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作者:木風說奇聞轶事

引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出刀。

1934年9月底,蔣介石突然在江西廬山召開了一個200多人的進階别秘密軍事會議,部署第五次“圍剿”方略。

這幾天,他異常興奮,因為他堅信,這次會後将永絕“赤區匪患”。

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的“鐵桶計劃”可謂滴水不漏,這次軍事行動的布置也極為周密、規模史無前例,計劃一旦實施蘇區10萬中央紅軍就是囊中之物。

該計劃以占領瑞金為最終目标,計劃集結150萬大軍,調集270架飛機、1000輛卡車和200多門大炮,以于都、會昌、興國為重點,編織一個半徑達300華裡的嚴密包圍圈,每推進1華裡就拉起一道鐵絲網,每推進10華裡就構築一道碉堡線,步步為營,處處緊鎖,同時切斷一切交通,封閉蘇區消息,斷絕紅軍的一切物資來源,計劃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建立30重鐵絲網、30層火力封鎖線将瑞金團團圍住,在6個月内直搗紅都瑞金,将瑞金及中央蘇區完全箍斃在重重包圍中。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這時,蔣介石出動了12個師作為誘餌,吸引紅軍主力,掩蓋他調動大軍的行動,參加圍剿的國民黨軍隊已實際推進到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腹地。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中央蘇區和紅軍危在旦夕,命懸一線。

可會議結束的第七天,圍剿的兵力部署、火力網設定地點、部隊出發時間等詳細資訊情封包件就出現在周恩來的案頭。

第十天,中央三人團據此做出了突圍轉移的決定。中央紅軍開始兩萬五千裡長征。

那麼,這個情報是誰洩露的?他為何要洩露?誰傳遞的?他經曆了什麼?這些幕後功臣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我們從頭說起。

莫雄:冒死帶回情報

洩露這個情報的是時任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司令莫雄。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可他竟然不是中共黨員,那他為何要冒死透露情報?

莫雄,廣東英德人,1891生于貧困的手工業者之家。從小他就性格倔強豪爽,敢做敢當。

有一次,莫雄與幾個調皮學生偷摘果子吃,可先生不懲罰帶頭的,隻罰莫雄。在先生拿戒尺打他腦袋時,他直接沖了上去,把先生頂翻在地,鬧出了不小的轟動。

從此,私塾都不敢接收莫雄了。

僅上了3年的私塾,他便出外當徒工。到十幾歲的時候,他長得虎背熊腰,一個人能單挑三四個人。

1907年,16歲時,革命軍來當地招兵,一個富家老爺不想讓兒子參軍,巧合的是,莫雄與他兒子同名。就這樣,莫雄頂替了富家子弟的名額成功進入了軍伍。

從陸軍講武堂畢業後,他加入了同盟會,并接受訓示,加入新軍進行策反工作,從中發展同盟會組織。

在數十年戎馬生涯中,他轉戰甯、泸、贛、閩、滇、黔、粵各地,骁勇善戰,屢建戰功,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國讨袁、讨伐陳炯明和北伐戰争,從士兵到将軍,是辛亥革命時期赫赫有名的粵軍将領,在國民黨中有“莫大哥”之稱。

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叛變革命,他接受孫中山的密令,組成西路軍讨陳,一戰成名,深受孫中山的信賴,這也讓他在32歲那年就坐上了粵軍少将旅長的高位。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1925年初,參加第一次東征,任左翼前敵總指揮。3月,孫中山逝世。6月,他回師廣州平定楊希闵、劉震寰的反革命叛亂。8月,升任粵軍第四軍許崇智部第十一師中将師長,駐防石龍。

許崇智與蔣介石共事多年,又是過命的把兄弟。然而,9月底,他就借廖仲愷被刺案大肆清洗,捕殺了諸多粵軍将領,逼走老上司許崇智,聲稱莫雄的十一師是反革命軍隊,将其就地繳械解散。莫雄隻身前往澳門。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至此,莫雄看清了蔣介石背棄“三民主義”、以“革命”之名行“獨裁”之實真實面目。作為中山先生忠實信徒,莫雄對此十分厭惡。雖然還沒有與蔣介石完全撕破臉,但對他已是勢同水火。

