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有述
——中國當代水墨畫雲展

|學術顧問|
王曉輝
|學術主持|
陳明
蘇金成
|策展人|
王韻儒
|主辦機關|
北京方陣文化有限公司
|承辦機關|
墨韻軒書畫院
畫友會館
……
25
本期推介藝術家
X E Y SH
别署清晖
任職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人物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
台灣藝術大學特聘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
華北理工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北京服裝學院特聘導師
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文/馮海濤
中國畫的創作,基本分為三類。一者,繼承傳統者;二者,自娛自樂者;三者,為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而實驗者。這三類,之,繼承傳統者,多為社會型畫家!之,自娛自樂者,社會型、學院型皆有之!之,為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而實驗者多為學院型!而這也反映了中國畫領域現有的社會現象。
太行秋陽一 275X195cm 1996
實驗一詞,本意為“設計來檢驗一個理論或證明一種假設而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 ”由此可知,實驗,多為科學論證以及發展的手段。但是在于中國畫領域,“實驗”是中國畫傳承與發展的一種反複實踐的過程。其實古來有之,隻是稱謂有所不同。原名為“推陳出新”或者“承古創新”。因為中國畫的實驗性如果不存在,就不會出現不同時期的審美變化,以及出現如此多的表現形式。
《太行秋陽》之三 275x195cm 1996
說到中國畫的變革,或者說出新。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人物畫,因為人物畫的與時俱進,是最為迫切的。随着社會的進步,文化的演變和生活習慣與生活認識的變化,使得,當代的人物面貌,服飾,還有生活與人生的追求都與古人有着重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去出新,中國人物畫就是被時代抛棄。是以以學院為首的衆多人物畫教授等開始了中國人物畫發展的實驗。最具代表性的畫家,當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人物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曉輝先生。其通過具象水墨人物,來不斷地錘煉人物畫的傳承與出新的結合。反複地建立體系,再打破體系。用具象水墨服務寫意水墨,用寫意水墨完善具象水墨,并且用新人文思想建構當時代的藝術思想和審美觀念。進而養成了自己的藝術觀點和創作思想與方向。
《太行秋陽》之四 1996年 190X275cm
當代藝術的實驗性,也是後世藝術的社會性,因為超前思維下的藝術形态或者觀念如果被社會認可都是需要時間的沉澱的,因為審美變化是循序引導的。學術性的存在就是特指專業領域中的實驗和論證。傳承性的存在,就是學術性被社會廣泛認可後的審美變化。
太行秋陽二 275X195cm 1996年
高地01 96x186cm 2003
高地03 96x186cm 2003
《東張西望之長安街頭》(左)
《東張西望之金水橋畔》(右) 2005年
龍鳳配01 96x185cm 2007
龍鳳配03 96x186cm 2007
紅顔 185x96cm 2008
紅顔之二 185x96cm 2008
小旗飄飄4 96x185cm 2008
小旗飄飄2 96x185cm 2008
多半是笑顔 393cmX199cm 紙本設色 2011年
盛裝 246x124cm 2011
盛裝 246x124cm 2011
紅粉蟻族 393cmX199cm 紙本設色 2013年
(請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麗日佳人 240cmX610cm 紙本設色 2011年
無量福壽 650x190cm 2018
|序|
“水墨方陣”自2021年8月21日啟動以來,得到了業界的廣範關注和高度認可。三年的巡展線下計劃因疫情被一次次叫停,病毒可以被隔離,但藝術不會被隔離。方陣文化在藝委會的大力支援下,充分利用線上自媒體的傳播優勢,現計劃将“水墨方陣”推上雲端,面向全國各院校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中青年畫家,繼續有溫度的藝術傳播。首次推出雲展:水墨方陣系列“學而有述——中國當代水墨畫雲展”,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時效強的優勢,以筆墨精神為紐帶,以開拓新體為已任,以“方陣”的形式推出一批繪畫與學術并進、理論與實踐共生的中青年藝術家,向美術界和社會傳遞我們的藝術觀念和精神走向。
近三十年以來培養出一批批美術博士、碩士,也是中國藝術史上出現的一個群體,一個新的現象,它的出現,是新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博士、碩士的中青年畫展在當下衆多的展覽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參展畫家都是具有藝術學博士、碩士學位的學者或中青年,學術研究是他們日常從事的核心工作,而書畫則是與他們的學術研究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種探索方式。而他們的作品也是題材與風格各異,山水、花鳥、人物俱全。風格上既有工細一路,也有率意的大寫意一路;有純水墨的一路,也有潑彩方式的一路;有繪畫語言上比較傳統的作品,也有講究畫面的構成形式較為現代一路。
這批中青年畫家在某些方面延續中國傳統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懷,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多具有創新精神。另外,從一個畫家應該具有豐厚的學術修養方面來講,這批書畫家毫無疑義是當代最具有文化修養的畫家群體之一。他們受過嚴謹的學術訓練,他們對藝術史乃至文化史的發展過程與未來趨向有着較高的思辨高度。是以,這樣一批中青年畫家當下和未來都是中國畫壇的主力軍,也是影響中國繪畫發展的重要畫家群體。因為,他們不但是站在一個學術的高台上,帶着研究的态度去對待書畫創作,而且他們是撰寫繪畫發展史的人,他們對待繪畫的觀念不隻是來自于自己多年的積累成就,同時也影響着很多正在進行藝術學習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
我們可以深入地去分享這些博士、碩士畫家的藝術作品,從中讀取你所期待的文化資訊和審美愉悅。希望這些感受與收獲能讓你認識到當代中國畫壇還有這樣一個特别的中青年畫家群體,這個畫家群體對當代繪畫的豐富與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動力量。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
發現與推薦是《書畫當代人物志》一直在做的。但是因為人力原因,有許多優秀的書畫家沒有被發現,是以,自己覺得自己夠優秀的可以聯系《書畫當代人物志》。尋求書畫家合作的文化公司等,也可以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