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來藏着這麼多秘密

諸葛亮從軍多年,應該很清楚“勝敗乃兵家常事”,是以說打了敗仗就殺大将,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也是該殺啊。諸葛亮的軍法是否太過嚴厲呢?但馬谡被斬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僅僅是因為失街亭嗎?真正的曆史上,馬谡的罪名是不是過重了呢,他的罪名至于被斬首嗎?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來藏着這麼多秘密

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帥大軍出祁山,他以馬谡為前鋒,督軍在前,在街亭的位置,與魏軍前鋒張郃遭遇,馬谡不聽諸葛亮的軍令,舍水守山,不堅守城池,最後被魏軍截斷水道,痛失街亭,最後就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谡的故事。

諸葛亮給馬谡定的罪名是不聽指令,舍水守山,不堅守城池。其實,單看這一條罪名,就有不合理的地方,馬谡是前軍主帥,當時又沒有電話,怎麼可能一直和諸葛亮保持聯系,如果處處彙報的話,肯定會贻誤戰機。這一次出戰,諸葛亮力排衆議,讓馬谡出戰,作為前軍主将的馬谡一定擁有很大的權力,諸葛亮怎麼會因為他違抗指令而殺死他呢?鬼才相信。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來藏着這麼多秘密

關于諸葛亮單單殺掉馬谡,曆代學者均有考究,有學者認為諸葛亮殺掉馬谡是為了掩人耳目口舌,尤其是蜀國的地方勢力,比如魏延和吳壹,當時諸葛亮沒有用這些大将,單單用了馬谡作前鋒,這些人早已經非常氣憤了,戰勝不說什麼,戰敗了不殺掉他,要是在以後的戰事中,蜀國地方勢力不聽調遣壞了大事就不好了,是以馬谡必死。

而且劉備對魏延這些蜀國勢力也情有獨鐘,對馬谡曆來有成見,他死的時候還不忘記提醒諸葛亮,馬谡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先帝都這樣說了,諸葛亮在殺馬谡的時候就又增加了一份底氣。這牽扯到對先主劉備的态度問題,不可不謹慎處理。

以上的研究确是值得借鑒的,但是,諸葛亮殺馬谡的真正原因或許有他。根據孫子兵法的理論,凡兵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根據現在學者的考究,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的街亭是一個無險可守的地方,是以馬谡舍水守山的戰術是正确的。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來藏着這麼多秘密

他的失敗和趙雲兵敗箕谷原因是一樣的,馬谡可以說他是紙上談兵,但百戰百勝的趙雲不能這樣說吧,你可以說馬谡實踐能力弱,但不能懷疑諸葛亮為北伐所做的準備吧,《出師表》中記載,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竭接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

而小小的街亭失利,諸葛亮就退回了漢中。是以街亭的失敗以及出祁山的失利,真正的原因就像《三國志》中記載的那樣:蜀軍的戰鬥力太弱。守街亭的士兵,“士卒離散”,趙雲比曹真的士兵多,然而很多軍士“臨事而懼”,造成慘敗。

諸葛亮揮淚斬馬谡,原來藏着這麼多秘密

對此,諸葛亮不得不分析失敗的原因,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寫到,蜀軍的軍事素質差,将領不能明正典法,要知道馬谡作為戰前主将,還一度畏罪潛逃。

是以諸葛亮為了嚴明軍紀,全面整頓,進而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就一定要找一個反面的教材來震懾全軍,他就要殺人。趙雲是戰敗了,敢拿他開刀嗎,他可是劉備的兄弟,是以馬谡就充當了反面教材,而且這個教材還很好用,他是諸葛亮最得力的門生,諸葛亮都敢拿他開刀,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是以馬谡的死其實是諸葛亮軍事戰略上的一枚棋子。

馬谡的被斬,絕不僅僅是因為失掉了一個小小的街亭。是以盡管馬谡沒有畏罪投敵,而且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臨死前還留了一份遺書給諸葛丞相,使全軍官兵感動得痛哭流涕,但諸葛亮最後還是殺了馬谡以謝衆人。

盡管馬谡被斬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謎團,但總之還是造成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讓後人為之扼腕歎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