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1971年底,我從吉首縣太平公社招工進縣工程公司學做木匠,幹了6年多。那一段學藝務工經曆,使我一生獲益匪淺。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1971年12月,吉首縣太平公社招工進縣工程公司的下鄉知青合影(前排左起:王金生、張世清;後排左起:武吉海、石順福)

與我一起招工進城的太平公社下鄉知青,有王金生、張世清、石順福3人。公司将我和王金生分到木工隊做木匠學徒,張世清到泥工隊學做泥水匠,石順福配置設定做輔工。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1972年,參加修建吉首氮肥廠會戰的木工連同僚合影(左起:吳有軍、武吉海、謝保老、鄒善福、塗玉炳。塗玉炳為木工連長)

學手藝,要耐得住性子

到木工隊上班,正值參加修建吉首氮肥廠會戰。木工隊安排我跟青年師傅鄒善福當學徒。鄒師傅叫我到公司倉庫領取斧頭、刨口、锉子、鋸片、釘錘、角尺等木工工具,幫我開(意為制作)了一個刨子、一把鋸子,一個墨鬥,教我做斧頭、锉子木把。有了這些入門工具,可以出工了。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1977年12月,朱強生參加公司團支部活動,與到齡離團同志合影(二排左一:公司黨支部書記朱強生。前排左一:公司團支部書記孫應明。五排右二為本文作者)

起步隻能幹木匠粗活。協助師傅搬料下料、制作安裝混凝土模闆、加工檩子、釘椽皮。遇到師傅做門窗活,跟在後面學選配木料、出料、劃墨、打眼殺榫、掏槽走線、清縫拼闆、裝配成型,最後光刨收面。安裝門窗,制作屋架,技術複雜些,需留心揣摩,學會計算、放大樣。

當學徒,不能偷懶。冬天開工前,先在工棚生一堆火,然後學磨刨口、锉子、斧頭,掏挫鋸齒。收工時,要主動打掃場地木屑刨花,整理堆碼用料。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1978年3月,公司團支部部分同志歡送武吉海入學(前排左起:段可權、胡少先、孫應明、武吉海、易建西等)

跟着師傅學藝那段時間,也有做事急性、毛糙、搞砸的時候。隊上的老師傅時常提醒我們:年輕人做事不能太急,學手藝,要耐得住性子。

經過一年多的跟班學藝,做大料修屋的木工活有些順手了。想學點小料打家具手藝,手頭工具不夠用。這時,試着向師傅讨教自己開工具。做木刨床,要用幹透的紅綢木、青岡木,木刨搖桿要黃檀木。鋸子、锉子的手把,也要用油茶樹等硬木制作。記得當時紅綢木極少,老師傅指點我們到線務站去找木電杆換下來的硬木橫擔,用橫擔老料開成清刨(清木闆縫用的長刨)、二刨(出料用的中長刨)、光刨(光面用的短刨)、槽刨、線刨等工具。偶爾找到一截如意的紅綢木,我們這些學徒幾乎欣喜若狂。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2003年,與部分木工隊同僚合影(前排左二起:陳百康、陳力奇、胡少先、武吉海。後排左二起:闵耀群、張世清、吳沅生)

當學徒第一年月工資是18元,第二、第三年分别加到21元、24元,學滿3年定級後工資為30.6元。那時的中青年師傅月工資也隻有40~50元。進集體機關當上木匠學徒,我對職業是滿意的。能從農村回到父母身邊有個穩定工作,學門手藝,在那個年代是件幸事。

吉首氮肥廠1970年下半年在乾州開建,設計能力為年産12000噸碳酸氫铵,投資730萬元,是縣革委會配合“農業學大寨”主抓的重點項目。縣裡在工地設立建設指揮部,由縣上司出任指揮長。工地上裝有大喇叭,持續表揚好人好事,督促工程進度,播放重要通知。

為確定氮肥廠如期竣工投産,縣工程公司按部隊建制組成木工、泥工(含鋼筋工)、岩工等連隊,加上石油部派來的專業裝置安裝隊,以及氮肥廠新招的職工,臨時請的小工,會戰高峰時有600多人在工地施工、開夥、住宿,一時熱鬧非凡。

