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作者:枕貓

長篇小說《紅岩》,該書經過十多年磨砺,在1961年完成了從回憶錄向更具藝術性文學作品的華麗轉身。

《紅岩》一經問世,就引起全社會的強烈反響,廣大讀者幾乎衆口一詞為之叫好,更為書中成功塑造的以江姐為代表的英雄群像英雄事件所感動。

這時,親曆了書中部分事件的沈醉也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并指出書中“提審江姐的内容不真實。”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書中人評書中事 沈醉萬能醒悟

既然沈醉并不忌諱他作為國民黨軍統頭目的那段曆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在《紅岩》叙事中以嚴醉名字出現角色吧。沈醉于1914年生于湖南湘潭縣一個殷實的農村家庭,雖然自幼聰明好學,但是充滿叛逆;

曾經帶領同學來自己家裡指認父親為土豪劣紳,後來又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學校開除。18歲的沈醉隻好投奔遠嫁上海的姐姐沈錦輝,在姐夫餘樂腥的幫助下,進入中華民族複興社,在其手下當差;從此開啟了他幾十年的特務生涯。

1937年在共産黨以及多支國内抗日力量的敦促下,蔣介石組建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将國内所有抗日力量集合到國民政府統一上司之下,以實作全民抗戰的目标。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沈醉所在的中華民族複興社因而被改組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以下簡稱“軍統”),它的工作内容也随之由此前主要抓捕共産黨人轉而以對日偵察、刺探等情報工作為重點,為軍方對日作戰、破壞和暗殺做了大量工作。

沈醉也因為工作出色,深得上司戴笠賞識,相繼調往鄭州、湖南等地工作後,于1941年調沈醉到陪都重慶出任警察局偵緝隊長;次年獲得升任軍統局少将處長。正是在這期間,沈醉進入了小說《紅岩》的叙事背景中。

《紅岩》中的大量事件,大都發生在他參與創辦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該合作所成立後就接管了國民黨監獄白公館監獄。在這裡,他們大量引進美國所謂先進的審訊刑具和酷刑技術,瘋狂迫害那些被捕入獄的共産黨人。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雖然沈醉沒有參與中美合作所的具體日常管理,但對于監獄工作,尤其是對其中共産黨重要人物的審訊,他還是會時不時的現身其中。

是以,他對渣滓洞和白公館的一些基本工作流程、行為習慣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這也為他後來評價《紅岩》部分細節描寫真實性提供了底氣。

沈醉的重慶期間,親自主持修建了白公館監獄,但是後來在與美國中情局合作的美國人看上這裡,就把白公館作為了合作所的教育訓練基地。沈醉隻好奉上司戴笠之命,另尋地塊起爐竈建立監獄。

于是,在強買一家小煤礦未果的情況下,不惜逼出命案,在小礦主以命相搏,吊死與礦上後,拿着豐厚的補償款,連同礦主屍體一并送給家屬,才算取得了建設渣滓洞監獄的地皮。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是這一處曾經以煤的光和熱照亮并溫暖人間的地方,最終淪為人間魔窟,不時發出受到迫害的共産黨人的駭人慘叫。

沈醉不僅在重慶親自主持建造了兩所罪惡累累的監獄,作為軍統頭目,也沒有少參與對關押的共産黨人的審訊和迫害,甚至依照戴笠的指令對這裡的共産黨人開展殺戮行動。

不過,等到《紅岩》叙事情節走向高潮的1947年以後,随着沈醉被調雲南,他就漸漸淡出了《紅岩》叙事,遠離了國民黨在重慶解放前夕,對共産黨人的最後的瘋狂鎮壓,有幸讓他這雙在已經負有不少共産黨人命案的屠夫之手,少沾染了一些共産黨人的鮮血。

沈醉的重大人生轉折,也是在他轉任雲南以後。沈醉調到雲南的使命是出任軍統雲南站站長,同時負責任監視同情共産黨的雲南省主席盧漢。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這期間,國民黨在個個戰場節節敗退,沈醉接到蔣介石的指令,要将家人人質般地轉移台灣,他母親死活不依,還是沈醉強行将她抱上赴台的飛機,以至此時一揮手竟成永别。

