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小編整理了10張晚清老照片,展示10個晚清生活場景,我們可借此認識那個時代的一些細節。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上海龍華塔附近的“丐幫”幫主。

“丐幫”不僅存在于武俠小說中,在曆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現實中的乞丐抱團,不是争奪江湖地位,而是為了劃定地盤,隻在這個範圍内乞讨。照片裡這位幫主身上挂滿垃圾,形象讓人難以接受。他管理着龍華塔周邊的乞丐,衆人乞讨所得的物資由他統一配置設定。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陝西的郵差。

這位郵差扛着的包裹由西安分别發往甘肅的蘭州和平涼。當然,他并不走完全程,隻負責西安至長武這一段約200公裡的路程。即便如此,他挑着大件的物品徒步行走,一個來回估計需要10天左右。風餐露宿、長途跋涉,實屬不易!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北京的更夫,衣服破舊。

更夫俗稱打更的,每天夜裡敲竹梆子或鑼,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提醒防火、防盜。更夫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個時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時已至五更天,這時雞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清軍綠營士兵。

清朝的常備軍有兩種,一是八旗兵,二是綠營兵。到清朝後期,這兩個軍種均戰鬥力低下,根本發揮不了保家衛國的作用,在戰争中敗多勝少。不得已,清廷另外發展以湘淮軍為代表的地方軍隊,承擔常備軍的功能。到清朝滅亡前夕,湘淮軍也暮氣沉沉,朝廷又編練了新軍。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瘦骨嶙峋的窮人。

以前我們隻在書中看到對窮人的描述,這張照片則給出了直覺的呈現。晚清以來社會動蕩不安,戰争頻仍,多種自然災害交相侵逼,導緻百姓生活艱難,更有一部分人失去家園,流離失所,衣食無着。最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況觸目驚心。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關押在監獄的犯人。

此人探出頭來,對着鏡頭做了個鬼臉,似乎根本不在于自己犯了什麼法、将要遭受什麼懲罰。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固原知州王學伊與下屬合影。

王學伊1905年起任固原知州,在任期間重農務、興物産,修建了農業試驗場;在城南官道栽種楊柳5500多株,還鼓勵群衆廣栽樹木;設立“固原戒煙施藥公局”,查禁吸食鴉片;設立固原巡警總局,自任督辦官,加強地方治安;建立養濟院,收養老、弱、廢、疾及貧者……他為當地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時人贊譽他“屹然巍為國家異日柱石,而名宦中又增一宏濟時艱之偉人”。從照片中能看出,王學伊派頭十足,在一衆手持兵器的衛士簇擁下好不威風。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一位端莊的婦女留下倩影。

婦女身後挂着“起舞拂長劍,贈言镂寶刀”的楹聯,前一句出自李白詩《酬崔五郎中》,後一句出自李白另一首詩《别魯頌》。集句有着“尚武”的精神意味,與陰柔文弱的婦女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正在重建中的前門城樓。

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前門城樓被焚毀,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和順天府尹陳璧奉朝廷之命開始修繕,直至1906年才得以竣工。

晚清老照片:“丐幫”幫主全身挂滿垃圾,知州大人派頭十足

一對夫妻。

小腳媳婦行走緩慢,騎着小毛驢便于趕路;丈夫則手執鞭子,駕馭毛驢。這是一幅和諧的夫妻生活畫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