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在我國西藏人民中間流傳着許多關于文成公主的故事和傳說;在“世界屋脊”上迄今依然儲存着許多有關文成公主的文物古迹。

目前拉薩大昭寺前還挺立着一顆古老的唐柳,傳說是文成公主親手所植,是以又叫做“公主柳”。

唐王朝的一位嬌嫩的公主怎麼會萬裡迢迢,從繁華的國都長安(今西安)來到“世界屋脊”安家落戶的呢?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這得從當時的西藏和唐王朝的關系說起。

唐朝時西藏稱吐蕃,當時統治吐蕃的贊普(有的譯為“藏王”)

是英雄松贊幹布。西藏高原在松贊幹布的父親論贊弄囊手裡便實作了統一,到了松贊幹布時,文治武功達到空前的水準,吐蕃的東部直接和唐朝的松州接壤,漢藏兩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頻繁。

松贊幹布是論贊弄囊的獨生子,自小就受到嚴格的訓練,智勇雙全。

他能夠背誦吐蕃的贊譜世系,對許多曆史英雄的傳說十分熟悉,并長于詩歌,能即席賦詩。

他的國術也超群出衆,無論騎射、擊劍或角力都十分出色。他13歲時接替王位。

由于先王的突然去世,吐蕃内部一些有實力的大貴族欺負松贊幹布年幼,紛紛叛亂。

松贊幹布自知肩上的擔子非昔日做王子時所能相比,是以變得少年老成,處事深慮周密,不輕舉妄動。

他從團結中小貴族入手,體恤士卒,關懷部落。

擁護他的人日益增多。

16歲時,局面已有所改變,于是松贊幹布征集到萬餘人的一支軍隊,并親自加以嚴格訓練。

經過一段時期的休養生息,他很快平定了内亂。

大概公元633年,他開始遷都邏些(今拉薩)。

從吐蕃的發祥地山南來到西藏高原的中心地區,不再是僻處南方一隅,并徹底擺脫了吐蕃舊氏族首領的羁絆,從此開始真正統治全部西藏高原。

這為日後吐蕃的發展與強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不久,松贊幹布又親自率兵征服吐蕃的敵國蘇毗,聲名遠播,威震遐迩。

唐朝當時适值傑出的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經濟與文化都極為發達,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範圍内的一座高峰。

唐太宗對西北的少數民族首領采用恩威兼施的一套,使他們心悅誠服。

于是那些可汗、酋長們都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松贊幹布對唐朝的繁榮強盛和“天可汗”的聲威已有所聞。

634年(貞觀八年),松贊幹布開始派使臣帶着金銀珍寶到唐朝“聘問”(禮節性的友好通路)。

這是漢藏關系正式見于史籍記載的開始。

唐太宗也很重視吐蕃,在接待了松贊幹布的使節後立刻派遣了以馮德遐為首的一個使團,攜帶國書和豐厚的禮品随吐蕃使節到邏些回訪。

松贊幹布親自隆重接待馮德遐。

從唐朝使臣雍容優雅的風度到精美的禮物,松贊幹布進一步認識到了唐朝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心中油然産生了羨慕之情。

他決定立即再派一個使團攜帶大量禮品随馮德退一起到長安,請求娶唐朝一位公主為妻。

事有湊巧,與松贊幹布同時向唐朝“天可汗”求婚的還有當時西北的吐谷渾和突厥兩個少數民族的首領。

吐谷渾和突厥當時已被李世民征服。

為了穩定唐朝和吐谷渾與突厥的關系,李世民同意以衡陽長公主嫁給突厥首領,以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王子。

可能當時吐蕃并不構成對唐朝的威脅,李世民覺得沒有必要馬上聯姻,是以就婉言拒絕了松贊幹布的求婚。

在突厥、吐谷渾都得到唐朝公主而唯獨自己被拒絕,松贊幹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加上青年人血氣方剛,他決心顯示武力。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638年,他調遣大軍先進擊吐谷渾,同時給李世民寫信說:“若不許嫁公主,當親提5萬兵,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