也許是這件事對沈醉觸動頗深,讓他後來在雲南期間開始為自己的後路着想,促成了他在盧漢起義投奔共産黨的關鍵時刻與之合作,令手下所有成員聽從盧漢調遣,自己也在盧漢的起義通電上簽名,為他自己最終赢得起義将領的身份争取了機會。

雖然,沈醉在解放初期仍然是戰犯身份,在北京功德林監獄接受了勞動改造,但他不久後就獲得列入特赦名單而出獄,在整個軍統系列的戰犯中,他是絕無僅有的一例。後來還有幸進入政協做了文史研究專員。

比起那些死心塌地頑抗到底的國民黨反動分子來說,他不知要幸運多少倍。雖然,沈醉後來是棄暗投明了,隻可他醒悟的比較晚,若能更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許在《紅岩》裡演繹的悲劇就會多少可以避免一些。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黨的兒女赴信仰 江姐無限忠誠

作為《紅岩》的核心人物,江姐是以真實生活中的江竹筠為原型進行文學塑造的。江竹筠是四川自貢人,生于1920年,19歲加入中國共産黨,被捕時擔任中共重慶新市區黨委負責學生工作的委員。

1943年,出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她接受組織安排與已婚但夫妻分居的中共重慶市委第一委員彭詠梧假扮夫妻,年僅23歲且未談婚她雖然感到尴尬和無奈,但為了革命需要,她毅然接受了這項艱巨的革命任務。

在與彭詠梧共同經曆了地下工作的艱難和險境中,為了不讓敵人看出破綻,江姐是盡心盡責地在彭詠梧的日常生活,切切實實擔起一名妻子職責,細心照料着“丈夫”的日常生活。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由于受到江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彭詠梧強烈感受到江姐的溫柔體貼,激發了她以更飽滿的激情投入革命工作;

江姐看到彭詠梧如此忘我地為黨的事業出生入死,就愈發尊敬和愛護彭詠梧,又加倍熱情主動地進入對方的生活,如此正向循環,以至兩人日久生情,在得到組織準許後,他們就真正結為了夫妻,并育有一子。

那是1947年,黨組織要深入川東鬧革命,彭詠梧被派到那裡去策動武裝起義。不幸的是,彭詠梧就在那次起義中英勇犧牲。這時的江姐前仆後繼,謝絕了組織對她的照顧,把兒子托付給親友後,就趕往丈夫倒下的地方,要完成他未竟的那份黨的事業。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但是由于鬥争形式太過殘酷,有些意志不堅定的革命者,經受不了血雨腥風鬥争的考驗,有人意志動搖,不惜以出賣同志謀取個人眼前利益。江姐就這樣被叛徒出賣,于1948年6月14日在川東萬縣被捕,後被押送到渣滓洞羁押審訊。

在渣滓洞監獄,江姐受盡了身心折磨。敵人為了從她身上擷取更多共産黨的組織資訊,不惜以竹簽釘入其手指,十指連心是人所共知的,這份痛苦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偏偏江姐的痛覺比旁人更加敏感,往往是竹簽一釘入人就昏迷過去,這樣敵人就更加無法問話。

喪心病狂的國民黨特務就迅速改變政策,隻是以竹簽慢慢刺入江姐的手指,在她将要昏過去的時候罷手,進行問話;問不出是以然來又繼續折磨,這樣讓江姐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不過,無論敵人怎樣嚴刑拷打,江姐始終未向敵人吐露有關黨組織的半個字。

這樣就導緻了敵人更加瘋狂的迫害,常常是在無法審訊的昏迷狀态被敵人拖着回到監獄。江姐的堅貞不屈,也赢得了廣大獄友的尊敬與佩服。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每每是等待江姐從昏迷中醒來,她的床頭邊擺滿了獄友們送來的各種慰問品,從一點事食物,幾朵野花,到幾句暖心的話,一首贊美的詩。這又激勵着江姐在獄友中繼續開展黨的工作。

