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文 / 馬國福

周華誠的文字清新如春筍、菖蒲,脫俗如山泉、冬雪,清逸如沉香、輕煙。他在紙上建構起還原精神的原鄉,用一篇篇深情淡雅的文字,建立了一種新時代程序中守望鄉村文明的秩序,赓續着農耕精神的血脈。

《陪花再坐一會兒》用一個個個性飽滿豐富的人物故事,一卷卷蘊味悠長的田園風情,給我們提供了新時代背景下重振鄉村尊嚴,弘揚農業文明,重塑農民核心的新路徑。

在農耕文化日益式微凋敝的城鎮化都市化程序中,很多人腳上沾着故鄉的泥土逃離鄉村,在城市裡換上西裝打上領帶穿上名牌,以名牌辨別武裝自己怯懦的軀殼,拉開肉身和農村的距離,掩飾那份古老陳舊落後的農村精神遺産帶給自己骨子裡的自卑。

而華誠卻逆流而上,選擇回到故鄉浙江常山,下田種稻,成為稻子的知音。他是故鄉的赤子,用一篇篇描寫家鄉屋後風物的佳作為故鄉立傳,為稻田呐喊,他的文字召回了我們遠去的從前,重建了我們曾經的“純真博物館”。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陪花再坐一會兒》文字有趣,筆意有味,以家常樸素的語言把文字背後的故鄉風情之美、民俗之美、山野之美呈現出常山的大千世界。

華誠的文本樸實簡潔洗練,我家裡幾乎有他所有的著作:《造物之美》《素履以往》《草木滋味》《向美而生》《春山慢》《尋花貼》《 廿四聲》《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縱觀他的文本,很少形容詞,很少綴語,更少修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派天真見真趣,始終保持着文字背後最本質的簡潔溫熱。

在我眼裡,他的文字是山澗竹林裡自然流露出來的清泉,是田間地頭寂寥生長的稻花,是荷塘裡的荷底清風,蒲下清流。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文如其人的樸素、真誠、實在、笃定、内斂、豐富。

《陪花再坐一會兒》,全書共分落花、山色、會飲、上座四卷共29篇力作,其中的大部分佳作均在《人民文學》《散文》《雨花》《散文選刊》《人民日報》《文彙報》《解放日報》等一線名刊名報發表。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這不僅僅是一個赤子呈現故鄉大千世界的感恩之書,更是一本重振鄉村文明的宣言之書,一本赓續農耕文明的美學之書,一本波瀾壯闊的在新時代以個體力量帶動群體深掘農耕文化新内涵、重建農村美學新路徑的探索之書。

比如,《山中月令》中在深山老林中種猕猴桃的老林,《把秧安放進大地》中種稻的作者和父親,《山裡有座榨油坊》中的黑孩等等人物,無一不是農耕文明最忠實的捍衛者、赓續者、發揚光大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鄉村文明新的尊嚴、信心和希望,更看到了新一代有理想抱負的都市文明逆行者在發掘重塑鄉村精神的時代擔當和高度自覺。

多聞草木少識人。我喜歡的學者、北京大學朱良志教授在其著作《一花一世界》中寫到:“一朵小花的意義是一種回到世界、歸複本真的智慧。恒河沙數,宇宙中每一個存在都可以說是微小的,短暫而脆弱的人生更是如此。一朵小花意義的頓悟,其核心是強調,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權利,知識和秩序是人的創造。”

華誠是故鄉草木嘉禾的知音,是山川河流的知音,是禽蟲鳥獸的知音,他以幽微的自然主義情懷深入到一株稻子、一棵樹、一朵花、一朵雲、一粒米的内心,發掘其獨特的美,給我們呈現出濃郁的自然主義情懷和浪漫氣質的人文情懷。

他替故鄉的河山田野發聲,代言鄉村美學,讓一朵小花一棵樹一株稻的權利和身影成為新時代的美學符号,讓我們跟随他的筆觸回到那個供養我們肉身和心靈的故鄉,從中産生因空距離割裂而産生的同頻共振。

他為故鄉常山立傳,也讓我始終銘記“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終極三問。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從泥土地裡走出來,在城市文明的庇護下尋找“理想世界”的人值得共同深思的問題。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在《六間房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特别具有時代意義,他寫到:人現在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成為“資料提供者”,也即是說,你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在創造和提供“資料”。你的價值就是“資料”。隻有在躺椅上放平的時候,看見天上流雲,緩慢從容流過,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在《蘿蔔上署着農人的名字》中他寫到:每一棵好的青菜,每一棵好的蘿蔔,都隐藏着一位農民的名字。就像文人寫一篇文章有自己的署名一樣,在每一棵蘿蔔之上,也署着一位農人的名字。

在《甜意充盈的夜晚》中他寫到:我卻覺得,生活其實需要一點儀式感。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變得缺少趣味?因為我們失去了那些門闩得緊緊的,悄無聲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

在諸多篇目中,像上述段落閃爍着作者智慧光澤的思想深得我心,讀來如飲美酒,如品佳茗。這是對故鄉風物是深耕與思考,更是對表象背後生活本質的真谛探究。這是他憂與思的終極追問,更是生命和生活回歸本真的答案。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華誠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散文家,我覺得更是一位出色的生活藝術家、社會實踐家。我始終認為:生活大于文學,生活遠比藝術更重要。而如何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就是一個人的造化和修為。

華誠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在自然生活、鄉村生活、文學生活、社會生活中完美地找到了這兩者的最佳結合點:“父親的水稻田”。

生活藝術化,不僅僅考驗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更考驗一個人對生活的駕馭能力和再造能力。他把“父親的水稻田”這農耕文化的實踐建立聞名國内外的文創品牌,進而帶動一方,造福故鄉就是最好的例證。

雲中仙來急煮酒,雲外佛去且收茶。說他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一點也不為過,他愛酒懂酒,在月色下的田野裡和友人飲酒而歌,放達自如;他愛茶識茶,喝茶丢掉形容詞,在最自然的本真中悟出妙道,照見天心;他愛美食,善美食,在娓娓道來的鄉間風物中洞察天地自然倫理,寫出了一碗人間煙火氣中的溫暖清新,家常飯蔬中的黃金道德,讀來趣味盎然,不忍釋卷。

“對酒當歌,四座好風随月到;脫巾露頂,一樓新雨帶雲來”。他說,目光清澈的人在那稻田相遇,我期待着有一天,我抱一壇美酒前往常山,華誠讓螢火蟲來接我,在那頭頂神明相照,腳下禾苗拔節的夏天,當窗摹寫舊時月,定有清興到酒邊。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本文選自周華誠所著《陪花再坐一會兒》,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授權釋出)

華文好書選讀

馬國福:當窗摹寫舊時月——讀周華誠散文集《陪花再坐一會兒》

《陪花再坐一會兒》

周華誠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2年1月

田埂上的行吟詩人、著名作家周華誠,2022年全新散文作品,試圖将一個有山有水有流泉有故事的地方呈現給更多的尋美者。全書分“落花”“山色”“會飲”“上座”四輯,圍繞山城浙江常山的草木自然、山居日常、炊事美食、人文藝術等進行書寫,以詩意的語言捕捉日常事物的閃光時刻,探尋鄉間萬物獨有的詩意。同時,也記錄下鄉下生活的惬意與無奈,以及在故鄉寫作會友、晴耕雨讀時的洞察和思考,文字浸透着于今早已難尋的古典意趣。

華文好書

ID:ihaoshu23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