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作者:第一讀者

在國際橋梁界有一句話:“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三萬餘座橋梁,涵蓋了當今世界上幾乎全部橋型,填補了多項國内外技術空白,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成就了貴州“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名。

五進貴州,行程萬裡,用雙腳踏勘大大小小上百座橋梁,夙興夜寐,四易其稿,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者、陽翰笙劇本獎獲得者宋潇淩合力創作的長篇小說《萬橋賦》由重慶出版社與四川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講述的便是貴州人民通過修起萬座深山大橋,進而創造自己新生活的故事,也是創造奇迹的中國故事。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新時代造“橋”贊歌

在貴州省福泉市的麻哈江上有一座明代萬曆年間建造的三孔橋,叫做葛鏡橋,這座橋由當地人葛鏡耗時三十年用盡家财曆經多次失敗建造完成,因其設計的精巧和所蘊含的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而被譽為“西南橋梁之冠”,也是中國古代名橋之一,有“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之稱。

“90”後葛念鏡是葛氏家族第十七代傳人,有畫商向美術專業的她約定畫一組作品。為尋找創作素材,她在貴州大地展開行走之旅。葛念鏡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橋,貴州交通已實作南北東西萬物互聯,曾經的溝深谷險,如今已是萬橋飛架,如履平地,貴州果然是平的。于是,她終于了解了家人,收獲了親情和愛情,也獲得了精神重建。她深深被無數橋梁建設者的奮鬥精神所打動,現實中的橋在其心中架起了美麗的彩虹,靈魂最終找到了歸宿。她激情潑墨畫成百米長卷《萬橋山河圖》,并将長卷捐獻給了橋梁博物館,以表達對建設者們深深的敬意……

這就是以新時期交通建設為主題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萬橋賦》所講述的故事,全面反映了“天塹變通途”的交通發展曆程和偉大成就,塑造了優秀建設者的文學群像。中宣部原出版局局長高明光就認為,尋找心靈的密碼是本書暗含的一個主題,表面上轟轟烈烈在談橋,實際暗含着人要想提升,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高尚的人,首先要塑造心靈,要架通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橋梁。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張者

本書作者之一張者對站在這些大橋身邊時所感受到的震撼至今記憶猶新:400多年前的葛鏡橋,以及如猛龍過江的北盤江特大橋、擁有世界上最高蹦極台的壩陵河大橋、榮獲“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的平塘大橋、世界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這一座一座大橋是中國人民改變落後面貌的不屈意志和世代傳承的工匠精神的生動展現。張者說,作家的責任感、使命感讓他拿起了筆,要為建設者立傳。《萬橋賦》将曆史中真實的人物葛鏡與現代的虛構人物進行拼接,以葛鏡為曆史起點,以現代橋梁建設的傳奇故事為情節,架構出一部虛實結合、亦真亦幻的長篇小說。其以“萬橋賦”命名,展現了形态各異的橋梁和豐富複雜的橋梁文化,而為橋作“賦”,是為新時代造“橋”之贊歌。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新範式

近年來,在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川渝兩地出版人聯合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長篇小說《萬橋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萬橋賦》的創作出版,可謂是川渝黔三地開展文化合作的一個創舉。小說由貴州出題、重慶出人、四川出書,傳達的既是跨越發展的貴州故事,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詩篇,搭建起川渝黔三地文學和出版的橋梁。“優秀的文學作品要得到傳播,離不開優秀的出版者。”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說,《萬橋賦》由川渝兩地出版人精心打磨,就像是一座橋,将全國各地的朋友連接配接在此,非常有意義。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應成為作家的使命性追求。而張者則表示,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這本書很有意義,“寫的是貴州的橋,事實上就是西南的橋,整個大西南交通都是靠橋,我們過去說蜀道難,難就難在交通上,現在整個西南的交通大大改觀,我們重慶其實也稱為橋都,總而言之,寫西南的橋,聚焦貴州的橋,事實上反映了整個中國的橋梁事業。”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本書作者之一宋潇淩在成達萬高速鐵路工程現場參加《萬橋賦》新書分享會

該書不僅是一部關于橋梁建設的小說,更是一部探讨人的自我認識、社會時代變遷、家風與國風等多方面主題的作品。作品深入挖掘了橋梁建設背後的家國情懷、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傳承,使得整部作品具有極為豐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也為以新時期交通建設為主題的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就評價說,《萬橋賦》是寫建橋,但實際上也是寫曆史跟現實之間的溝通之橋、人的精神之橋、人與人之間的心橋,橋的意義從現實意義上升到象征的層面、精神的層面,為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提供了非常好的藝術啟示和經驗。在貴州師範大學教授、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顔同林看來,與紀實性書寫新山鄉巨變不同,《萬橋賦》因橋而起、立足虛構,從虛構出發抵達真實,巧妙地将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家國情懷等不同主題有機地熔為一爐。“從細處着筆,由人及物,把平凡而普通的人物置放到新時代火熱的曆史建設中去,彰顯了交通建設者身上的非凡智慧與堅毅之心,以及因建橋修路而造福一方百姓的經典意義。”

川渝黔三地關聯推出小說《萬橋賦》:以橋為媒,書寫山鄉巨變

▲在成達萬高速鐵路工程現場舉行的《萬橋賦》新書分享會

好的文學永遠擁有直指人心的偉大力量。《萬橋賦》走進中建八局成達萬高速鐵路工程項目現場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注入不竭精神動力就是最好的例證。

成達萬高速鐵路是大陸“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477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建成後将形成成都直達中原和京津冀地區的便捷客運通道,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閱讀《萬橋賦》這部作品,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國橋梁建設者的奮鬥精神,也正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作為成達萬高速鐵路的一名建設者,我将繼續發揚和傳承老一輩的奮鬥精神,繼續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用高品質的工作品質來保證工程品質,做橋梁建設的堅守者,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中建八局成達萬高速鐵路項目工程師王朝陽眼神堅毅地說道。(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