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从身无分文打拼到富可敌国,最后却又落得个一无所有,不免让人唏嘘,“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须读胡雪岩”,他可谓是晚清商场的“第一怪胎”。

胡雪岩之成,成于官商之勾连。

胡雪岩之败,也败于官商之勾连。

他打从一开始便认识到了“官”之一字对于“商”之一字的重要性,商离不了官,官离不了商,官对商能够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商也能反哺于官。

所以,他才甘冒破产风险资助王有龄,从而以王有龄为依托,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官商”格局。

胡雪岩前期的发展,背后少不了王有龄在出力。

后来,他又攀上了左宗棠,正是因为有了左宗棠作为背后靠山,胡雪岩才得以在官商两界游刃有余,爬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成为了亦商亦官的“红顶商人”,成为了晚清以来商界的一代传奇人物。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只不过,胡雪岩却也终因“官商”二字毁了自己。

他在政治上站在了左宗棠这一边,左宗棠在政治上则和李鸿章为一时之敌,这也就等于是他站到了李鸿章的对立面。

他或许不足以成为李鸿章之敌,但是能断左宗棠一臂,李鸿章却也乐意为之。

更何况此时胡雪岩在商界达到巅峰,也不是李鸿章想看到的结果,官商官商,谁也离不了谁,所以李鸿章当然也有自己所支持的商人——盛宣怀。

对于李鸿章来说,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他为何没能阻止左宗棠收复新疆?原因便在于胡雪岩在背后为左向洋商借钱以筹集军饷,倘若没有胡雪岩,左宗棠根本不可能有钱收复新疆,所以在不能直接打击左宗棠的情况下,胡雪岩作为左的一条臂膀自然便首当其冲了。

19世纪80年代之时又恰逢中法战争,左宗棠主战,李鸿章却主和,在左宗棠已经向清廷请求督师南下抗法的情况下,想要达到主和的目的,李鸿章只能像之前阻挠他收复新疆一样继续阻挠他抗法。

左宗棠想要抗法的话需要钱吧?那就把他的钱袋子给毁了,没钱了看他还怎么打!

所以,胡雪岩也就成了左、李之争中的一个牺牲品。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好巧不巧的是中法战争打得正酣之时,“贪心”的胡雪岩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竟然花了2000万两白银开办蚕丝厂,企图垄断生丝市场,这便给了李鸿章和盛宣怀出手打压他的机会。

胡雪岩想要垄断市场,哪有那么容易的事?一场以生丝为导火索的商战可谓一触即发,盛宣怀正好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利用中外商人对胡雪岩垄断市场行为的抵制来引发这场改变了晚清商界格局的商战。

胡雪岩赢则再上一个巅峰,败则跌落深渊。

盛宣怀引导中外商人对胡雪岩发起围攻,李鸿章在官府策之以政策,一时之间,胡雪岩便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随之而来的挤兑潮,更是将胡雪岩推入了绝境,他将钱投入了生丝之战,这也就意味着他手里能够运用的流动资金是少之又少,不仅生死之战顾不上了,连钱庄的窟窿也补不上了,他也就因此被挤兑潮给生生地打垮了。

胡雪岩从富甲天下到一无所有,几乎只在一夜之间。

胡雪岩跌倒,再也没有爬起来,左宗棠也因此在中法战争中失去了主动,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当清政府在妥协让步中不败而败之后,左也只能捶胸顿足地痛骂李鸿章一句:“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之败,败在他对“官商”二字介入得太深,牵扯得太深,以至于无法抽身,最终受到了波及和反噬。

虽说商不离官,官不离商,但终究也得有个度。

不过,倘若当时胡雪岩胃口稍微小一点的话,或许也不至于让盛宣怀找到围攻他的机会,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结局了。

他的商业帝国垮了,他欠下了一屁股债,怎么办呢?还呗,只是能不能还清则又是另外一说了。

实际上,垮掉的不仅是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还有他自己的精气神,精气神垮了,身体也就垮了。

他原本也想过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可是当听闻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逝的消息之后,他便知道自己已无再起之日,他更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没过几个月也跟着抑郁而终了。

胡雪岩为何会衰落,临终之前让家人剪下寿衣一角,又是何用意

胡雪岩在临死前让家人剪下了寿衣一角,若在给自己办丧事时看到有头戴铁帽之人,便将衣角交给对方。

因为头戴铁帽者,实际上是摸金校尉,胡雪岩是想借此告诉对方,我胡雪岩垮了,没钱了,你们不用再费心惦记我了。

这是胡雪岩在祈求最后的善待,也是在使心计——我胡雪岩虽然死了,可既然已经知道你们的来历,便有的是办法应付你们,若你们敢打我的主意,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

左宗棠说胡雪岩“虽出身商贾,却有豪侠气概”,不无道理,他是临死也要横插一脚江湖事。

生前事已了,身后事也不能马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