手都清楚,瞄準一個活動目标的時候,需要瞄準他行進方向上前一個身位,這樣才能有較大機率命中目标,張桃芳一激動,就忘了這個要領。

不過幸運的是,當時有三名敵人,張桃芳瞄準第一個目标的時候,意外擊中了第二個目标。

雖然說隻是一個意外,卻令張桃芳信心倍增。

張桃芳很快就打出了驚人的戰績。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皮定均老照片

1952年,軍長皮定均冒着零下三十度的嚴寒,率領24軍換防到了上甘嶺陣地。

美軍仰仗擁有火力和制空權的優勢,竟然無視我軍,在陣地上大搖大擺的起舞嘲笑我軍,氣得皮定均火冒三丈:

“下酒嚼花生,一個一個來,一個一個地收拾他們,非要把洋鬼子的洋脾氣拾掇拾掇不可。”

當時全軍開展冷槍冷炮運動,許多連隊都打出了很不錯的成績,沒過多久,軍部作戰處的肖參謀興沖沖地跑來報告皮定均:

“報告軍長,七十二師二一四團三營八連戰士張桃芳32天時間,用274發子彈打死71個敵人。”

“哦,是嗎?”皮定均一下子就來了精神:

“這可真是一個大好消息,我們開展冷槍冷炮運動,立杆就見了影,你馬上去給我找到這個戰士,親眼看看他是如何消滅敵人的。”

皮定均雖然性如烈火,猛如張飛,可性子絕對要算是粗中有細的那一個,他并不相信傳言,辦事極度認真,無論大事小事,都扣的很仔細。

“等一等,還有一件事要你去辦。”

“軍長,還有什麼任務要交代。”肖參謀一下立正站在原地。

皮定均望着外面皚皚白雪,沉吟片刻,走到床鋪邊,從床下拿出一雙嶄新的皮靴交給肖參謀,并告訴他:

“你把這個帶上,去八連找到那個張桃芳,你跟着他到那個前沿陣地去,親眼看着他,一連消滅三個敵人,要是真的,你就把這個皮靴獎勵給他,要是假的,你就再拿回來。”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張桃芳戰友黃興梅向大家介紹狙擊經驗

肖參謀愣了一下子,連忙勸道:

“軍長,這是志願軍總部特地發給首長的,一個軍也就兩三雙,給了戰士您穿什麼?”

“少啰嗦。”皮定均看着外面白雪皚皚的山坡,寒風正在冷冽的呼嘯:

“一個戰士抱着槍在冰天雪地裡打阻擊,更需要穿這雙靴子,後勤部門隻是因為敵人炮火封鎖的厲害,一時還補給不上來。”

“再說這雙靴子,軍首長能穿,戰士也能穿,沒有戰士,哪來的首長。”

肖參謀知道,一個張桃芳,他所取得的戰績,對前線戰士是多麼大的鼓勵,是以這一次下連隊,他特意叫了政治部的攝影記者王紀榮一起去。

二十四軍所在的防區,地勢十分複雜,也是雙方争奪的必經之路,兩人沿着彎曲的戰壕向着遠處走去,到了214團8連所在的防區。

肖參謀有些急不可耐,一進坑道就喊:“誰是張桃芳,誰是張桃芳。”

八連連長頓時感覺臉上有些光彩,連忙叫人把在坑道中還在擦槍的張桃芳喊了過來。

等人趕到後,肖參謀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個人,這是一個二十來歲,身材瘦削的年輕人,臉上帶有莊稼人的敦厚,隻是一雙眼睛金光四射,讓人一眼忘不了。

“這就是張桃芳。”肖參謀暗自在心裡嘀咕了一聲。

三槍撂倒三個敵人,讓人大開眼界

“報告首長,我是張桃芳。”

看着眼前的張桃芳,肖參謀也不客氣,一上來就開門見山:

“張桃芳,你們冷槍打的不錯,274發子彈打死71個敵人,你的事迹已經報到軍部了,皮軍長很高興,今天我們是來特意看你打活靶的,你槍擦好了沒。”

旁邊八連的連長明白肖參謀說的意思,于是指令張桃芳:“你陪肖參謀和記者出去一趟,打幾個敵人,讓他們見識見識。”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張桃芳領着肖參謀和記者走到最前沿的一處狙擊陣地,肖參謀和王紀榮躲在一邊便于觀察的一處掩體,靜靜地等着。