1927年10月,莫雄投奔張發奎部任團長,回北江組織“别動隊”,配合張發奎反蔣。1930年7月,反蔣失敗,莫雄退職蟄居上海閑居,最終投到了宋子文的門下。宋為這位“大哥”找了份薪水優渥的閑差−−稅警第三團團長。

這時,莫雄“巧遇”了原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劉啞佛。也時在這個期間,他的思想發生了巨變。

劉啞佛1893年出生于南昌,祖籍合肥,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大家或許對他非常陌生,但提到他的胞妹劉和珍,恐怕中國人沒有幾個不知道的。她便是魯迅先生筆下《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主人公,中國女性的驕傲:劉和珍。

劉啞佛是中共特科人員。早在廣州時,莫雄就是中共重點統戰的對象,經同盟會會友介紹,劉啞佛來到莫雄的十一師。

一番交談之後,他發現這個人頭腦清醒,觀點新穎,思想進步,于是便讓劉啞佛當了師政治部主任。然而共事不到一個月,莫雄便被蔣介石繳了械,自此兩人分手。

這次,莫雄來上海,組織上就派劉啞佛來與他再續舊情,兩人也是相洽甚歡。

經他介紹,莫雄認識了中共上海地下黨員嚴希純、項與年、華克之等人,并與周恩來、李克農建立了聯系。直到後來,莫雄才知道這幾位都是共産黨人,其中嚴希純、項與年、華克之都是中國情報戰線響當當的人物。

正是與這幾位朝夕相處,相與往返,莫雄的思想逐漸向中共靠攏,後來他還提出要加入中共。不久,嚴希純帶來了李克農的意見,稱他是“革命的老前輩,孫先生的忠實信徒”,對于莫雄要求入黨的要求,李克農表示,目前以暫不參黨為宜,因為黨需要莫雄在黨外起更大的作用。就這樣,他成為留駐在國民政府中的我黨友人。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莫雄任稅警總團團長,指揮所屬部隊與十九路軍抗擊日軍。停戰後,莫雄又率部進駐淮鹽産地海州,在請示宋子文,并經蔣介石同意後,莫雄出兵清除了一大批破壞鹽稅、作惡多端的鹽枭。從此稅收大增,莫雄受到嘉獎。

不久,宋子文卸磨殺驢,将稅警總團交給心腹,讓莫雄外出考察。

1933年莫雄在上海閑居,幾個月後碰到蔣介石侍從秘書長楊永泰,他們是舊交好友,楊永泰便向蔣介石推薦莫雄去剿共。

1934年1月,蔣介石任命莫雄出任贛北第四行政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

接到任命後,他對嚴希純說:

“蔣介石要我剿共,我偏要剿蔣,要用他的拳頭打他的嘴巴”,并說“請你們派些共産黨員來與我一齊幹吧!”

3月,中共上海特科派盧志英、項與年、劉啞佛等到莫雄那裡工作。

此時,項與年已化名梁明德,他任情報參謀,盧志英任上校主任參謀,他的妻子張育民也前往南昌,辦起“張育民診所”作為秘密聯絡站,以接應掩護。

盧志英、梁明德等到任後,在當地紅軍遊擊隊的配合下,用不到6個月的時間,演繹出德安專區“共匪”被“剿絕”的景象,獲得了“傳令嘉獎,考成第一”的通報表揚,赢得了蔣介石的信任。

1934年9月底,蔣介石在廬山召開絕密的進階軍事會議,莫雄因“剿共有功”而被特邀參加。會上,宣布了塞克特等提出的并已在實施的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計劃,即“鐵桶計劃”。随同這個絕密計劃,還配發《剿共手冊》、兵力部署、進攻路線等絕密檔案。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這次會議開了一周。會議剛結束,莫雄帶着絕密檔案緊急趕回德安。他深感事關重大,雖知一旦洩露自己必死無疑,但依然義無反顧就把這個天大的秘密向梁明德、劉啞佛、盧志英等和盤托出。

