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夏秋之際,中國剛剛經曆了一場因煤炭價格暴漲導緻的停電風波,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數月過去,類似的危機似乎又要再度來臨: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31日,印度尼西亞政府突然宣布,他們将于2022年1月1日至1月31日間停止所有國内煤炭出口業務。

相關報道截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尼西亞就是一個棕榈樹遍地的熱帶島國,根本不會擁有煤炭這種典型的“北方特産”。然而事實情況卻是,印度尼西亞不僅擁有異常豐富的各類礦産資源,更是當今國際市場頭号煤炭供應大國:
據印尼礦能部統計,印尼煤炭資源儲量為580億噸,已探明儲量193億噸,其中54億噸為商業可開采儲量。
為充分利用這些煤炭資源,印尼政府很早就開始鼓勵國産煤炭向國際市場出口。截至目前為止,印尼全國共有40餘家煤炭開采公司,而僅在2020這一年,這些公司就向國際市場出口了4.05億噸動力煤,占到當年全球煤炭市場出口總量的31.5%。
印尼煤炭出口
再到2021年,随着全球經濟疫後加速複蘇,國際市場對煤炭的需求進一步上漲,雖然目前尚未有完整分析報告出爐,但多方分析機構均認為,2021年印尼動力煤出口預計将進一步增加,達到4.35億噸。再加上價格同比去年暴漲幅度一度超過120%,印尼在2021年的國際煤炭市場上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多方預測,雖然漲幅相比2021年會有所回落,但國際市場對優質動力煤的需求在2022年依舊堅挺。更何況眼下正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雲集的北半球進入冬季、對煤炭需求最為集中的時期,印尼政府擁有一萬個理由進一步加大國産煤炭的出口力度。
但事實顯然與人們的猜測事與願違:
據印尼新聞網站Kumparan 1日報道,在12月31日,印尼能源和礦産資源部網站突然登載了印尼能源部礦業煤炭局局長Ridwan Jamaludin簽署的緻所有煤礦企業的一封公開信,宣稱将在2022年1月1日至31日期間,禁止所有印尼國産煤炭的對外出口。
至于原因,信中寫道,這是由于過去這幾個月以來,印尼很多煤礦企業均未能按照“國内市場供應義務”足額供應國内電廠,導緻目前印尼國内發電廠開始出現煤炭供應缺口。
這裡所謂“國内市場供應義務”,指的是為保障國内生産生活用電,確定印尼國家能源安全,從2018年起,印尼法律規定,印尼所有煤炭企業必須将其産量的25%以不超過70美元的超低價格供應給印尼國家電力公司。
Ridwan Jamaludin在信中寫道,由于煤炭企業未能完成這一名額,現在印尼國内家庭用電的煤炭供應已經非常緊缺,電力供應不足可能在不久之後迫使全國至少20家發電廠關停,進而影響到1000萬家庭和工業使用者,“如果不采取戰略行動,(國内)可能會出現大面積停電。”
Ridwan Jamaludin補充稱,此禁令僅為臨時性措施,在此期間,所有涉及煤炭出口業務的港口必須将所有煤炭儲存起來,優先供應給國内發電廠。至于何時恢複出口,則要根據國家電力公司及獨立電廠的庫存進一步評估而定。
此禁令一出,自然立刻引發印尼煤炭行業一片怨聲載道。印尼煤炭和能源供應商協會表示,由于許多企業已經簽訂了向海外買家出售煤炭的長期合同,印尼政府突然宣布禁令,完全是在破壞印尼煤炭業本已高度成熟的商業運作環境。
印尼煤炭開采協會同樣呼籲能源部長撤銷出口禁令。在一份聲明中,該協會稱上述禁令是“在沒有與商業參與者讨論的情況下倉促采取的”,這可能會破壞印尼每月相對固定的煤炭産量,進而引發煤炭企業和國際買家間的商業糾紛,而這“将影響印尼作為世界煤炭供應商的聲譽和可靠性”。
但無論如何,至少到目前為止,印尼政府都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撤銷這一禁令的意願。面對既成事實,印尼曼迪利銀行行業分析師悲觀預測,随着煤炭庫存下降,印尼的出口禁令将在未來幾周推高全球煤炭價格,同時還将逼迫印尼的老客戶們轉向俄羅斯、澳洲或蒙古,“在這種全球不确定性的情況下,市場通常會尋找最安全的合作夥伴”。
煤炭開采
對于中國而言,這份禁令同樣屬于雪上加霜。
雖然自身擁有巨量的煤炭資源礦藏,但受到品質影響以及保護本國煤炭資源等原因,早在2011年,我國就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并一直維持至今。
