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全副武裝回國,陳毅的一封電文,日軍3次繳械
日本投降之時其實相當不服氣,部分頑固分子總覺得自己并沒有敗給中國。即便是日本天皇已經宣布了投降,還是有一些人企圖負隅頑抗。如果我們的抗戰隊伍,發動進攻的話,确實有很大把握将日軍擊潰。但是這樣做的話,不僅會出現更多的人員傷亡,甚至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國際形象。

是以上司決定智取,用相對委婉的方式,将日軍逐漸瓦解。在山東地區,曾有一夥投降的日軍,堅持不肯繳械,甚至打算拖着大炮,全副武裝趾高氣昂的回國。若是任由這些人攜帶武器離開的話,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這時候陳毅元帥發了一封電文,結果導緻日軍三次繳械徹底沒了脾氣。
這些日軍的代表,是擔任參謀的海野中佐。剛跟抗戰隊伍談判時,他的态度特别強硬,大有一種繼續戰鬥的架勢。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後,自知大勢已去的海野,逐漸放棄了原本的打算。再次跟我軍談判時,海野的态度明顯軟化,甚至還連連鞠躬行禮,聲稱他們這些人有罪。
跟海野談判的人,是魯中軍區第二分區的司令員封振武,他沒有跟海野這邊過多寒暄,很快就表明立場,允許他們隻交一部分武器,然後帶人趕緊離開。海野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這些日軍帶着武器離開時,遇到了不少老百姓。
大家都對日軍特别痛恨,期間甚至有人拿石頭朝日軍車輛丢。海野等人對此敢怒不敢言,隻想盡快離開。走到了半路,他們發現公路被挖斷了,下車檢查時,發現一些身穿八路軍服裝的人走了過來。其中有一個人叫馮少白,他是一位參謀長,見到這些日軍後立刻提出要求,讓他們交出重武器。
海野不願意交出武器,卻又沒有能力抗衡,隻能遵照要求将重武器交出來。日軍離開後,馮少白等人清點物資,當天傍晚得到上級上司的指令,于是再次出發,将海野等人攔下來,要求他們交出輕武器。這時候的海野,早就已經沒了脾氣,象征性地掙紮了一會兒,便垂頭喪氣地答應所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