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楊克非生日快樂!”1月4日早上8點左右,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忙碌的病房内,突然有人唱起了生日快樂歌。
原來,今天是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一科的楊克非教授86歲生辰。佛山市二醫院院黨委書記、院長李逸群等一大早捧着蛋糕以及鮮花來到病房,為楊克非慶生。

醫護人員特意用胡蘿蔔拼出“100”字樣,希望教授早日痊愈
元旦前,楊克非因病毒性咽炎以及帶狀疱疹,住進了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呼吸科護士丁德香在護理過程中無意聽說楊克非馬上就要生日了,便立即向上彙報。大内科護士長盧南錦和呼吸科護士長梁國明立刻重視起來,悄悄詢問了教授的妻子,确認了楊克非生日的确切時間。大家很重視,李逸群院長、骨科團隊及呼吸科團隊一起悄悄策劃,準備給教授一個驚喜。
蛋糕、鮮花,院上司和同僚們真誠的祝福,讓病中的楊克非倍感欣慰。“真的很感謝你們幫我慶祝啊,大家真的有心了!”他連連說道。
到了中午,大家還為楊克非準備了長壽面,特意用胡蘿蔔拼出“100”字樣,希望教授早日痊愈、長命百歲。“哎呀,你們太有心了。”看到這樣别出心裁的面,教授再次感歎。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中醫院曾經跟随教授學習的幾位醫護人員也特意趕來,到病房為楊克非慶生。“往年教授生日,我們都要跟他一起吃飯慶祝,今年教授病了,就沒辦法了,希望教授早日康複。”他們說。看到大家,教授十分開心,他說自己沉浸在幸福裡。
86歲的老教授成了佛山市二院、佛山市中醫院兩家醫院醫護人員的“團寵‘’
原來,楊克非教授是鐘南山院士的大學同窗,青蔥歲月師從“中國手外科之父”王樹寰院士。1960年大學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中國手外科搖籃和發源地”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工作,1984年起任積水潭醫院手外科主任,享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在積水潭醫院工作了17年之後,楊克非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上肢離斷異位再植。
這是一場匪夷所思的“神奇手術”。1977年的一個夜晚,19歲的山區基建工程兵丁興友意外從運輸火車上摔下,四肢被火車碾壓,隻剩下一條腿是完整的。楊克非立即從北京連夜趕往500公裡外的山區臨時救護站。“小夥子還年輕,要是沒有手,以後該怎麼活啊?”
見到不幸的年輕人左上肢和右前臂是相對完整的,楊克非突然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将右前臂移植到左上肢。此前,全世界都沒有人這樣做過!在隻有簡易醫療工具和助手緊缺的情況下,楊克非為了盡力挽救,冒險将想法付諸實踐。這例上肢離斷異位再植術進行了幾個小時,完成時已是清晨。
接受手術後,丁興友的手掌跟正常的手掌是相反的,就是左手舉起,手心對着眼睛的時候,大拇指是在右邊的。為讓讓丁興友盡快适應,楊克非精心幫他進行特殊訓練以達到功能重建的效果。後來,丁興友不僅能用這個特殊的手做一些日常事情,還能畫畫。
從北京積水潭醫院退休後,也就是2000年前後,楊克非教授被高新聘請赴美工作,汽車、洋房、綠卡一應俱全,但他卻不習慣,想更純粹地治病救人。在恩師王樹寰院士的介紹下,他在2002年毅然放棄綠卡來到佛山,幫助制造業大市佛山發展手外科。出門診、做手術、帶學生、做科研,年過古稀的他希望把師傅的醫術傳承下去。
2018年9月,楊克非加入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雖然已經是八十高齡,但他依然堅持每個工作日都到崗,周一參加會診,周二、周四開門診,周三、周五做手術,期間還經常給年輕醫生上課。直到今年,他由于身體原因,才不主刀了,但依然堅持在手術台指導年輕醫生手術。
醫護人員為楊克非準備了蛋糕
到了今天,李逸群等來到病房為他慶生時,他還在擔憂着挂了自己今天門診号的四個病人,為今天不能出診而感到抱歉。
秉持醫者初心,傳道受業,治病救人,楊克非正在不斷重新整理着其所在醫院的“最年長外科醫生”的記錄。
剛到佛山時,他發現這個由于生産及交通事故而手外傷高發的地方,手外科診治水準并不是很高,他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另外,佛山是嶺南中成藥之鄉,也是骨傷奇技的發祥地,在這裡,他學習了一些中醫方法,更讓他感動的是這裡的中醫并不排斥西醫,他能嘗試将中醫、西醫融會貫通來發展手外科,因而他說自己工作起來還是很帶勁。是以,在佛山一待,他就待到了現在。
20年來,他看着無數病患康複、年輕醫生一批批成長,在這座充滿包容、仁厚的城市,讓他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依歸。這名年過古稀的醫者,早已讓他把佛山當成了自己的“家”。
楊克非教授的女兒定居在北京,有一次,他到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後,就跟女兒說要回家。“你的家在哪裡?”女兒疑惑地問。“佛山。”生于北京、求學于北京,在北京工作到退休,楊克非教授卻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連他的女兒也覺得也驚訝。
楊克非說,他要繼續堅持下去。“手術做不了了,我可以帶學生;帶不了學生了,我還能寫文章。除非人傻了,才會停下來。”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賀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