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是美國胡雪岩?

馬斯克是美國胡雪岩?

作者:魯鎮西

算不上白手套,但一定是紅頂商人

440億美元,近20年最大的私有化案例。

馬斯克成功拿下Twitter,大金毛都不由得發文祝賀。

現在看,鼓吹Twitter大股東是沙特王子,不缺錢,美國金融制度完善,“毒丸計劃”可以有效避免惡意收購的種種觀點,都極其可笑。

大股東是沙特王子又怎樣?不缺錢的沙特人,缺的是面對美國人的底氣。毒丸計劃又怎樣,所謂“自由市場”本身就是個鬧劇,自從“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就是标準的“新國家主義”,任何産業的發展,都是以其頂層少數人口“高興”為主。

若非要問馬斯克為什麼要買Twitter,就目前來看,隻能說Twitter對于馬斯克商業版圖的意義,就是“買了Twitter之後,馬斯克高興”。

作為投資版圖覆寫軍民兩端的世界首富,馬斯克的發迹絕不是偶然,縱觀其發迹曆史,即便不能将馬斯克看做美國的白手套,最起碼也是美國的胡雪岩。

SpaceX隻是個打手?

對于推特的“毒丸計劃”,馬斯克似乎并不感冒,此前直接向特拉華州送出檔案,在該州注冊了3家控股公司,這些公司名稱中都包含X Holdings字樣。市場人士将其看作馬斯克為進一步收購推特鋪墊。

馬斯克是美國胡雪岩?

SpaceX官網截圖

這個能和沙特王子“中門對狙”的男人,究竟是什麼來曆?

由于馬斯克的傳記已經鋪天蓋地,很多人覺得他是草根創業的代表,尤其是近幾年大行其道的“特斯拉”,更是讓馬斯克名利雙收。但實際上,馬斯克的基本盤是“SpaceX”。

SpaceX表面是馬斯克個人公司,其實是NASA的“子公司”。以技術創新作為噱頭,吸引别人的目光,但本質卻是将大量衛星送上軌道,搶占有限的太空空間,并充當美國的太空戰打手。

公開資料顯示,低軌最大容量約為5萬顆,SpaceX公司的“星鍊”計劃中,除了已經發射的1900顆之外,還計劃發射4.2萬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已發射的星鍊衛星中,有兩顆在春節期間“無限接近”我方空間站,迫使我方空間站“緊急避碰”。就SpaceX官方而言,對于在軌高度為555千米的衛星,為何突然降到382千米,并沒有做出解釋。而相關報道稱,在近期爆發的俄烏沖突中,星鍊已經為烏克蘭提供實質性幫助。

同樣來自公開資料,“早在2019年,美軍就給予‘星鍊’大量資助,并已在其戰機等作戰平台上安裝“星鍊”衛星通信系統,以驗證美軍在作戰中與‘星鍊’的互聯互通。”

如果“星鍊”計劃順利推行,最終真的能實作超4萬顆在軌衛星,那麼所有飛彈系統将“化為泡影”。因為“星鍊”計劃中的在軌衛星,多數都有“動能轉軌”能力,這也是為何一顆在軌高度555千米的衛星,突然降至382千米卻依舊能正常運作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機動能力配合下,疊加數量優勢,一旦“星鍊計劃”得以實施,類似“無限逼近”我方太空站的事情将會越來越多,提升太空戰緊張程度。

NASA緣何外包

NASA至今最廣為人知的故事,莫過于“登月造假”。

且不論美國人登月到底是真是假,僅就美國與前蘇聯“登月之争”也能看出來,航天領域基本以軍用為主,商用都是在軍用目的達成之後逐漸發展出來的。從目前美國對太空領域規劃來看,其最新軍事目的顯然沒有達成。

早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就已經公布了太空戰計劃,雖然再也沒跟官方跟進後續内容,但是SpaceX“星鍊”則緊随其後公布,疊加SpaceX發展史和兩顆星鍊衛星“無限接近”我方空間站,SpaceX太空戰打手身份可以說已經做實。

也許很多人不了解,NASA為何要将如此重要的項目外包,或者說,美國為何要讓NASA在其太空戰計劃中退居二線。

答案其實很簡單,沒錢。到2022年,美國國債已經突破30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萬億,而美國2021年的GDP才23萬億美元。這種背景下,如果讓民企出面,美國在背後少做扶持,或許能為其“航天事業”降本增效。

