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一部革命小說《紅岩》描述了在當年的大西南戰場上,地下革命者們不畏強權、與重慶國民黨反動派鬥争的故事,其主要角色雙槍老太婆巾帼不讓須眉的英勇事迹令人肅然起敬。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本篇文章要介紹的就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雙槍老太婆,但她和《紅岩》小說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說過,

此書裡的雙槍老太婆原型是陳聯詩、鄧惠中、劉隆華三位革命先烈,而将要介紹的這位無黨無派,多年在華北一帶組織抗日遊擊部隊,甚至在解放戰争時期受到蠱惑和人民軍隊作對,最終落得個被處決的下場。

1881年(清光緒七年),一個女嬰誕生在了遼甯省岫岩縣的一個普通滿族家庭裡,在那個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裡,女孩子一般是不受待見的,是以這家的夫妻倆便給她取了個男孩的名字——

洪文國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轉眼洪文國到了及笄之年,家人将她許配給了當地一戶趙姓人家,根據嫁夫随夫的傳統,她有了個新名字“趙洪文國”。

要說這位趙老太太在前半輩子裡沒有幹過半點驚天地的大事,平日的生活無非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和普通農村婦女沒有什麼兩樣。就在她以為自己的一生都将這樣過去的時候,一場戰争打亂了平靜的生活。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乘勢占領了東三省,雖然張學良的東北軍一味忍讓,但不代表東北數千萬的百姓也可以忍讓,各地紛紛建立起抗日武裝力量。

當時趙洪文國已經50歲了,但還是把小兒子趙侗送到了義勇軍中,為了支援抗日事業,她不惜變賣家當贈給遊擊隊做軍費開支。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後來的幾年抗日歲月裡,趙洪文國又帶着兒子一起成立了“鐵血軍”,他們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同敵人抗争,争取一切力量打擊日寇,隊伍在短短的時間裡就發展到了500餘人,其中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有志學生。既然是一支隊伍,就要有自己的信仰,趙洪文國和幾名學生一起為鐵血軍拟定了一個口号:

用黑鐵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複東北,振興中國。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鐵血軍的規模日漸擴大,給東北地區的日寇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那些侵略者們為了洩憤,出動兵力将趙家的祖宅團團圍住,一把大火焚毀了趙洪文國和兒子們的栖身之所。

如此巨大的打擊反而激起了老太婆一家的鬥志,1937年日軍準備南下河北,得知消息的老太婆和兒子趙侗一起在北平伏擊,阻擊了大批日寇南下的步伐。找老太婆的義舉傳遍中華大地,無數文人雅士作詩稱頌,

杜月笙、馬占山等社會名流提供了大量的财物支援,就連時任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副司令的張學良聽到她的事迹後都無比動容。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可就是這樣一位巾帼英雄,卻在短短的時間裡走上歧途,與人民相行漸遠。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政府為了打擊我黨,竭盡所能地拉攏各地地方勢力,趙洪文國就是其中之一。她受蔣介石委托,在四川一帶建立大陸遊擊區,阻礙我軍的解放事業,甚至将我軍派出的談判代表殺害。

70歲老太婆被處決,在毛主席的親筆批示下,保住了她的孫子兒媳

受蒙蔽也好、利欲熏心也罷,無論出于什麼原因,趙洪文國反革命、反人民的罪行無法洗脫,在解放戰争結束被捕之後,這位70高齡的老太婆最終被依法處決。

但考慮到她們一家對抗日多有貢獻,在毛主席的批示下,趙洪文國的兒媳婦和孫子被無罪釋放,這也是她家門之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