在渣滓洞監獄的女囚室,大家緊緊團結在江姐周圍,成立了獄中臨時支部,開展了更秘密的對敵鬥争工作,他們制定了“獄中工作的八條意見”供大家遵循,也開創性地提出了不要迷信組的觀點,激發個人在黨的事業的主觀能動性。

正值江姐和廣大獄友滿心期待解放軍到來之際,厄運突然從天而降。

1949年11月14日晚間,國民黨監獄當局以轉移牢房為名,将江姐等人帶出監室,來到涼風嗖嗖的荒郊野外——電台岚垭,江姐和她的數名戰友難以避免地倒在了血泊中,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新中國,他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卻永遠活在小說《紅岩》裡,更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獄中人寫獄中事 筆端激情奔湧

至于《紅岩》的作者,因為寫的幾乎是自己的親身經曆,人們不難感受到他們筆下的那份激情與憤慨。《紅岩》一書的素材,取自于作者羅廣斌、楊益言幸運地逃脫虎口得以活命以後,出于對那些獄中犧牲戰友的懷念而撰寫的回憶錄或者演講稿。

重慶解放初期,死裡逃生的羅廣斌先後在重慶市共青團和長壽湖漁場工作,出于對獄中亡友的緬懷,不忍他們被世人遺忘;在工作之餘,他撰寫了大量的回憶文章,也去過不少機關和學校做過演講。

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集中營烈士的詩集《囚歌》、與同樣從渣滓洞走出來的楊益言合著的《聖潔的血花》和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後者還被拍成了電影,搬上了銀幕。至于最終形成小說這樣的文學作品,說來還是有點偶然的因素促成。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起因是源于中國青年出版社收到一封寄自四川的讀者來信。該讀者在聽了很多羅廣斌的演講之後,被他所講的那些英雄事迹所深深感動。

于是,自發投書出版社建議出版。恰巧這時出版社也在為類似選題尋找素材,就很快聯系上了羅廣斌,先是邀約他寫《江竹筠傳》;但是,拿封讀者來信所涉及的事件、場景更加宏大且寬廣,顯然不是一部個人傳記所能夠囊括的。

改而約請羅廣斌撰寫一部革命回憶錄。于是《在烈火中永生》就應運而生,于1959年2月正式出版。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羅廣斌、楊益言接受小說創作任務後,得到重慶市組織部和團委的大力支援,為使他們能接觸更多的史料,組織部特地聯系公安部門,讓他們查閱了大量關于渣滓洞和白公館的檔案資料以及對落網特務審訊的記錄,使他們對于中美合作所的認識突破了原來個人認知的局限,變得更加全面完整。

尤其是送出初稿後,專業作家沙汀老師非常中肯地指出,“你們還是帶着鐐铐在寫紅岩,整個基調顯出訴苦般的壓抑。現在我們需要以勝利者的姿态來審視如此宏大的事件,站在叙述曆史的高度寫出正義事業勝利的必然性。”

如此真誠又直擊初稿弱點的忠告,讓兩位作者茅塞頓開;再次北上參觀了剛剛建成的革命曆史和軍事博物館,那裡展出大量珍貴的解放戰争曆史資料,然後把紅岩寫作放到整個解放戰争的大背景下進行重構,大刀闊斧地對書稿進行了修改,最終拿出了這部經受住曆史考驗的力作。

1961年長篇小說紅岩火了,可沈醉卻說:提審江姐内容不真實

結束語

都說時間是真理的試金石,在六十多年後的今天,《紅岩》依然是大陸紅色文學中的經典,是不可或缺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用書之一。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小說《紅岩》的成功,也同共和國的建立一樣,是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因為它記錄和歌頌的就是老一輩共産黨人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大無畏氣概和對共産主義忠貞不渝的信仰。

參考文獻:

《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岩》_共産黨員網

紅岩檔案裡的真實故事:講述江竹筠紅色戀情——中新網

傲雪紅梅——江姐的真實人生 【4】--黨史頻道-人民網

中國文藝網_小說《紅岩》是這樣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