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每經記者:溫夢華 丁舟洋 每經編輯:董興生

外界給三十歲加上了很多“應該”,其中就包括應該婚姻。

2010年,第一批 “80後”跨過三十歲。以80後為主要嘉賓的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橫空出世,成為現象級爆款。一位女嘉賓“甯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座笑”的發言,更是掀起全民熱議。

到了2022年,第一批“90後”在被稱作“年輕人”時連連擺手:“不年輕了,都三十了”。

而立之年的“90後”,已經成為适婚主力人群。

和80後比起來,出生在1990年代的中國人,在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中長大,整體受教育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的父輩、祖輩也許曾經需要被迫在面包和愛情之間做出選擇,而不曾為面包發過愁的他們,想要什麼樣的婚戀?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女性力量崛起

成改變相親市場關鍵要素

2011年至今,我國生育政策已從“雙獨二孩”發展到“全面三孩”。10多年嬗變,“讓不讓生”已不是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和“生了怎麼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創下1978年以來的新低;2020年814.33萬對的結婚登記人數,也創下近17年中的新低。

當代年輕人,真的不願婚育了嗎?

這也曾是B站副總裁、《後浪》等節目總策劃人楊亮的“迷思”。天天泡在年輕人社群裡的他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刻闆印象。

擁有400w粉絲的B站美食UP主大祥哥,發出自己的求婚視訊,瞬間登頂B站榜首;再早些時候,B站科技區UP主劉文在B站上的“雲婚禮”,超300萬“雲親朋”“雲客人”線上觀禮,收到10萬多句彈幕祝福。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大祥哥微網誌

在B站公司内部,年輕人對婚戀話題的熱切更為直接。“B站員工很多都是90後、95後,經常在公司内部網站發相親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楊亮表示,“嘴上說着排斥婚戀,往往是一種宣洩,本質上他們對婚戀的訴求仍非常強烈。”

追求自由的同時渴望情感的陪伴,這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密碼。

2010年,80後走進30歲,《非誠勿擾》開播;如今,90後走進30歲,楊亮認為,做一檔表達90後婚戀觀的“相親節目”同樣有市場。而十年之間,改變相親市場的關鍵要素在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十年前的《非誠勿擾》,男嘉賓站在聚光燈下,有一輪輪自我表達的機會,并對面前的心儀女性進行選擇,女嘉賓則隻有在被選擇和舉手提問的環節才能有說話機會。楊亮決定把《非誠勿擾》的模式倒過來,做一檔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年輕人相親節目——《90婚介所》。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官方海報

“從節目邏輯上,我們單期節目就把一個女性的形象和性格完整表現出來,男生的呈現會碎片化一些。”楊亮表示。在女嘉賓的招募方面,《90婚介所》節目組首先要求報名者必須單身、适齡、對婚戀有期望,其次盡量選擇不同的地域、職業背景和性格。

而最後登上《90婚介所》的女嘉賓大多都是獨立、成熟、優秀的。她們的思辨和表達直接而流暢,在社交能力、自我身份認知、自我意識覺醒等方面,與十年前站在《非誠勿擾》舞台上的女嘉賓完全不同。“整個社會趨勢就是如此,和十年前相比,女性的價值觀産生了巨大變化。如果我們要呈現新東西,那女性群體的新變化一定要聚焦呈現。”楊亮說。

年輕、單身又經濟獨立

極大的自由度壓倒單身孤獨感

盛行的文藝作品中,潛藏着社會思潮。翻開瓊瑤的小說,不乏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主角,她們可以在愛情中完全放棄自我。在當時,這是暢銷題材,但放在當下,恐怕會淪為票房毒藥并被觀衆瘋狂吐槽“戀愛腦”。

“愛情大過天”的戀愛腦,絕非現在年輕人的主流。“愛情和婚姻是剛需嗎?”當每經記者提出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斷然否認。他們雖然向往婚戀,但婚戀不是人生中的必選題。

