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文化的脈絡裡,流淌着朝代更疊的血液。中華民族曆經五千年生生不息,同樣我們在曆史的長河中,一直都是領先于西方的各國,我們的文化也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可天有不測風雲,我們在清朝統治的這一百多年間,卻大大落後了西方的國家。究其原因,可以從清朝時期說起,閉關鎖國不無關系使得中華大地與世界脫軌。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乾隆給英國國王寫過一封信,從信中的内容可以窺探出大清朝落後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這封信。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中華民族的領先之路

學過曆史的朋友們對四大文明古國一定都不陌生,它們分别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以及古中國。隻是,其中的三個古國都在曆史的長河中被吞沒了,唯有中國經曆了生生不息的繁衍,經曆了炮火的洗禮後,依舊屹立在東方。

衆所周知,中華文化長期以來一直是處于領先狀态,周朝時,盡管我們與外族的接觸并不多,可當時的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禮儀體系,這時的西方列國可能還在混戰中。

春秋戰國時期,盡管中原部分被諸侯國分裂成了各個割據勢力,可是當時的戰力在世界上仍然是是領先的。如若當時有外族前來進攻,我們的秦軍也一定會兵臨城下。

秦漢的建立,将國力推到了一個巅峰。絲綢之路更是橫跨亞歐大陸,東方的奇珍異寶也傳入歐洲。唐宋階段,更是文化大繁榮時期,這階段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曆史财富。甚至有着萬國來朝的恢弘局面。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元朝時期,蒙古的鐵騎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也是中國版圖最為遼闊的時期。明朝時的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也讓我們的文化輸出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中華文化在曆史發展中一直像一個老大哥,統領着周圍的小國,毫不吝啬地将政治、文化、技術分享出去。周邊等諸多的國家對我們俯首稱臣、年年朝貢,以此換取庇護。

近百年的落後

從上述的介紹中不難發現,我們在曆史中一直都是處于領先地位,那麼,清朝後期長達百年的落後又是如何造成的呢?這還得從清朝建國後說起。

當時,中原大地上仍然是小農經濟,百姓們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整體來看,經濟相對穩定,每個人都能養活自己,可是也不會有多餘閑錢。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從事科技技術改革的人員少之又少,而且清朝也維持了重農抑商的政策,是以經濟發展不起來。反觀當時的西方,它們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工業革命讓西方快速進入了蒸汽時代,生産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從此以後,西方的發展就是一騎絕塵,而我們隻能望其項背。四大發明的傳入也讓西方運用到了極緻,他們用火焰造出了炮彈槍械,而我們用火焰煉丹。

他們用指南針遠赴海外,發現新大陸,而我們用指南針看風水。他們的高速發展時期,我們卻選擇了閉關鎖國,這也讓我中原大地在這次世界變革失去了飛速發展的。

“康乾盛世”确實也是輝煌一時,經濟、軍事都有了大的跨越,可是這越不出封建主義,也越不出農耕經濟。當然,中原大地的落後與制度有關,但也與統治者的短視有關,尤其是乾隆皇帝的“夜郎自大”。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乾隆給英國國王的信

話說,清朝時期,恰逢乾隆80大壽。乾隆其人較為奢靡,喜歡大排場,是以他的80大壽自然也是極盡豪華。當時,英國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便決心派使臣前來參觀。

其實,英國也有自己的野心,工業革命也伴随着殖民主義,英國也想來看一看,中國是一塊“肥肉”,還是一塊“硬骨頭”,順便向外輸出自己的商品。

為了表現自己的誠意,英國帶來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工業産品”,比如:蒸汽機、織布機、槍械等,這些東西于當時的清朝來說可謂是“天外來物”。

隻是,乾隆的态度非常的傲慢,他認為這還是西方的奇巧玩意兒,就如同放大鏡、萬花筒、玻璃珠這類工藝品。以至于,乾隆皇帝非常不重視英國的使臣。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如若當時,這些工業革命的果實可以引起統治者們的注意,那麼我們也可以搭上這輛工業革命之車,也就不會在後面落後到如此程度。當然,這些假設并不存在。

言歸正傳!為了表現出天朝的氣概,盡管乾隆不喜歡這些物品,還是給予了使臣許多東方特色的産物,例如絲綢、瓷器、珍寶等。要知道,在清朝時我們的工藝非常先進,能工巧匠輩出,這些物品變相增加了英國人入侵東方的野心。

除此之外,乾隆在贈送物品的同時,還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976字長文回應英國國王。這封信的内容被揭開之後,也盡顯乾隆的愚昧,信中是這麼說的:

“朕披閱表文,詞意誠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這是截取的部分内容,文章大體意思便是: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我給你們寫這封信,也是非常誠懇的,因為我看到你們的國王十分恭順,我覺得很好,不過我們天朝地大物博,什麼都有,你們就不需要奔赴千裡來送東西。

另外,你們送的東西,我們也用不上,而我們需要什麼物品,我們都可以自己制造,我們有着深厚的文化傳統,你們也有你們的風俗習慣,千萬不要學習我們,學習我們也是沒有用的......

似乎在乾隆看來,英國也和日韓小國一樣,是來學習自己的優秀文化的。可他不知道的是,這時的英國已經是非常富裕的資本主義大國了,更是在歐洲稱霸。

這次的使臣來清,也是英國貴族的一雙眼睛,他們由此窺探出中國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是否可以作為殖民的一站。看到這封信的内容後,想必很多人會百感交集......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全文976字盡顯愚昧,至今藏在英國博物館

當使臣回英後,不知道英國國外看到這封信又會作何感想,是感慨乾隆的誠懇,還是驚訝于中國實力的強勁,亦或是嘲笑他的愚昧呢?答案也是呼之欲出,1840年,英國的炮彈就敲開了我國的國門……

回首往昔,早在幾千年前,中華文化一直能領先全世界,關鍵在于不斷吸收外來的先進思想、工藝等。清朝近百年來,中華文化一直處于落後的地位,其根源就是統治者的愚昧無知和傲慢自大。

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人民再次追趕上了時代的腳步,就像大河奔騰般、勢不可擋,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道路。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