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池塘,彌留的村莊

作者:歲月如梭水如歌

每一個山村,都有一口或幾口池塘的。這不僅是田野灌溉用水的需要,也是生活必備的前提。雖然,時代變化了不少。這池水仍然一如既往的生動,把往昔點點滴滴保持。

池塘,彌留的村莊

這些不變的方井,圈住了鄉村猶在的格局,在小山旁邊或腳下小村在農耕時代的氣性。

池塘的這口水,曾經生出了多少活泛。千轉禾苗,萬轉四季。睹物思人,生命輪回,一代又一代接力着。就像這池塘蓄積的山水,一方土地,帶着它鄉願情懷的雨水落下,滿懷的原鄉。

這江南一方丘陵山鄉的生态,帶出同感的村俗。

我所居住的村上,也有幾口很大的池塘,靠着小山,映着藍天,挂上了山清水秀模樣。

這幾口水塘,其中,有兩三口在村莊前方,它們都一字排開,呈梯度形狀。其中兩口塘之間,隻隔着幾畝或十幾畝稻田。上面的塘水,能騰出水來灌補下面的池塘。是以,能倒映出原始生态村莊曆史這口水塘,有着澆灌全莊一半稻田的水源去向。這灌既的生态命脈,依然活出農曆的時光。

“魚米之鄉",用池塘注足。生态之脈,用池水畫圓。

每當三月細雨潤物的時節,小山也出濃濃醇厚的色澤,滋養出每個特定時光的内在。

村民們,在這些池塘放在了魚苗,這樣不僅改善了水體。而且等衆約俗成,不約而同的認可集中統一出,兩年一挖,放幹池塘裡的水,把魚兒撈起來俗規,到這時小魚兒也長出了年味的可心斤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這幾十畝合出來的方塘,尤如村莊的一口口古井,留下了山村民情。回憶起處,那魚鱗片片閃爍的時光彌漫。還有一棵古楓,它從過去過來,幾十年了。楓葉紅了的臉龐,多像曆史青春羞澀曆曆在目的餘香。年輕跳動的心,自然并沒有為曆史劃上時代句号。

一個人改變不了曆史,多數人見證曆史時代,瀚墨如雲,文字的意義所在,出曆覽,感覺或啟迪。

“百無一用是書生",一張白紙,内涵是了解的圖畫。唯怪“一張白紙的構圖"那幅空洞洞的畫面,正方的圖形,能叫出一億高價。

沒有确定的内涵,大多總是出未來的命題,生命從無我中而來,貫穿了整個人類的行程。

有些是靈魂的火炬。

等到未來的時空,這地球,還是這地球嗎?人類遠心的目标,假設的宇宙。

這沒有疑問!

池塘,彌留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