26歲的朱俞宣穿着一身款式簡單但極考驗身材的白色連衣裙出現在舞台上時,彈幕裡滿是被驚豔到的感歎。她在節目中還有一個标簽——“母胎solo”(母胎單身),戀愛經驗為零。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90婚介所》視訊截圖

一個人留學,一個人去醫院,一個人旅行,今年是朱俞宣獨居的第十年。她想嘗試不同的工作,去不同的城市生活,去潛水、去旅行,而且說做就做。“我可以突然想去哪,馬上買張機票就走。”她對每經記者說,年輕、單身又有獨立經濟能力,極大的自由度壓倒了單身的孤獨感。“是以就是單身很爽,一直單身一直爽,戀愛這件事一直被我排在很後面。”

“正好有相親節目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就想走出舒适區試試,對親密關系這件事,多少需要嘗試一下,人生中至少還是要一些這樣的經曆吧。”朱俞宣抱着這樣的心态來參加節目,“戀愛就像買彩票,沒有就當買彩票沒中獎,很正常。”

生長在廣告般和諧美滿家庭的劉夢竹,對愛情婚姻是有憧憬的。但對28歲的他而言,“愛情是錦上添花,絕不是第一位”,婚姻在他未來的人生規劃中不是 “剛需”。

“空氣和水是剛需,我一天不呼吸、一天不喝水就會死掉,戀愛不是空氣和水,談戀愛不是我的剛需。”23歲的上海男嘉賓劉天揚也對每經記者表示。

沒必要用别人的時間去衡量自己

“準點”婚育不是必須完成的KPI

“太女強人了,駕馭不了”、“優秀是不是造成你單身的原因?”

34歲的付邦是80後,有顔值、有能力、有态度,不僅在工作上成就滿滿,生活上也安排得井井有條,去過20多個國家旅遊。

但34了還單身,是不是太優秀了?這樣的質疑,付邦經常感受到。“被他們這麼一說,好像優秀是一種錯。”

“抛開性别,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跟更優秀的人在一起。人生大體是孤獨的一生,在沒遇到那個人之前,我為什麼不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去陪伴自己呢?優秀是我的一個客觀事實,我不會為了找對象,退縮到我不喜歡的樣子。”付邦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在傳統觀念中,付邦算得上“大齡剩女”,已單身三年。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愛情,付邦始終有自己的節奏。

大學時,很多人覺得要趕快畢業、工作,付邦讀的是五年制專業;大學畢業,準備出國時,付邦身邊再次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彼時,父親曾對她說了一段話。“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早和晚不是被别人定義的。沒必要用别人的時間去衡量自己,也沒有必要因别人的期待打破自己的結構。”

當外界提到“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時,付邦會反問:“如果這個人沒有在那個時間去做那件事情,那又怎樣呢?會死掉嗎?以前念書時,女同學約着一起上廁所,然後有人說我不去,不去的這個人會怎樣嗎?也不會怎麼樣。”

在付邦看來,無論是随大流還是獨自一人,都是自己選的生活方式。“就像打遊戲一樣,很多人會玩通用模式,但我就想打自己設定的模式,别人會覺得困難,我卻體驗到它帶給我更多不一樣的生活樂趣。”“我并不覺得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标簽,說是什麼原因導緻我單身,可能隻是運氣問題。我對現在單身的生活狀态挺滿意,也随時可以迎接另外一半的到來。”

“他們沒有那麼強烈的年齡意識,這也是和之前相親節目都不太一樣的。”楊亮總結道,“他們不把相親視作奔着結婚去的省時路徑,而是來看一看、試一試,多認識一些人,尋求一個更好的開始。”

每逢佳節“被催生”

破解生不起、養不起需社會合力

很多年輕人渴望親密關系,但是他們不會輕易走進婚姻中,同時,很多年輕的夫妻在結婚之後不願意生孩子。這不僅是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劇情,也是當下現實。