2020年,我國進口煤炭3.09億噸,約占國際煤炭進口總量的20%,而這其中有1.4億噸是來自印尼;
2021年1月至11月份,我國進口煤炭2.937億噸,其中有1.781億噸來自印尼,不僅已經超越2020年全年的進口量,占比也進一步攀升至61%。
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印尼政府宣布這種禁令,就意味着我國在2022年開年的頭一個月将損失掉61%的進口煤炭——如果用2021年11月份的資料進行類比的話,這個數字具體意味着1950萬噸的優質動力煤供應缺失。
考慮到眼下正值我國冬季中段,1月底春節即将到來,2月4日又臨北京冬奧會開幕,三個用電高峰疊加在一起,印尼政府卻在此時掐斷了中國超一半的動力煤進口,後果可想而知。
中國火電廠
既然印尼政府不願出口煤炭了,那我們為何不增大其它國家的進口額進行替代呢?答案是頗有難度:
在我國的煤炭進口結構中,印尼、澳洲、俄羅斯和蒙古是按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的前四位供應國,在這之後的菲律賓、加拿大等國每年對華出口量均不足一千萬噸,并不具備替代前四位供應國的能力。
是以排名第二的澳洲本應成為印尼的最佳替補,但由于中澳經貿糾紛,我國目前已基本中止了澳洲煤炭對華出口業務,根本不可能讓澳洲替代印尼;
排名第四的蒙古則早在2020年3月就大幅減少了對華煤炭出口,而這一趨勢到現在甚至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據海關資料顯示,2021年8月,蒙古對華煤炭出口僅有98萬噸。來自蒙古的援助,同樣指望不上。
這樣目前唯一能夠指望的替補就隻有排名第三的俄羅斯。但問題在于,印尼留下的這個缺口實在太大——2021年1月至11月,印尼對華出口煤炭17830萬噸,俄羅斯隻有5291萬噸,差距超過3倍,而這還是在澳洲和蒙古退出後俄羅斯努力擴張對華出口的成績。
換句話說,就算俄羅斯人樂得填補這個缺口,無論是他們的産能還是運力都根本無法讓他們如願。
對于我國而言,印尼煤炭出口禁令一事,關系到的已經不是煤炭乃至電價漲價的問題,而是是否會重蹈去年夏秋之交全國大範圍限電覆轍的重大能源安全問題。
是以這就不禁讓人疑問,印尼的缺電狀況真的如此嚴重,以至于要封鎖全國的煤炭出口嗎?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就連印尼自家的媒體都心存懷疑:根據印尼政府官方資料,2022年印尼煤炭産量将進一步攀升至6.44億噸,但國内市場的消費量預估僅有1.9億噸,如此之少的需求量,實在不至于讓印尼政府需要搞出如此大的動靜。
于是就已經有外國媒體開始猜測,就在近期,印尼方面又與我國在南海發生主權糾紛,印尼政府是出于報複目的這才掐斷了對華煤炭供應。
印尼總統佐科
但這種說法其實根本禁不起推敲:
首先,如果印尼方面是出于政治目的報複中國,那麼印尼官方媒體在事前必然會進行一番輿論造勢行動,但現實中這種情景并未出現;
其次,印尼中斷的不僅僅隻是對中國的煤炭出口,而是所有的對外出口,對中國并沒有針對性;
最後,雖然2022年印尼會加大煤炭産能,但受到天氣因素影響,尤其是拉尼娜現象帶來的強降雨天氣對印尼煤炭主産區加裡曼丹地區的生産影響較大,印尼2021年最後幾個月煤炭開采能力趨于放緩。截至12月17日,今年印尼煤炭開采量累計為5.81億噸,僅完成年度産量目标6.25億噸的93%。
換句話說就是,相比以近乎賠本的價格優先保證國内供電,見錢眼開的煤炭企業當然更希望優先加大對外煤炭出口,但在印尼今年煤炭開采目标無法完成的大背景下,這自然就會導緻印尼國内的配額相對減少,觸發印尼國家能源安全底線。
印尼政府所做的,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政府該做的負責任之舉而已,并不應該往陰謀論上靠。
中國煤炭開采
而對于我國而言,雖然缺少印尼煤炭确實損失巨大,但必須注意的是,我國自己的煤炭産量一直都是遠超進口量:2021年僅1月到10月,我國煤炭産量就達到了33億噸。
面對如此龐大的産能,我們還需要擔心這不到2000萬噸的煤炭進口缺失嗎?
進口煤炭對我國而言,純屬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各種稀奇古怪亦或不懷好意的猜想,完全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