接着他果真率20萬大兵進迫松州(今四川松潘),并對左右說:“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唐太宗也不是随便能吓倒的,他派遣了5萬精兵迎戰松贊幹布。

雖然兵力懸殊,但唐兵一次夜襲就使吐蕃兵損失數千。

松贊幹布這時頭腦開始冷靜下來了,自知不是唐朝的對手,遂立即退兵并派能幹的使臣祿東贊赴長安謝罪,獻上黃金1000兩。

并再次向唐太宗表示求婚的誠意。

這時李世民也對吐蕃的這位年輕的贊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就同意以文成公主許嫁松贊幹布。

文成公主原是唐朝宗室之女,生在唐高祖武德年間。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長到16歲時,公主的面貌異常秀慧,既端雅又美麗,她那窈窕輕盈的體态與那細嫩潔白的皮膚相配合,豐姿綽約,有如天上仙女,益顯出無窮的迷人魅力。

無怪祿東贊歌頌說:“噫!稀有超卓者,公主人中仙。”

文成公主不但長得十分美麗動人,而且心地善良,聰慧能幹,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既通天文,又曉地理,笃信佛法,研讀過許多佛經,且通蔔筮之學。

文成公主得悉自己要遠嫁到白雪無垠、冰凍寒酷、雪嶺高聳、石岩嶙峋、習俗迥異的吐蕃去,其心情是可以了解的,經唐太宗的一番勸慰,她還是以大局為重,服從父王的聖斷。

臨行前,公主向吐蕃的使臣詳細詢問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松贊幹布的使臣祿東贊實在也是個很能幹的人,他向公主作了種種介紹,言辭間充滿了對西藏高原的熱愛和建設吐蕃的信心,使公主感染上了樂觀情緒。

文成公主在入吐蕃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如攜帶耐寒抗旱的蕪青種子和其它谷物種子,準備到吐蕃試種。

她還攜帶一大批書籍,包括佛經、儒家經典、史書、名家詩文集、醫典、曆法、工技及種樹等書籍。

她此次遠嫁吐蕃,不但要去落戶,而且還要把漢族豐富的物質文明和文化生活介紹給藏族。

此外,公主還挽運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去吐蕃供奉。

唐太宗也為公主的遠嫁作了精心的安排。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除了豐厚的嫁妝,他還派族弟、江夏王李道宗護送。

有人認為,文成公主可能就是李道宗的親生女兒。

李道宗為公主的行程預先作了安排,沿途修造了行館,以便公主途中休整,逐漸适應高原氣候。

為了公主的安全,他還親自挑選了一支精強的衛隊。

641年,文成公主在大隊人馬的護送下踏上去吐蕃的道路。

随同公主前往吐蕃的還有各種工匠、廚役、侍女。

公主的奶媽一家也同她一起前往。

他們一路西行,來到部城(今西甯),再走200餘裡便到山勢險峻的赤嶺。

從這裡開始,公主下車換馬,經受高原奇寒多變氣候的考驗。

進入吐谷渾後,公主受到吐谷渾王和弘化公主的熱烈歡迎。

在吐谷渾行館,文成公主一行停留了一個月之久,然後又向吐蕃進發。

松贊幹布在得知文成公主出發來吐蕃和自己成婚的消息後,高興異常。

他帶着強大的禁衛軍趕到吐蕃的邊境河源(今屬青海省)迎候。

他在這裡早就搭好了一所接待的房子。

松贊幹布和公主就在這裡初次會見。

他見公主不但美麗,而且舉止娴雅大方,十分愛慕。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他看到公主帶來的豐厚嫁妝,許多東西從未見過,大開了眼界。他又見公主一行穿戴華麗,禮節繁瑣,在過慣了高原簡單生活的松贊幹布眼裡,十分新奇。