冰天雪地裡埋伏在雪窩子中,那滋味可并不算是很好,寒風不時地還要吹在人的臉頰上,就像是一把把的利刃。

陣地上一片安靜,一直到快傍晚的時候,對面的陣地上才傳出了喧鬧的聲音。

肖參謀從望遠鏡裡看到對面陣地的景象。

“砰”

就在此時,張桃芳開槍了,一個被舉得高高的敵人被一下子打了下來。敵人還來不及反應,又是一聲。

那名高個子也應聲倒地。

對面陣地上頓時一片混亂,所有敵人都躲了起來,也沒敢去救那兩名戰友。

不一會兒的功夫,對面陣地上敵人開了槍,密集的子彈打在了張桃芳埋伏的狙擊陣地上,子彈擦着他的棉衣飛過,露出了白花花的棉花。

一旁的王紀榮抓緊這個難得的機會,拍了好幾張照片。

對面敵人的陣地很快安靜下來,張桃芳貓着腰跑到肖參謀面前說:

“美國鬼子嘗不到

花生米

,嚣張氣焰下不去,現在他們隻嘗到三粒,還少點。”

“你沒受傷吧。”肖參謀注意到了張桃芳衣服上的破洞。

張桃芳嘿嘿一笑:“沒有,敵人的子彈隻扔棉花,不鑽肉。”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軍首長親自觀察張桃芳射擊

總之,這一次張桃芳大顯身手,令肖參謀也大開眼界,回去以後,就告訴連長,自己要開一個授靴大會。

平日裡兩軍對峙,戰場十分枯燥,八連連長将這次授靴大會搞得異常隆重。搞得全軍上下都知道了八連出了一個神槍手。

肖參謀當着衆人的面,将皮定均給的靴子挂在張桃芳脖子上

……

某天,皮定均趁着機會,專門到214團8連視察,當場就要考核張桃芳槍法。

當然,也不可能讓一個堂堂軍長,親自到一線陣地去,怎麼考核呢?旁邊肖參謀出主意:“不如就考核他打麻雀和小鳥吧。”

張桃芳大顯身手,六槍擊中四隻麻雀,肖參謀興緻勃勃地拎着獵物給皮定均看。

皮定均十分高興,于是對張桃芳招了招手說:“你過來,讓我看看你的槍。”

說起來,張桃芳的槍并沒有什麼特殊,隻是一把蘇式步騎槍,說着就讓肖參謀從自己車上又拿下一把槍來。

這把是蘇制“莫辛納甘”步槍,比普通步槍槍管更長,精準度也更好一些,皮定均當場把這把槍獎給張桃芳,得了軍長獎勵的槍支,張桃芳更加高興。

有一次,張桃芳率領冷槍排潛伏到韓軍首都師附近,實施24小時冷槍封鎖,凡是敢于冒頭的,基本上都被張桃芳一槍一個解決了。

躲在最後一處碉堡裡的敵人豎起了白旗高喊:

“中國佬們,别打了,你們不仗義,總得讓人吃飯拉屎撒尿吧,你們躲在暗處打冷槍不算本事,有種真刀真槍咱們幹一場。”

張桃芳瞥見碉堡上有個人影一晃,擡手就是一槍,碉堡裡一下子又啞巴了……

“把這個名額給你們師的張桃芳吧”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張桃芳名聲鵲起,成為全軍著名的戰鬥英雄。

也讓皮定均徹底記住了這個名字。對于部隊中有才能的人,皮定均總是記得特别牢。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毛主席與皮定均

1953年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24軍也分到了一個名額,軍長皮定均對72師師長康林講:

“這個名額就給你們師二一四團的張桃芳吧,這個年輕人是塊好料,将來還有發展。”

臨行之前,皮定均想再見張桃芳一面,他想跟這個戰士好好地聊一聊。

聽說軍長要見他,張桃芳不免也有些緊張,由于戰功卓著,張桃芳不僅升了排長,還成了預備黨員,作為一個年輕人,張桃芳想的不免還是有些簡單。

“軍長一定是要問我,又消滅了多少敵人,是了,一定是這樣。”

張桃芳翻出來上次肖參謀代表軍長獎勵給他的那雙靴子,這雙靴子自從到他手裡以後,他就沒穿過,而是把他當成了紀念品。後來每消滅一個敵人,張桃芳就往靴子裡放一粒彈殼,兩個靴子都已經快放滿了。

一見張桃芳,皮定均不由得愣了一下,好奇地問道:“你怎麼背着這雙鞋過來了。”

“我想軍長您更需要它。”張桃芳順手将挂在脖子上的靴子放在桌子上,裡面的彈殼碰撞聲吸引了皮定均的注意。

“裡面裝的什麼?”

