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資訊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前言
世界格局千變萬化,國際形勢也在不斷升溫,曾經的朋友到現在都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可知烏克蘭和以色列都曾與大陸有着緊密的聯系。
這兩位老朋友有的還曾出口過大量的先進裝置給大陸,隻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如今的烏克蘭和以色列早已倒向美國,讓人不禁唏噓。
烏克蘭
在俄烏沖突中,誰都知道烏克蘭的背後有美國的支援,而随着沖突進入白熱化階段,烏克蘭對美國也越發的依賴。
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關系一直都非常的密切。
烏克蘭作為“紅色帝國”蘇聯和加盟國,在蘇聯解體後,獲得了相當一部分軍事上的核心技術以及精良的裝備。
而它在西方國家大力封鎖制裁的情況下,無論是裝備出售還是核心技術轉讓,幾乎是無條件的支援中國軍工事業的發展。
衆所周知的中國首艘航母“遼甯艦”,它的前身是烏克蘭的“瓦良格”号。
要知道,軍工出售的價格一直都非常的高昂,但1999年,中國正處于大力發展之中,即使想要開辟海軍事業發展,也買不起如此高昂的航空母艦。
但烏克蘭不僅沒有獅子大開口,反而以“白菜價”的價格出售給我們“瓦良格”号。
2000萬美元購買的“瓦良格”号船體,經中國自主研發,建造出了中國的首艘航空母艦“遼甯艦”,從此開啟中國海軍的輝煌時代。
除了“遼甯艦”,還有我們的殲-15艦載機,幾乎和“遼甯艦”差不多時間服役。
這款艦載機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蘇-33原型機,也是烏克蘭向中國提供的。
除了原型機的提供,烏克蘭還不遺餘力的派遣科研專家直接參與到艦載機的研發和改進工作中。
可以說,大陸海軍走向輝煌的路上,烏克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不僅是航海領域,大陸在動力系統的研發領域也少不了烏克蘭的身影。
比如說“中華神盾”戰艦使用的DN/DA-80瓦斯輪機系統就來自烏克蘭。
據悉,中烏建交近30年的時間裡,烏克蘭支援中國的核心技術就超過了1000項。
(信源:中國小康網2020年4月15日—這國無條件支援中國軍工,提供核心技術超過1000項,國人都欣慰了)
隻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自俄烏沖突爆發後,烏克蘭就頻頻倒向美國。
但中國是向往和平的國家,是以一直在沖突中呼籲和平,這也導緻兩國漸行漸遠。
以色列
如果說烏克蘭在航海領域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那麼在航空領域以色列可謂是功不可沒。
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的本性就暴露無遺,殺害無辜婦孺兒童,一心想要巴勒斯坦滅國。
這與大陸一貫的和平原則背道而馳,兩國也逐漸不再是朋友,甚至有敵視的可能。
但在上世紀美蘇争霸和蘇聯解體後的時間裡,中國和以色列的關系還是非常不錯的,它為大陸航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顯著的支援。
美蘇争霸時期,中國與蘇聯又恰巧陷入冷戰,美國就拉攏中國一起對付蘇聯。
從這個時候起,中國和以色列就建立了聯系。
然而,自蘇聯解體後,美國為了穩固其霸主的地位,就開始限制其他國家的發展,同時也就不允許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售先進武器。
誰都知道軍事發展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隻有實力夠硬,才能在國際社會上擁有話語權。
但彼時的中國軍事落後,如果靠自研,不僅消耗物力财力,更會與其他國家拉開較大的差距。
這個時候,隻有以色列肯出手幫助我們,兩國進行交涉後,很快就簽訂了一系列的軍工合作。
然後美國就是見不得其他國家發展,強勢插手毀了這個合作。
合作雖然告破,以色列也沒有徹底撕了臉皮,賠付違約金後,表示願意在其他領域與我們達成合作。
是以後來的“怪蛇-3”飛彈和它的生産技術都是由我們從以色列購買。
大陸也在“怪蛇-3”飛彈的基礎上,研究出了“霹靂-8”空對空飛彈,大大提高了大陸的空中作戰能力。
除了飛彈,大陸現如今先進的無人機技術也離不開以色列的幫助。
90年代中期,中國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研究無人機技術,但彼時的以色列已經是無人機領域的佼佼者。
是以,中國和以色列進行商讨,從以色列購買了100套“哈比無人機”。
正是憑借着這些無人機,大陸才能快速掌握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才有如今的發展成就。
在此之後,中以兩國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系,2021年的時候,中以兩國的貿易額就已經達到了228億美元。
(信源:中國新聞網2022年1月25日—中國-以色列2021年貿易額達228億美元)
然而美國近幾年頻繁打壓中國,以色列又站在美國一方,中以雙方的關系再不複從前。
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展現出的慘無人道,也不是中國能忍受的,況且,它還多次幫助美國向台灣販賣武器,激化台海之間的沖突。
中國和以色列早已不能恢複以前的邦交,和烏克蘭也同樣如此。
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讓人不得不感歎,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結語
實力才是硬道理,隻有自己徹底強大起來,才會有更多的國家與之來往。
曾經與中國交好的兩個國家,發展到現如今的局面,雖然令人唏噓,但我們也并不覺得可惜,因為不是一條路的人遲早都會走散。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雖然講究利益,但更多的應該是合作共赢。
中國将一直秉持着這個原則持續發展,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中國一定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将一起建構和諧、和平的新世界,為實作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