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從身無分文打拼到富可敵國,最後卻又落得個一無所有,不免讓人唏噓,“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須讀胡雪岩”,他可謂是晚清商場的“第一怪胎”。

胡雪岩之成,成于官商之勾連。

胡雪岩之敗,也敗于官商之勾連。

他打從一開始便認識到了“官”之一字對于“商”之一字的重要性,商離不了官,官離不了商,官對商能夠發揮難以想象的作用,商也能反哺于官。

是以,他才甘冒破産風險資助王有齡,進而以王有齡為依托,為自己打造出一個“官商”格局。

胡雪岩前期的發展,背後少不了王有齡在出力。

後來,他又攀上了左宗棠,正是因為有了左宗棠作為背後靠山,胡雪岩才得以在官商兩界遊刃有餘,爬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成為了亦商亦官的“紅頂商人”,成為了晚清以來商界的一代傳奇人物。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隻不過,胡雪岩卻也終因“官商”二字毀了自己。

他在政治上站在了左宗棠這一邊,左宗棠在政治上則和李鴻章為一時之敵,這也就等于是他站到了李鴻章的對立面。

他或許不足以成為李鴻章之敵,但是能斷左宗棠一臂,李鴻章卻也樂意為之。

更何況此時胡雪岩在商界達到巅峰,也不是李鴻章想看到的結果,官商官商,誰也離不了誰,是以李鴻章當然也有自己所支援的商人——盛宣懷。

對于李鴻章來說,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錢袋子”,他為何沒能阻止左宗棠收複新疆?原因便在于胡雪岩在背後為左向洋商借錢以籌集軍饷,倘若沒有胡雪岩,左宗棠根本不可能有錢收複新疆,是以在不能直接打擊左宗棠的情況下,胡雪岩作為左的一條臂膀自然便首當其沖了。

19世紀80年代之時又恰逢中法戰争,左宗棠主戰,李鴻章卻主和,在左宗棠已經向清廷請求督師南下抗法的情況下,想要達到主和的目的,李鴻章隻能像之前阻撓他收複新疆一樣繼續阻撓他抗法。

左宗棠想要抗法的話需要錢吧?那就把他的錢袋子給毀了,沒錢了看他還怎麼打!

是以,胡雪岩也就成了左、李之争中的一個犧牲品。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好巧不巧的是中法戰争打得正酣之時,“貪心”的胡雪岩為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竟然花了2000萬兩白銀開辦蠶絲廠,企圖壟斷生絲市場,這便給了李鴻章和盛宣懷出手打壓他的機會。

胡雪岩想要壟斷市場,哪有那麼容易的事?一場以生絲為導火索的商戰可謂一觸即發,盛宣懷正好在李鴻章的支援下,利用中外商人對胡雪岩壟斷市場行為的抵制來引發這場改變了晚清商界格局的商戰。

胡雪岩赢則再上一個巅峰,敗則跌落深淵。

盛宣懷引導中外商人對胡雪岩發起圍攻,李鴻章在官府策之以政策,一時之間,胡雪岩便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随之而來的擠兌潮,更是将胡雪岩推入了絕境,他将錢投入了生絲之戰,這也就意味着他手裡能夠運用的流動資金是少之又少,不僅生死之戰顧不上了,連錢莊的窟窿也補不上了,他也就是以被擠兌潮給生生地打垮了。

胡雪岩從富甲天下到一無所有,幾乎隻在一夜之間。

胡雪岩跌倒,再也沒有爬起來,左宗棠也是以在中法戰争中失去了主動,陷入了被動的境地,當清政府在妥協讓步中不敗而敗之後,左也隻能捶胸頓足地痛罵李鴻章一句:“十個法國将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之敗,敗在他對“官商”二字介入得太深,牽扯得太深,以至于無法抽身,最終受到了波及和反噬。

雖說商不離官,官不離商,但終究也得有個度。

不過,倘若當時胡雪岩胃口稍微小一點的話,或許也不至于讓盛宣懷找到圍攻他的機會,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結局了。

他的商業帝國垮了,他欠下了一屁股債,怎麼辦呢?還呗,隻是能不能還清則又是另外一說了。

實際上,垮掉的不僅是胡雪岩的商業帝國,還有他自己的精氣神,精氣神垮了,身體也就垮了。

他原本也想過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可是當聽聞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逝的消息之後,他便知道自己已無再起之日,他更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是以沒過幾個月也跟着抑郁而終了。

胡雪岩為何會衰落,臨終之前讓家人剪下壽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在臨死前讓家人剪下了壽衣一角,若在給自己辦喪事時看到有頭戴鐵帽之人,便将衣角交給對方。

因為頭戴鐵帽者,實際上是摸金校尉,胡雪岩是想借此告訴對方,我胡雪岩垮了,沒錢了,你們不用再費心惦記我了。

這是胡雪岩在祈求最後的善待,也是在使心計——我胡雪岩雖然死了,可既然已經知道你們的來曆,便有的是辦法應付你們,若你們敢打我的主意,我也不會讓你們好過。

左宗棠說胡雪岩“雖出身商賈,卻有豪俠氣概”,不無道理,他是臨死也要橫插一腳江湖事。

生前事已了,身後事也不能馬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