“子彈殼。”

肖參謀在一旁解釋了子彈殼的意義,皮定均不由得問了一句:“裡面有多少子彈殼?”

“211粒。”

皮定均沉吟一陣,随後囑咐張桃芳:“你打死了211名敵人,打得很不錯,你要到北京開會了,要帶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數字向黨中央彙報去,我看你還沒有打出名堂來。”

張桃芳不解其意,呆呆地愣了半晌,皮定均出言提醒他:

“你們團的番号是多少呀?”

“214團!”

皮定均笑了笑:“這就是了,214團,你要給我打死214名敵人才行。”

說着皮定均吩咐肖參謀,要他跟着張桃芳一起,再到戰場上去,把殺敵數字補齊,臨走前,皮定均堅持要他把那雙就棉靴換下來,穿上這雙新的去。

張桃芳一開始很不情願,在皮定均嚴厲要求下,隻好換上這雙靴子。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志願軍戰士交流狙擊經驗

下午,張桃芳又去戰場上“溜達”樂一圈,回來後,将三枚帶着體溫的彈殼擺在了桌子上。

當天晚上,皮定均就把張桃芳留在軍部吃了一頓飯,兩人熱火朝天的聊了好一會兒,估計如果不是因為戰況太緊急,兩人非得好好喝一杯不可。

張桃芳從北京開會回來後,很快又遇到了從全軍選拔優秀幹部到軍校進修,張桃芳也在其中,可惜這次離開是,恰逢軍長皮定均在開會,兩人沒有再碰面。

“老首長,你的兵來看你了”

張桃芳後來離開了24軍,可即便如此,皮定均仍始終關注着他。

1964年全軍比武,皮定均在家看這次比武的紀錄片,偶然發現,那個大聲介紹射手情況的教官,就是張桃芳。

興奮的皮定均當着家人的面說:

“看看,看看,這個教官就是張桃芳,他在為全軍出力呢,我24軍出來的人才不簡單呐。”

張桃芳的心裡也始終記挂着老首長。

皮定均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期間,張桃芳已經是部隊副師級幹部,曾不止一次的寫信,要來拜訪老首長,可惜兩人都在部隊工作,沒有太多閑暇的時間,以至于後來幾次都沒能成行。

張桃芳後來無不惋惜地說:

“我知道當時戰備緊張,老首長忙,實際上我也沒有什麼事情,就是想見老首長,表達一輩子的知遇之恩。”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張桃芳晚年

1973年12月,皮定均調福州軍區任司令員,張桃芳又幾次寫信,表示如果有機會一定會來看望。

可這樣的機會終究還是沒能等到。

1976年7月,皮定均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乘飛機從漳州前往東山島演習現場視察,因飛機失事,連同皮定均與長子皮國宏在内的13人均遇難。

老首長意外去世的消息,令張桃芳痛心疾首,距離他上次寫信要去看望,間隔還不到一個月。

根據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的要求,福州軍區成立了治喪委員會,并準備于7月13日在福州舉行追悼會。

在追悼會上,張桃芳攜子趕往祭奠,在皮定均遺像前長跪不起,一邊磕頭,一邊嚎啕痛哭:

“老軍長,您的兵,在北韓戰場上的那個新兵狙擊手張桃芳看您來了,您找我那麼久我同樣也是找了您那麼久,我從蘭州趕過來,終于是會了面,想不到我們的這次會面竟會是在陰陽兩界,想不到啊,想不到,老軍長……”

皮定均二兒子沒見過張桃芳,正感到有些疑惑。

76年皮定均追悼會,一老兵長跪不起:軍長,你的兵張桃芳來看你了

圖|張桃芳接受采訪

這時參加追悼會的人群中,走出了一個身穿便裝的老人,這個老人不是别人,正是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張桃芳攝影的那個記者王紀榮:

王紀榮告訴他:

皮效農這才恍然大悟,趕緊上前将張桃芳攙扶起來。

即便時隔30多年,可對老軍長,張桃芳還是一如既往的深情,這份老戰友間的深情厚誼,讓人動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