三人大為震驚!他們通宵作戰,将“鐵桶計劃”的檔案密寫在四本《學生字典》上。

梁明德:砸掉門牙扮乞丐送情報

幾人一商量,決定由梁明德送往瑞金。

梁明德被委以重任,除了他懂客家話、熟悉贛南地區的人情地貌外,更重要的是他具備他人不具備的經曆和能力。

梁明德,原名項廷椿、項與年,福建連城人,1896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之家。

1917年,項廷椿在思想進步的胞兄項廷爵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了孫中山上司的革命活動,并改名項與年。

1921年,加入國民黨。然而,國民黨及其軍隊的所作所為,讓他深感失望。正在他躊躇彷徨時,共産黨出現在他的世界,黨的理想、宗旨與面貌深深打動了他。

1925年,項與年入黨,同年底,他被委派到荷屬東印度婆羅洲(今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島)三馬林達等地從事秘密革命活動,并成為當地華僑華工的群衆領袖之一。由此1927年10月,他被荷蘭殖民當局驅逐,回到了上海,經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推薦,他接手了上海複炎國小,擔任校長。這個學校後來發展成中央特科的一個掩護點。

不久,他正式進入特三科。

中央特科特三科是行動科,又被稱為“紅隊”“打狗隊”,主要任務是懲處叛徒、特務等。因為接觸的任務都是比較機密、危險性極高,是以對于人員的要求也較高,各個都善于僞裝,技能超群。

項與年就憑着個人的機智勇敢、行動的沉穩堅決、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情報的準确判斷,很快成為特三科主力隊員,參與了營救彭湃、方志敏,懲辦叛徒白鑫等一系列重大行動。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行動科負責人顧順章被捕叛變,上海黨中央陷入極端危險的境地。特科負責人陳赓、李克農等先後撤離上海,周恩來等中央上司及上司機關也撤離上海,遷往江西蘇區。負責軍委秘密聯絡點的項與年,憑借忠誠堅定的信仰和機智沉穩的性格在上海潛伏下來。此時,為了工作需要,他改名梁明德。1934年3月,成為莫雄的情報參謀。

1934年的10月1日,天還沒亮,梁明德便匆忙趕赴中央蘇區。

從贛北德安到贛南瑞金要經過幾十個關卡,為減少與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接觸,他盡量晝伏夜出,避開大路,穿山越嶺。

然而教書先生的身份仍然會被盤查,幾本字典也存在被懷疑、被查繳的風險。他在巧妙躲過南昌關卡的盤查後,找來幾位地下黨員,請他們在自己落腳的德安行署駐南昌辦事處縮寫了檔案内容并将之密錄在薄紙之上,把這寶貴的資訊藏在鞋底後,他又繼續出發。

一路跋涉,越是靠近贛南,封鎖盤查越嚴。

進入泰和山區後,幾乎每個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個山頭和路口都有崗哨把守。一旦有青壯年接近,就會被立刻抓走。

闖關渡卡成了擺在梁明德面前的大難題。

他思之再三,鑽進山林,抓起一塊大石頭,敲掉了自己四顆門牙。他忍着鑽心劇痛,順勢把早已破損的衣服撕扯成了褴褛的“乞丐款”,用汗血泥污給自己化了一個完美的“乞丐妝”。

就這樣,他日夜跋涉,巧妙易容,穿越重重封鎖,隻用了6天就趕到了蘇區,将這份檔案交給周恩來手上。

1934年10月10日,紅軍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兩萬五千裡長征。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項南:自己幫父親找自己

梁明德随軍參加了長征先遣偵查隊,但很快又被上海地下黨召回,先後從事情報、統戰和地方工作,他與家人一直處在失聯階段,妻子兒女身在何方,他一無所知,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一直是他心裡的惦念。他不知道妻子早就被捕獲入獄流落他鄉,也不知道女兒随着妻子一起入獄後身染頑疾早已不在。至于兒子項崇德的下落,也是無心顧及。

1949年解放後,梁明德調任遼甯省旅大行署任農林廳廳長,他開始尋找失散近20年的兒子。

去江西之前,他曾把在上學的兒子項崇德托付給同鄉張雪澄,這時張雪澄隐約記得,項崇德在安徽青年團工作。

梁明德非常高興,立即給曾經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同僚、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聯系,尋求他的幫助。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由此演繹了項南自己找自己的感人故事。