他對代表唐朝護送公主的李道宗很恭敬,行女婿禮。

李道宗護送公主到河源後就不再前進了。

松贊幹布送走李道宗後就派自己的人馬護送公主,自己則帶着兵馬和若幹漢族工匠先行,為公主開道。

他們沿途平治道路,設定驿站。

文成公主抵達邏些時,吐蕃人民歡騰若狂,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歡迎公主。

松贊幹布為公主舉行盛大的歡迎宴會,婚禮之豪華也是空前的。

他還仿照唐朝的式樣為公主修建了宮殿,自己脫掉粗陋的裘皮,穿上唐朝贈送的袍帶,一副唐朝驸馬的服裝打扮。

松贊幹布是第一個穿漢族服裝的吐蕃人。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文成公主先是住在邏些王宮裡。

按吐蕃王室習慣,到了夏季就移居松贊幹布的祖先發祥地山南。

那裡氣候較濕潤,樹木繁茂,翠色宜人,景色和内地相似,公主很快喜歡上了這地方,後來就定居在山南的澤當。

因為文成公主定居澤當,松贊幹布也不分冬夏,常常住在那裡。

文成公主入吐蕃後,帶去了漢族較先進的農業、工藝和文化。

吐蕃逐漸出現唐代的建築,農業也逐漸向漢族看齊。

文成公主還向吐蕃婦女傳授紡織和刺繡技術,今天藏族婦女中精巧的紡織刺繡能手依然傳說自己的技術傳自公主。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現在西藏各地保留着許多佛塔,傳說都是為紀念公主而建立的。

為了供奉公主跋山涉水挽運到吐蕃的佛像,松贊幹布在邏些建造了一座雄偉的佛殿,這就是大昭寺。

公主自己又在澤當建築了一座小佛殿。

這些佛殿的建築形式都是唐朝式樣,顯然都是在公主帶去的漢族工匠設計和指導下建築的。

松贊幹布和公主一樣笃信佛法,常靜坐在布達拉山上焚香誦經。

公主愛護丈夫的身體,就親自督工修建了一座宮殿,這是最早的布達拉宮。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松贊幹布是一個很有抱負和作為的年輕贊普。

他自從娶了文成公主以後,不但和唐朝關系十分親密,和睦共處,而且擴大了視野。

他決心以先進的中原文化來改變落後的吐蕃面貌。

他派遣貴族子弟去長安學習《尚書》、《毛詩》等經典,并不斷地把内地的蠶絲、釀酒、碾米、紙墨等先進生産技藝引進到吐蕃,使西藏高原從生活方式到生産技術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婚後9年,不幸過早的去世了。

文成公主熱愛吐蕃人民,丈夫去世後,她沒有要求傳回長安,

而是繼續留在吐蕃,又生活了30年,直到680年去世。

吐蕃十分敬愛文成公主。

在松贊幹布去世後,唐朝和吐蕃一度失和,但當地人民依然敬重公主,絲毫不使她感到為難。

680年公主逝世,吐蕃人民十分悲痛,為公主舉行了最隆重的葬儀。

按當時吐蕃的慣例,吐蕃史書是不記載後妃的死喪和葬儀的,但對公主卻破例地在史書上作了記載。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文成公主的名字不但載入史冊,而且一直活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許多傳統的藏族詩歌、戲劇、舞蹈都以公主為題材,許多藏族人都能說上幾個有關文成公主的故事,公主是他們最感親切的曆史人物。

迄今布達拉宮裡依然供奉着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去世後,吐蕃仍多次派遣使臣到唐朝求婚,唐高宗和武則天執政時因種種原因未有繼續聯姻,到武則天的三兒唐中宗複位時才許嫁金城公主給新登位的贊普棄隸縮贊。

金城公主也是唐朝宗室之女,但唐中宗把她當作親生女兒看待。

他為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特降旨曰:“金城公主,朕之少女,豈不鐘念,但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誠祈,更敦和好,則邊土安甯,兵役休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 ”

公元709年金城公主出嫁時隻是十四五歲的少女。

她于公元741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32年。

一般講,金城公主遠嫁去西藏高原,各方面的影響遠沒有文成公主那麼深遠,但她也是對漢藏兩民族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的人。

愛情改變世界:遠嫁的女人一樣獲得幸福——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