在馬斯克的個人自傳中,清晰記錄了馬斯克在莫哈韋機場飛機庫舉辦的一場航天大會上遇到了布萊恩·加德納(Bryan Gardner),并向其發出工作邀請。而加德納的部分學術工作,是由美國軍工企業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贊助的,為讓布萊恩·加德納順利進入SpaceX工作,馬斯克還為布萊恩·加德納償還了贊助費。

至于為何那麼多民用公司,NASA選擇和SpaceX合作,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省錢。馬斯克提出的“重複利用火箭”,足夠吸引眼球。

1957~1966年,美國嘗試發射過400多枚火箭,其中大約100枚墜毀并爆炸了。大多數用于運載裝置的火箭都是由飛彈改造而成的,政府對此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并反複進行實驗和調整。美國人很清楚價格更低廉、更小巧的衛星,意味着什麼。

在馬斯克的自傳中提到,美國早就有人提議給武裝部隊配備更強大的太空裝置,即一種“能夠通過軟體重新配置,一接到通知就能馬上發射,類似于一次性衛星”的裝置,他們稱之為“太空快速響應”。

這種構想一旦成立,再爆發沖突,特定任務衛星就能夠迅速做出反應。如果做到這一點,目前這種花10年時間才能将衛星制造和部署完畢的模式就會遭到棄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斯克和其創立的SpaceX,是諸如波音、洛馬等老牌軍工最不願見到的“行業鲶魚”,這也是SpaceX對于美國軍工的意義。

航天鲶魚SpaceX

航天工業中,最暴利的部分是制造衛星以及提供與其配套的系統和服務,美國制造的衛星大約占全世界的1/3,衛星營收占全球的60%左右。剩下40%的衛星和發射營收幾乎全由中國、歐洲和俄羅斯創造。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誓言要投入500億美元振興太空項目,但從俄烏沖突來看,俄羅斯恐怕短期内沒有精力振興他們的太空項目,這讓近年來重度依靠俄羅斯,将宇航員送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有時間追趕。

而此時SpaceX推出的可重複利用火箭,不僅從功能上替代了“航天飛機”,還降成本一砍再砍,據SpaceX預計,待技術成熟後,SpaceX的發射成本将降至同業公司的十分之一,某種程度上,SpaceX的可重複利用火箭,是使用成本更低的航天飛機。

對于如何控制成本,SpaceX的經驗是,所有配件,極大程度上自己生産,這也是競争公司宇宙飛船項目成本是“dragon”10-30倍的主要原因。

馬斯克是美國胡雪岩?

圖源:馬斯克微網誌

馬斯克對于本公司生産配件的自信程度,甚至可以直接無視貝佐斯兩倍工資“挖牆腳”。他認為貝佐斯“多此一舉,并且顯得魯莽無知”。而事實是,旗下著名攪拌摩擦焊接專家雷·米耶科塔(Ray Miryekta)已經被藍源火箭公司挖走了,二人之間的關系也愈發緊張。

馬斯克對于其航天事業的莫名自信,還展現在不切實際的完成時間上,但他通常不會顧及别人的看法,以至于SpaceX的進階經理們,會一起拟出一個虛假的時間表取悅馬斯克,最後的結果就是,SpaceX總裁格溫·肖特維爾,必須給客戶打電話,告知對方一個更現實的時間表,或是找一大堆借口為延遲辯解。

而且為進一步降低溝通成本,SpaceX内部通常使用自創的縮寫詞,但是根據馬斯克自傳來看,這種“創新”反而導緻SpaceX溝通不暢,大量員工紛紛以自己的邏輯自創詞,讓SpaceX不得不給員工彙總一個體量巨大的詞彙表,類似屬于SpaceX自己的“摩爾斯電碼”。

我們不會否認馬斯克在商業領域的成就,但是同樣也不能否認馬斯克的成就,很大程度來自于美國這個幕後推手,否則一個生在南非,長在南非、加拿大,具有南非、加拿大、美國三重國籍的“外來和尚”,如何迅速成為美國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僅憑他“聰明絕頂”的想法嗎?

在馬斯克之前,美國有大量類似人物想要颠覆航空業,隻不過他們提出方案的時候,美國并不需要這樣一條鲶魚。

而馬斯克的“重複利用火箭”提案,更多是對時間點的選擇,拿捏了美國的“七寸”,他們需要趁俄羅斯病,在國際空間站重新搶回話語權,畢竟中國的空間站已經穩定運作,且還在源源不斷地向空間站增派人手,進行科學實驗的背景下。

貝克街探案官

洞察科技和商業領域的一切秘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