1936年,項德崇由黨組織安排到福建長樂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後因受到國民黨的迫害,經過黨組織和連城老鄉的設法營救,改名項南,前往廣西桂林。後來,項南由組織安排,經香港轉奔蘇北新四軍軍部。

1943年在蘇北整風的運動中,項南既不知道父親是什麼人,也不知道父親從事什麼職業,更說不清楚家庭以什麼為生計,差點被槍斃,最後遇到一個實事求是的上司,才勉強逃過一劫。

1949年初,中央在北平召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會議,項南被譚震林指派率華東青年代表團出席。會後,項南因錯過東南支隊轉戰的行動,不得不留守後方。

在此期間,他偶遇時任皖北區黨委書記的曾希聖。一番攀談後,項南被說服,脫了軍裝轉到皖北幹起了青年團工作。他初任皖北區青委書記,後來又升為青年團安徽省委書記。

曾希聖收到梁明德的信後,尋找了一年也沒有發現線索。他非常苦惱,這時他找來當時任團省委書記的項南,囑咐他代自己的老戰友找一個姓梁的青年,但他隻知道這個青年是一個團幹部,其他的一無所知。

可是改名易姓的項與年,哪裡知道兒子為了革命也改了名字,也曾尋找過自己的父親。

項南在接受任務後,就在團委認真排查,因為線索太模糊,更主要的是他幫姓梁的老幹部要找梁姓的兒子,犯了方向性錯誤,找了一年也沒有結果。

1952年,時隔梁明德(項與年)最後一次與項南分别已經整整二十年。

有一天,曾希聖與項南共同下農村搞調查,晚上兩人又見了面,閑聊中,項南對沒有完成上司交辦的任務過意不去,就問曾希聖能否提供一些具體情況。

曾希聖當時也沒事,就和項南聊起了當時在上海特科與梁明德共事時的一些事情:他經常到梁在大世界八仙橋一帶的家裡,還帶他兒子玩過。記得老梁說客家話,是福建人。

聽到此話,項南大吃一驚:自己也是福建人,也在八仙橋一帶住過。

随着聊天的深入,兩人驚奇地發現,項南就是梁明德要找的兒子,而曾希聖則是曾經帶項南逛大世界、照哈哈鏡的大胡子叔叔!

這就是傳為佳話的“項南找項南”的故事。

就這樣,項南找到了自己離散二十年的父親,而梁明德也找到了自己的兒子。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在福建任省委書記的項南,大刀闊斧推進改革,也與父親項與年一樣成為風雲人物。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以身許國,無我忘家,犧牲奉獻,這正是隐蔽戰線上的英雄們令人感佩敬仰的精神。

兒子雖然找到了,但由于工作繁忙,這對久别的父子也隻能鴻雁傳書,紙上相認。直到1953年,這對為革命雙雙改名、分離了二十年的父子才得以在北京相見。

1978年,項與年病逝,享年84歲。

他的傳奇經曆後來被孫女項小米創作為小說和劇本,并拍攝電影《英雄無語》。

其他幕後功臣:他們後來怎麼了

1951年的一天,葉劍英焦急地給毛主席打來電話:

“主席,廣東那邊剛傳來消息,莫雄被當地負責土改的從業人員給抓了……聽說就要被槍斃了!”

長征竟然因為一個“乞丐”的情報,可背後的故事卻比小說精彩!

毛主席聞言眉頭一皺,當即告訴葉劍英:

不能槍斃莫雄,必須立即将他釋放!你還要親自給他在廣州政府裡安排一個工作。

紅軍長征的幕後功臣,怎麼就淪為“死囚”了呢?這到底怎麼回事?