我們這批學徒進場時,會戰已進入尾聲。氮肥廠竣工投産後,我随師傅轉場參加縣商業綜合大樓等工程修建和縣火柴廠等機關輔助房屋的維修。老師傅說我們機會好,剛參加工作就趕上了修建現代工業建築這趟車。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2020年8月,部分吉首縣工程公司同僚在吉首見面合影(左起:張世清、吳沅生、江順華、武吉海、闵耀群、胡少先、陳百康)

手藝人有些好傳統,值得珍惜

後來才知道,縣工程公司的主業,是搞工民建,即工業與民用建築。湘西的現代工業,主要是從1970年代初建設化學工業起步的。以前的老師傅,建造的多數是機關、學校、醫院、商店等民用建築。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保靖大料木匠用二刨加工梁枋

木工隊還是有人才、有傳統的。能承頭建造木作工程的,有唐承書、張明德、彭南江、劉金寶等老師傅。接觸多了,他們一時興來也談起當地的木匠趣事。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湘西呂洞山木匠掌墨師(右)

傳統木匠分大料木匠、小料木匠、圓桶木匠三類。如果進一步細分,小料木匠還可分出雕匠。大料木匠主攻房屋建造,需懂得一些力學、營造知識,確定修屋牢固适用。小料木匠需識木料品質特性、制作的卯榫能精準契合,做出的家具好看耐用。雕匠則要一定的繪畫、古詩文素養,雕刻的東西才生動鮮活,蘊含意境。圓桶匠專打木桶、木盆、木鼓等圓形器具,要求箍緊有型,不能漏水、走音。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農村老木匠出門做工帶角尺、刨子、斧頭、舞鑽等工具

民國時期,吉首這邊做木匠比較有名的,大料是梁家,小料是唐家,雕匠是陳家。這幾家木匠師傅技術過硬,信譽良好。修屋打家具做嫁妝,請到這幾家師傅來做事,主人家就放心了。唐承書師傅是子承父業,師從他父親做小料,年輕時在吉首木作社打家具,後來縣工程公司調他到木工隊做技術骨幹。唐師傅做事細緻、沉穩,善于劃算。當時他40多歲,正當盛年,帶有陳百康、胡少先、吳沅生、熊大仁以及兒子唐登富5個徒弟。公司承攬的吉首三中等木作工程,委派他牽頭施工,看重他的手藝傳承。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用墨鬥吊墨取直、劃墨

張明德師傅在木工隊算入黨早,資格老的,他比唐師傅年長一些。他是圓桶匠出身,為人厚道,處事公正,曾任公司黨支部委員、木工隊長,為當時黨組織的依靠對象。他帶陳力奇、卓東明等徒弟。碰上公司不合理的事,他敢站出來講話。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上屋釘椽皮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豎五柱八掛吊腳樓

這些老師傅不僅傳授技術,也教我們一些手藝人應該遵守的行規。遇到同行家裡有困難,老師傅招呼要互相照料。記得四川娃兒卓東明,跟随姐姐來到吉首,與我們一起學木匠。他姐姐大學畢業後配置設定參加吉首氮肥廠建設,是廠裡的技術員,懂得複雜的化工裝置。工廠試車期間,她在工廠中的房間指揮裝置安裝,忙裡忙外。氮肥廠竣工投産後,她拟調嶽陽長煉工作。小卓請我們幾個同僚利用星期天幫他姐姐打家具,做了三門衣櫃、五屜櫃、雙人床、沙發、書桌等家什。小卓招待幫忙的同僚吃兩餐飯,每人發一包煙,晚餐給我們喝平常少見的啤酒。此後,我們還輪流幫過泥工隊長楊秀全、木工隊秦明躍等同僚、朋友做家具,維修房子。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木匠在安裝鋼混結構樓房圈梁模闆,現民用建築牆體普遍使用水泥空心磚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圓桶匠用杉木做苗鼓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木作雕匠工具,木把多為油茶樹、黃檀木等硬木

帶領王金生、謝保老、段可權等年輕學徒幫忙做事的,是鄒善福、曾嶽山、陳百康等青年師傅。他們負責掌墨安排,徒弟們勞作出力。幫忙雖然占用了休息時間,但學到了小料技術。不同師門之間借此切磋技藝,擴大了學藝眼界。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新修的五柱六掛幹欄式木房,湘西一般人家先豎屋架、蓋瓦,然後根據籌資情況裝修壁闆、門窗、樓闆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泥水匠維修老房子,以前多用石灰砂漿粉牆,現用水泥砂漿圖檔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泥瓦匠做檐口瓦,維修古民居檐口瓦造型用石灰加紙筋的傳統工藝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砌保坎的岩匠