老一輩曾說,生個孩子,不過是增加一副碗筷而已,多個孩子,能有多大壓力?這種想法,絕對過時了。

《光明日報》此前報道,在針對2905名18~26歲未婚城市青年的婚戀意願調研中,有34%的青年不再認為結婚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有近三成受訪青年從未談過戀愛。進一步分析發現,女性的結婚意願明顯低于男性。女性表示“不結婚”和“不确定會不會結婚”的人數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導緻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一線城市的高房價、教育成本的攀升、雙職工家庭的兒童照料等現實問題,是徘徊在婚育門口的适齡青年不得不考慮的。年輕人不排斥結婚,但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不是不想生孩子,但更擔憂日益攀升的養育成本。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攝圖網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相當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經濟負擔重、兒童無人照料,以及女性難以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司長楊文莊公開表示,養育成本快速提高,是當下家庭生育面臨的主要沖突,教育、住房、就業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成為影響家庭生育抉擇的關鍵。

破解“生不起”“養不起”難題,需要政策組合拳。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釋出,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重大決策。

地方層面鼓勵生育的政策也緊随其後:攀枝花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生育補貼的城市;北京率先落實住房優惠政策,多孩家庭可優先申請公租房……截至目前,全國多地都在陸續落實支援三孩生育政策,涉及生育津補貼制度、普惠托育機構等多個領域。

延展閱讀:

滿堂兒孫不如半路夫妻?

“老年人相親最大的動機是孤獨”

婚戀綜藝節目背後,是值得咀嚼的時代聲音。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老年相親節目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

遼甯衛視《愛的選擇》、吉林衛視《緣來不晚》、黑龍江衛視《相親相愛》三檔老年相親綜藝節目,被人戲稱為“東北新三寶”。#中老年相親節目有多好笑##中老年硬核相親#等多個話題,在社交平台上頻頻引發話題,打破公衆對老年群體的成見。

在受到質疑後,參加節目的女嘉賓回複得硬核又霸氣:“不是我的菜,我就這麼坦率!”“不靠譜的大爺不比不靠譜的小夥少”“要長得好看的還找你啊?”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圖檔來源:《緣來不晚》視訊截圖

吉林廣播電視台《緣來不晚》欄目主編冷冰告訴每經記者:“80%的50後、60後對于相親并不排斥,他們表現得特别勇敢,這很讓我們出乎意料。”

中老年相親節目的出圈有必然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人,占比18.70%。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主持的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老人,越容易感到孤獨。

在做這檔節目前,冷冰沒想到老年相親市場有如此大的需求。“年輕人相親,可能因為生活、因為愛情或者其他很多綜合因素,而老年人相親最大的動機就是孤獨。并非孩子不孝順,有的因為實際原因在外地工作,有的哪怕子女就在身邊,孤獨也揮之不去。有句話叫‘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沒有同齡人之間的情感溝通,兒孫繞膝的他們可能不寂寞,但是可能依然孤獨。”

“有一期節目裡,有個老年人看電視,電視裡男主人公說什麼,他就跟着人家說一句,女主人公說一句話,他也會和人家對話。”冷冰回憶道,“東北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再加上疫情,老年人的生活空間縮小到一個屋子。有個老年人就隻能在客廳裡一圈圈地走路,把地闆都踩出不一樣的印迹了。”

大文化新消費年度盤點:當戀愛和婚姻不再是“剛需”

孤獨了找個伴,但這并不那麼簡單。老年人有被陪伴的訴求,但并不意味着随便誰都可以。“大家最看重的還是對方的性格,為人處世、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是最被注重的。此外,物質基礎肯定是要考慮的,年輕人還可以一起奮鬥,兩個老年人在一起生活就會面臨很多難題。并不是說老年人很‘物質’,這是面對現實不得已做出的選擇。”冷冰表示。

看着熱鬧的東北老年人相親節目,深思之下又讓人無限唏噓。

正如有評論寫道:活躍在《相親相愛》舞台上的大爺大媽們,畢竟還是少數。我們在為這些大爺大媽們勇敢追愛的勇氣點贊的同時,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對中老年人婚戀需求的正視。承認中老年人也有愛的需求和權力,支援他們在暮年尋伴的行為。人至暮年,并不等于他們的人生隻剩下吃喝等死。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