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

诸葛亮从军多年,应该很清楚“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说打了败仗就杀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也是该杀啊。诸葛亮的军法是否太过严厉呢?但马谡被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失街亭吗?真正的历史上,马谡的罪名是不是过重了呢,他的罪名至于被斩首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

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帅大军出祁山,他以马谡为前锋,督军在前,在街亭的位置,与魏军前锋张郃遭遇,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军令,舍水守山,不坚守城池,最后被魏军截断水道,痛失街亭,最后就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诸葛亮给马谡定的罪名是不听命令,舍水守山,不坚守城池。其实,单看这一条罪名,就有不合理的地方,马谡是前军主帅,当时又没有电话,怎么可能一直和诸葛亮保持联系,如果处处汇报的话,肯定会贻误战机。这一次出战,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出战,作为前军主将的马谡一定拥有很大的权力,诸葛亮怎么会因为他违抗命令而杀死他呢?鬼才相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

关于诸葛亮单单杀掉马谡,历代学者均有考究,有学者认为诸葛亮杀掉马谡是为了掩人耳目口舌,尤其是蜀国的地方势力,比如魏延和吴壹,当时诸葛亮没有用这些大将,单单用了马谡作前锋,这些人早已经非常气愤了,战胜不说什么,战败了不杀掉他,要是在以后的战事中,蜀国地方势力不听调遣坏了大事就不好了,所以马谡必死。

而且刘备对魏延这些蜀国势力也情有独钟,对马谡历来有成见,他死的时候还不忘记提醒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先帝都这样说了,诸葛亮在杀马谡的时候就又增加了一份底气。这牵扯到对先主刘备的态度问题,不可不谨慎处理。

以上的研究确是值得借鉴的,但是,诸葛亮杀马谡的真正原因或许有他。根据孙子兵法的理论,凡兵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根据现在学者的考究,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街亭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方,所以马谡舍水守山的战术是正确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

他的失败和赵云兵败箕谷原因是一样的,马谡可以说他是纸上谈兵,但百战百胜的赵云不能这样说吧,你可以说马谡实践能力弱,但不能怀疑诸葛亮为北伐所做的准备吧,《出师表》中记载,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竭接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而小小的街亭失利,诸葛亮就退回了汉中。所以街亭的失败以及出祁山的失利,真正的原因就像《三国志》中记载的那样:蜀军的战斗力太弱。守街亭的士兵,“士卒离散”,赵云比曹真的士兵多,然而很多军士“临事而惧”,造成惨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原来藏着这么多秘密

对此,诸葛亮不得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面写到,蜀军的军事素质差,将领不能明正典法,要知道马谡作为战前主将,还一度畏罪潜逃。

所以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全面整顿,从而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就一定要找一个反面的教材来震慑全军,他就要杀人。赵云是战败了,敢拿他开刀吗,他可是刘备的兄弟,所以马谡就充当了反面教材,而且这个教材还很好用,他是诸葛亮最得力的门生,诸葛亮都敢拿他开刀,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马谡的死其实是诸葛亮军事战略上的一枚棋子。

马谡的被斩,绝不仅仅是因为失掉了一个小小的街亭。所以尽管马谡没有畏罪投敌,而且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临死前还留了一份遗书给诸葛丞相,使全军官兵感动得痛哭流涕,但诸葛亮最后还是杀了马谡以谢众人。

尽管马谡被斩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谜团,但总之还是造成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