原來,廬山會後,莫雄帶回情報并未暴露,反而因為在江西“剿共有功”,1935年3月,調任貴州畢節行政督察專員兼“剿共”保安司令,職責是“圍追堵截”長征的紅軍及剿滅紅軍長征時留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的七八千名紅軍傷病員和遊擊隊。蔣介石還将第六十三師調歸他指揮。

接到指令後,莫雄把原班人馬轉移至貴州畢節,繼續“讓共産黨當家”(莫雄自傳中的話),劉啞佛任主任秘書,盧志英擔任上校主任參謀(他也是中央委派的貴州軍事特派員),連莫雄的私人秘書黃贶書也是共産黨員。

不僅如此,許多重要的工作和人事安排也都交由盧志英決定,以至于許多部門都安插了共産黨人。

莫雄還與盧志英密切合作,設計穩住駐該地中央軍六十三師師長陳光中,使他不能積極“圍剿”紅軍,使紅軍傷病員及遊擊隊及時轉移。

但有次差點出現意外。盧志英夫婦去接應紅一方面軍的一批傷員,把他們送到雲南邊境,結果遭遇強敵緊追。為了部隊的安全,盧志英從張育民懷中奪下僅3個月大、受驚吓發出啼哭聲的雙胞胎兒子中的哥哥,向西山峽谷飛奔,把他放在一棵棗樹杈上,自己迅速地躲進密林。一陣槍響之後,敵人離去了,盧志英、張育民用親生骨肉換取了8位戰友的生命。。

次年2月,紅二、六軍團臨近畢節,莫雄一方面利用盧志英從遵義發來的假情報搪塞蔣介石,一方面将保安部隊調出城外,對外聲稱是去圍堵紅軍,實則是讓出畢節城,使幾萬紅軍得以在畢節休整半個多月,然後順利通過畢節。

3月,紅軍順利通過畢節一事被蔣介石所知,蔣大發雷霆,以“守城不力”、“通共嫌疑”把莫雄關押于南京軍事處監獄。

至此,莫雄、劉啞佛、盧志英從此分離,天各一方。

之後,劉啞佛便神秘失蹤,也有說在1936年在贛南被捕犧牲,時至今日,已不可考證。這個争取莫雄的大功臣,留下的是至今未解的曆史謎團。

抗戰爆發後,盧志英則化名周育生在上海以經商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重點為新四軍搜集日軍情報和運送物資。

抗戰勝利後,繼續在南京、上海、杭州一帶堅持地下鬥争。他打入上海國民黨中統特務機關,被委任為區室副主任,還與美國在滬情報人員聯系。由此,擷取了國民黨兵力部署、調動等大量情報,及時送往蘇皖解放區。

1947年3月2日下午,由于叛徒張蓮舫出賣,盧志英被捕,當年12月27日深夜,天寒地凍,盧志英在獄中被敵人秘密殺害。

再說莫雄,坐了幾個月牢,後經張發奎、陳誠的擔保,終于獲釋。

從1938年8月到1947年,莫雄先後在廣東南雄、韶關等任縣長、專員、“清剿”司令,積極與共産黨精誠合作,大量釋放獄中的紅軍,安排中共黨員在他的部隊擔任要職,将大量的彈藥、物資秘密送到遊擊區,配合遊擊隊狠狠打擊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

1948年,國民黨廣東當局指責莫雄“剿匪不力”,懷疑其“通匪”。是年7月,上調省府任顧問。

1949年10月,薛嶽懷疑莫雄是共産黨,将其列入暗殺名單。莫雄得悉後逃往香港。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葉劍英按照毛主席的囑咐,立即派人持親筆信到香港接回莫雄。11月,委任其為北江治安委員會主任。他為穩定大小北江的治安發揮了作用。

但土地改革時期,英德市的農民們不知道莫雄的真實身份,竟集體上書省委,要求把莫雄捉回來進行批鬥,然後再執行槍決。理由是他曾直接參與了“第五次圍剿”。

于是,就發生了葉劍英向主席求救,主席電令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2月,莫雄任廣東省參事室參事,1955年3月,任廣東省參事室副主任。1956年10月,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李克農之邀,到北京參加國慶典禮,并受到葉劍英、李克農接見。

1980年2月12日在廣州病逝,終年89歲。

莫雄、項與年、盧志英、劉啞佛,是他們挽救了紅軍的命運,他們不愧是革命的功臣。為了信仰、真理、正義和光明,忍辱負重,舍生忘死,甘願藏在曆史背後,做一名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值得敬重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