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武俠影視劇中,那一些有着龐大勢力的武林門派,往往會有所謂的“禁地”存在,比如說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就描寫了華山派的令狐沖,就是在其後山禁地的山洞中,發現了大量的武功秘籍,并且是以而認識了風清揚得授獨孤九劍,進而成為絕世高手。

通常來說,這些“禁地”往往都有着神秘與不準踏足的特點,在外面會标有“某某重地,擅闖者死”之類的字樣。當然人們往往認為這些所謂的禁地,隻存在于小說以及影視作品中,但其實這些禁地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存在過的,如清朝時期便有一個極為神秘的“禁地”:軍機處。
軍機處是清朝中後期的權力機關中樞,以至于人們會将首席軍機大臣稱為“宰相”,也就是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的官員。軍機處的設立與皇帝本人的意願,以及當時朝廷所面臨的局勢息息相關,皇帝本人的意願那自然是将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當時朝廷的局勢則給了皇帝這種機會。
那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正式派遣軍隊出征準噶爾部,《孫子兵法》中說:“戰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雖然準噶爾部與滿清相比微不足道,但這終究也是一場戰争,參與其中的人們需要極其謹慎小心,尤其是制定戰略計劃的最高決策者,更是需要嚴格保守秘密。
于是雍正皇帝将參與最高決策的人,都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如張廷玉、鄂爾泰等人,這些人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全都是忠于自己的親信,将靠近雍正寝宮的一個小房間定為值班房,也就是“軍機房”,這些人以雍正為核心,關起門來開小會。
所有的政策決定都不需要再經過百官的商讨,而是直接由這些軍機大臣商議,由皇帝最終定奪,同時這些軍機大臣本身另有職務,這個軍機大臣的身份,隻是讓他們參與到最高決策的商議制定過程中,并不是以而領取薪水,甚至于整個軍機處都隻能夠算得上是一個臨時機構。
更加确切地說,就是專屬于皇帝個人的一個臨時秘書機構,那一些軍機大臣基本上就相當于皇帝的個人秘書,事實上這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後,皇權不停集中的後果,皇帝需要有人幫他幹活,于是就是以而産生了以“相權”為代表的官僚集團。
但是這個官僚集團在權力獲得增長以後,又會反過來威脅皇權,于是繼位的皇帝就會想辦法削弱相權,基本方法就是抛開原本的官僚集團,另外重新搭建自己的秘書班子,不過久而久之這個秘書班子也掌握了實權,于是就不停地循環往複,如明朝的内閣、清朝的軍機處便都是這個性質。
也正是由于軍機處作為清朝權力中樞,且最初是為對外作戰而成立,是以它天然有着保密性,從成立之初一直到1911年被廢除,都有着“外人不得随意接近,擅闖者死”的禁令,而且哪怕是皇親國戚也不例外,這也很容易了解,若是有皇親國戚擅闖軍機處,那麼基本就可以認定他是想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