手藝人之間的互助互慰,閃耀着人性溫暖的光芒,往往在困難時期給人寬心和向上的力量。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運輸空心預制闆、簡易混凝土攪拌機,使用水泥預制空心闆做樓面造價低些,但牢固不如現澆,現農村建房樓面使用鋼筋混凝土現澆的越來越多

低潮時,不能洩氣

在縣工程公司學藝務工那些年,見識了一些身處低谷不忘進取的事例。公司革委會主任鐘月樓,甯鄉人,做過木匠,精明能幹,搞業務是把好手。上級給公司先後派來四任黨支部書記,他都能配合,注意取長補短。當不了書記,照樣好好幹活。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民國時期臘爾山苗族吞口屋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吉首齊心村苗寨石砌民居,這種建築就地取石灰石建造,冬暖夏涼

公司設計室的陳茂功,原在北京工作,參加過人民大會堂建築設計,他與夫妻下放到湘西,夫妻配置設定到湘西州工程公司,他到吉首縣工程公司,據說兩人合作做了州體育館、武陵山飯店等建築的施工設計。陳茂功為人低調和善,處事審慎,孫長幹、曾繼美等施工員向他請教的事,他都耐心解說,勞工們叫他“陳工”。公司設計室還分來一名大學生趙曲,他是湖北人,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趙曲長相帥氣,做事嚴謹,設計了縣郵電局大樓等建築。據當時接觸他們較多的人反映,他倆一直在鑽研圖紙和建築結構,沒有放松對業務長進的追求。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龍山清代民居,過去的富裕人家才有錢建造這種馬頭防火牆、小青瓦屋面的徽派民居

幹部、職員家庭出身的胡少先、陳力奇,學藝刻苦,做事賣力,在衆多學徒中脫穎而出。兩人制作的門窗被老師傅稱贊:“手腳快,眼法好。”那時一些獻禮工程為趕任務,經常加班加點,勞作很累。但他倆不忘讀書,陳力奇經常研究施工圖紙和木作定額,胡少先抽空寫詩填詞,都有一些健康的業餘愛好。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鳳凰山江苗王府碉樓、住房,這是民國時期曽任國民軍暫編師長的龍雲飛建造的住所

做過泥工和機修工的江順華,擅長經營管理,一時沒有進入組織培養使用視野。但他沒有灰心,堅持認真做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任為公司經理,挑起了企業發展的大梁。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永順老司城土家族吊腳樓,底層用來做谷倉或關養牲畜

人生也有遭遇委屈的時候。為迎接湘西州成立20周年大慶,縣工程公司抽調部分青年勞工參加民兵遊行方隊,在遊行途中與修建枝柳鐵路的鐵四局勞工發生沖突,雙方打了架。我和幾位公司同志上前勸解,不料與打架人員一起被執勤解放軍戰士拿下,捉到警察局看守所關押教育半天。遊行結束後,才有人來甄别處理,放我們出來。我受不了這個委屈,回到機關一時想不通。幾位老師傅勸我,“文化大革命”那麼多上司挨批鬥,戴高帽子,還不是熬過來了,你這個委屈不算什麼,不要放在心上。

把公司做起來,靠年輕人攢勁

在政治氣候逐漸緩和,基建業務開始增多的時候,公司來了朱強生書記。朱強生身材清瘦,雙目有神,講一口湘潭話,是個能講能寫的才子。他“文革”前做過吉首鎮委書記。“文革”遭到批鬥,複出後安排到縣工程公司擔任黨支部書記。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龍山裡耶民居

朱強生到任後,注意發揮班子成員作用,依靠業務骨幹做事。他經常下工廠中的房間、工地,了解施工情況和職工思想動态,聽取大家意見。他在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加強企業内部管理、培養使用業務突出的骨幹上,做了一些探索,一時重新整理了企業風氣。

朱強生用人不光看根正苗紅和老實本分,還看業務能力和現實表現。老師傅唐承書做木工隊長,青年黨員孫應明提任公司團支部書記,看的是唐師傅的管理能力和孫應明的忠誠肯幹。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花垣茶洞師範1950年代教學樓

