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村莊裡的鳥聲

文/祁亞平

在村莊,一年四季都能聽到鳥叫聲。村莊有了鳥叫聲,就像往寂靜的大腦注入了音樂,使那僵硬的神經也活躍起來了。

在農村見得最多的就是土地、莊稼、山巒、溝壑;還有小路、大路、懸崖、峭壁等。然而這些都很陳舊了,好像從盤古開天地時就已經存在了,然而,當你初到村莊,被連綿的大山和錯綜的溝壑裹攜之後,卻聽不到一點鳥叫,那你肯定會覺得乏味且無趣。

青未了|村莊裡的鳥聲

但不要着急,鳥聲已經如期而至了——天還沒有亮透徹,就有雀子從這個牆頭竄到那個牆頭,飛針走線似得,把一天的日子串聯起來。這時候,喜鵲也已經敲響了你的窗棂,它用那細小的尖嘴敲在镂空的格子窗上,發出不協調的“嘭嘭”聲。這使習慣賴床的你不由地惱火起來,你肯定會用被子蒙住頭,繼續裝睡,如果裝不下去,幹脆就一躍而起,同時将枕頭抛向窗戶,想要震懾那隻胡鬧的喜鵲,然而,它早就拍拍翅膀飛走了。

你肯定會和這些自鳴得意的精靈們打成一片,因為你覺得,鳥們的歌唱大有和你一拍即合的意味。它們總是不斷在你眼睛的餘光中留下線索和劃痕,使你從小對這線索和劃痕情有獨鐘。當你坐在綠皮火車上南下或者北上時,窗外迅速倒退的風景,就變成了劃亮村莊的小身影——那些小身影們,總是小腿一蹬,翅膀一扇,就能發出各種美妙的歌唱。你并不奇怪它們迅疾的身姿,為何總是和你如影随形。因為你知道,一個從小在村莊長大的孩子,他的靈魂中是自帶鳥聲的,甚至他還具備鳥類的語言。當天涯孤旅中,你被長路和生計脅迫,你身體中的鳥聲就會日益壯大,驅趕漫漫征途中的惶惑和不安。

在農村聽到最多的鳥叫還是檐頭上的雀兒和老巢裡的喜鵲。這兩種鳥總是以寡躁自居,整個村莊的“音樂”都由它們“彈奏”,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它們總是樂此不疲的唱着屬于自己的“樂音”。當你千裡迢迢回到村子,背着雙手,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妪,悠哉悠哉地成為了鳥們的“旁聽者”時,你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淡然和舒心。而你在啄着木頭的啄木鳥先生前面站定時,你就聽到了那近乎喜鵲啄窗的聲音,正從啄木鳥先生的唇下發出——你看到這隻運動着一身花衣,搖着漂亮花冠的啄木鳥,像少女似得,扭動腰肢,鼓動寶石藍的眼珠,緊盯着枯樹的“要害部位”,把一隻隻害蟲咽下喉嚨時。你竟然看得癡了——仿佛那啄木聲是從木頭内部發出的邀請,使每隻啄木的鳥,都變得既莊嚴又認真。這些啄木的精靈們,醫好了病态的樹林,村莊就保住了年輕的狀态。

每年每天,鳥們的生活,似乎并沒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它們隻是飛、隻是鬧、隻是覓食、隻是啄木……冬天,那些幹枯的氣味濃重起來了,雀兒們還是瑣碎,還是一味的啁啾,一味地飛。喜鵲們也還是懵懂,在你窗前在你屋後,嘎嘎聲響成一片,而這時候啄木鳥先生就很少露面了。黃昏時分,一群群紅嘴鴉從地平線開始起飛,它們點亮暮色中最後一道風景後,便在一陣陣難聽的”啊啊”聲中,隐沒在了幽深的崖畔。

青未了|村莊裡的鳥聲

春天終于來了,鳥兒們鬧騰的更歡實了。除去雀兒、老鴉、鴿子與啄木鳥外,還有一種野雞,尾巴長而好看,它們伸着小腦袋,脖子拉長發出破鑼似得“咔咔”聲,往往隻是聲嘶力竭幾着,就快速鑽進蒿草堆去了。還有一種夜莺,俗名叫做“發癡鳥”,古希臘女詩人将夜莺稱之為“春之使者,美音的夜莺”,但我并不能識别它的樣子,隻是在書裡見得多一些。“夜莺”的啼唱簡直就是夜晚的象征,别的鳥都是在白天活躍,而夜莺隻把黑夜當做舞台。它們的聲音至今我不能完全分辨,因為每到夜晚,還會有脊背猙獰的旱娃們發起的大合唱,還有不知名的蟲子們的低吟淺唱。在這些難以辨識的聲音都接近疲憊的時候,突然傳來綿長而恐怖的“嗚——嗚——”聲,那便是蹲在山凹裡的貓頭鷹。每到深夜人們将睡不睡的時候,這些貓頭鷹就會睜開閃着綠光的眼睛,持續的“嗚咽”起來——當然,如果貓頭鷹也算鳥的話,它就是人們最不想聽到和見到的倒黴鳥,因為它的出現總是代表着某些負面的東西。

隻是,時代變遷之下,鳥們似乎少了起來。記憶中的紅嘴老娃、貓頭鷹好多年未曾看到。在村莊見得最多的還是麻雀和喜鵲。但這些常見的鳥類,除了噪聒,似乎便沒有别的情趣。然而,在繁重的農家生活中,能聽到這些鳥聲,也便是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了。平常日子中,你隻管埋頭幹活,它們隻管叫,不知不覺中桃花杏花都開了,不知不覺中,桃花杏花都落了。鳥們還在你的周圍穿梭跌宕,盡情表演着它們的演唱合集:

“啾啾”!

“咔咔”!

“啊啊”!

“嗚嗚”!

這時候,你又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獨自笑着,轉身走向了更遠的黃昏……

青未了|村莊裡的鳥聲

作者簡介:祁亞平:甘肅慶陽人,慶陽市作家協會會員。酷愛文學,多年堅持寫作,有作品發表在《農村大衆》《精短小說》《黃河文藝》《大渡河》《神州文學》《甘肅經濟日報》《湛江日報》《保定廣播電視報》《隴東報》《遼甯文藝》《五點半詩刊》《北鬥》《九龍》《黃河象》《山魂》等紙媒,有幾百篇散文發在各網絡平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 書卷文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