在加強基礎管理、推動增産節約上,公司謀劃木工工廠中的房間和鋸台刨花、木屑等廢棄材料的綜合利用。上司看我有點文化,也還肯搞,抽出我和吳沅生負責籌建刨花闆加工工廠中的房間。之後培養我入團,任公司團支部副書記。接着做木工隊核算員、副隊長,協助唐承書隊長幹備料、下料、配料、木作工勞動定額核算等半脫産工作。後來又調到公司辦公室做宣傳、青年工作。

朱強生找孫應明和我談話。他對我們說:把公司做起來,要靠年輕人攢勁。公司有業務做,大家才有飯吃。要培養年輕人,鼓勵大家多學技術。技術學好了,公司牌子響些,職工可以增加收入。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鳳凰阿拉清代黃絲橋古城,為清代“屯田養勇、設卡防苗”的軍事防衛設施

按照朱書記的要求,我協助孫應明物色培養對象,加強發展青年業務骨幹入團工作。青年木匠闵耀群,做事踏實,為人義道,他一心務工,沒有入團要求。團支部做他說服,引導他積極進步,培養他加入了共青團。胡少先、段可全等做事踏實的年輕人,也是那個階段入團的。

朱書記還參加團支部活動,與到齡離團的同志合影留念。這些新入團的年輕人,在公司修建州展覽館、縣内衣廠等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鑽研技術,踏實做事的風氣,在公司蔚然興起。對一些做事毛糙拖拉、有時磨洋工、泡病号的青年職工,團支部不時提醒,有了改進就給予肯定,幾位同志經過幫助跟上前進步伐。

朱書記發現、培養、關注的年輕人,算是争氣的。在恢複聯考中,我與胡少先、陳力奇、蔡麗君等考上大學。留在機關的幾位,成長為公司的管理骨幹,撐起了改革開放後公司發展的一片天地。

這6年多學藝務工經曆,給我足夠一生受用的啟迪

在衆多學徒中,我學藝的悟性,做事的精細、耐力,都不是很突出的。後來走的順些,得益于時代賜予的機遇群組織培養,加上個人以勤補拙,我的運氣算好的。那個階段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鄒善福師傅的質樸厚道,朱強生等公司上司的睿智包容,唐承書、張明德等老師傅的嚴謹細緻,一些同僚的積極進取和幽默風趣,給我很多開導,點亮了我的前行之路。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1957年的吉首團結路,臨街面多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陳庭茂《湘西百年影像實錄》)

那時,社會對基建行業人士的認識評價,是正面肯定的,手藝人受到應有的尊重。進入公司管理層的人員,多數技藝精湛,擅長鋪排,喊得動人。轄區内工程交給工程公司做,不需打點送禮。公司接到工程,會認真組織施工,力求確定品質和傳遞工期。後來,工程隊長演變成棟号長、項目承包人、或者幹脆叫包工頭,活脫脫變為負面稱呼。随着基建項目大量上馬,行業競争越演越烈。接着,撲面而來的城市擴容和房地産大潮,改寫了基建行業規則。主管部門設計的一堆制度,沒有完全管住招投标中的串标圍标、提籃子回扣等腐敗亂象,使人感到無奈與辛酸。把這筆賬算到工程承包管理人員身上,實在不太公平。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建設發生曆史性巨變,工程設計者、管理者、建設者都功不可沒。而整治建設領域的運作生态,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執行力。

武吉海:做木匠的日子

▲ 2020年的吉首市團結路,臨街面多為鋼混結構多層樓房

基層的上司、管理工作,應貼近老百姓養家糊口、改善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基層勞作深知工農大衆謀生不易,工農大衆是公職人員的衣食父母。隻有在基層吃過苦頭的人,才能真正體諒基層和老百姓的艱辛。有了基層工作曆練,處理複雜問題的辦法就會多一些,想法、舉措、出招也接地氣些。機關主要上司做人做事的胸襟、格局大一點,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猜疑和内耗。還有,企業花費在務虛上的時間不宜擺的過多,要鼓勵職工鑽研業務技術,提升謀生本領。上司要為職工個人發展和機關業務拓展創造條件,開辟新的空間。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附注:本文作者武吉海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